(圖/shutterstock)
近期年金改革吵得沸沸揚揚
各方都有不同的意見及看法
不過如果單純回歸到資產
退撫基金績效才是根本問題
觀察國外例子
美國耶魯大學校務基金報酬率
每年都超過 10%
怎麼辦到的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解決年金紛爭
得靠台灣的大衛.史文森
耶魯大學基金管理的靈魂人物史文森
自 1985 年在耶魯拿到博士學位後,
先到華爾街工作,
再回到母校擔任基金管理人。
雖然捨棄了華爾街的高薪工作接下重任,
他的 540 萬美元年薪在校園裡仍顯突兀;
但史文森的大膽變革,
為耶魯大學的基金管理
帶來的高成長收益更是驚人;
校務基金的投報績效
遠超過 10%
他接手時,
學校的基金規模只有 10 億美元,
現在是 254 億美元;
貢獻學校的經費,也由一開始的 10%,
成長至目前的 33%。
更重要的是,改革也帶來了傳承,
他與麻省理工學院基金管理人亞歷山大
(SethAlexander)有師徒關係,
兩人在校務基金的投報績效
都遠超過 10%。
資產配置變革
為校園基金開出活水
深黯美國名校基金管理的
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台校友會會長黃志遠
以母校為例說明,
目前,史丹佛大學管理的基金規模
約 224 億美元,
與台灣的退撫基金相當;
史丹佛的投報績效雖不及耶魯,
但 20 年的平均報酬率也有 10.7% ;
而基金管理績效最好的耶魯大學,
平均 20 年的投報率是 12.6%。
美國名校投報率有 10%
是台灣退撫基金 5 倍
對比台灣,看來無解的年金改革答案
似乎已呼之欲出。
試想,美國名校投報率有 10%,
足足高出台灣退撫基金 8%,
以複利累積計算,
8% 複利 9 年就增加 1 倍,
5,000 億元的 8% 就是 400 多億元,
如果每年多 8%,
現在基數早已不只 5,000 億元;
那麼,軍公教人員所糾結的問題
不都解決了嗎?
高績效
來自於大膽變革
史文森的高績效,來自於大膽變革,
變革的目的是為創造更高的績效。
嚴格說來,
史文森是改變美國名校
校務基金投資配置的第一人。
出身創投的黃志遠說明,
過去,美國的校務基金資產配置,
可能是股票、債券各占 60% 及 40%,
史文森改變過去退休基金
配置債券與股票的作法,
配置不同的資產,
包括房地產和創投購併基金,
也都被納入。
台灣靠預算編列操盤
機制卡死菁英
諷刺的是,台灣的勞工退休基金
是走預算編列制(見上表),
所以,就算有千百個史文森,
也會被卡死在冰冷的運作機制中。
黃志遠認為,
美國名校的高操盤績效得利於機制設計,
史文森管理耶魯基金期間,
年薪是 540 萬美元,
但以他的績效表現,
華爾街用 5,400 萬美元都不一定請得到他
禮遇基金管理菁英
考驗台灣社會的包容力
只是,相較於美國教授
平均年薪約 17、18 萬美元,
史文森雖已委屈領取 540 萬美元的年薪,
卻仍對校園產生不小的壓力。
最近,年金改革委員會提出
基金管理機制朝法人化或公司化方向研商,
美國校園禮遇基金管理菁英
造成的薪資落差,
也考驗台灣社會的包容力。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