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投資習慣 你真的會吃蘋果嗎?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7-03 14:43
  • 更新:2018-07-26 14:33

 改變投資習慣 你真的會吃蘋果嗎?

(圖/shutterstock)

 

蘋果汁連皮現打

跟投資的進步很像

雪芬妳好! 前陣子,常看到妳參加公益活動,

每個組織都有特定關心的議題,

我在台東那家不起眼的小小餐飲店

亦是如此,強調的就是,吃食物,不吃食品,

而且是吃「全食物」。

妳到我店裡好幾次,應該可以感受得到,

果汁不但不加糖、不去渣,

而且蘋果還連皮現打。

這樣的飲食觀念,

對我而言像是歷經一場革命後的體悟,

這也是先獲得知識,經過思考後,內化為觀念,

進而改變習慣,這個過程跟投資的進步很相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蘋果皮裡的植化素

就像企業價值

 

觀念改變的催化其來有自,或自省,或外力,或其他

我則是從照顧病人觀察和思考,也看了吳映蓉博士的書,

她提到這些年營養學界的兩項重大發現,

一是膳食纖維(果肉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就是所謂的植化素(多數存在於皮、根、籽)。

陳月卿在其書《全食物密碼》提到,

蘋果有346種植化素,一半在表皮,

這兩位的觀點,改變了我吃蘋果的習慣,

從以前要削皮,講究口感,

轉變到學電影中老美吃蘋果的酷樣,

連皮一起啃,為的就是寶貴的植化素。

這些跟投資有關嗎?當然有!

 

 

習慣的操作手法,未必最正確

習慣的操作手法,未必最正確。

有人認為,台股不像美國,不適合長抱,

所以必須短進短出,賺取價差,

否則有時候面臨股價修正數年,

或聞風不動時,這一切都有如蘋果的表皮,

既帶有澀味,又影響口感,必須除之,

才是最佳的吃蘋果方法。

以上是一種習慣,表面上看起來的最佳操作,

一旦有更完整的考量時,

最正確的操作手法就未必如此,

一如吃蘋果,一旦了解植化素如此寶貴和具營養價值時,

習慣吃法也會跟著改變。

這時就如同股票買賣的進出,

不會只停留在股價成長動能

消失就出場的舊思維,因為有更完整的考量,

也就是公司企業的價值。

還未完全達到滿足點的時候,

要學習接受公司股價盤整或休息的無趣階段,

除非妳有完美時間點的進出,

否則以企業價值的滿足點,

做為進出場的考量,會省很多事,且效果不差。

就如同吃帶皮的蘋果,犧牲15%的口感,

換取百分之百的營養,不划算嗎?

這樣子說印象不深,舉台灣和美國的兩個例子。

台積電從上市以來到現在,股價成長超過40倍,

許多人的短進短出,收益有超過40倍嗎?

妳覺得台積電的企業價值到頂了嗎?

另外一例是美國的蘋果(Apple)公司,

有時事過境遷再回首,會有更清楚的脈絡,

以及更深刻的學習,我也是不斷反覆回顧和思考,

才得到些許進步。

 

 

考慮買賣時點

別忘了看企業價值 

2016年初,巴菲特購入蘋果股票,

那年蘋果的盈餘和銷售下滑,巴菲特進場,

大家好奇他看到了什麼?

消息宣布不久,5月我接受紐約時報記者

詹姆士. 史蒂華特(James Stewart)電話訪問,

回覆了 5 個問題,但報導中只呈現 2 個。

有一個反向思考的說法,是我常用來回答記者的提問,

例如蘋果股價修正後, 價格合宜了嗎?

何時上漲?股價合不合理,較能用財經數據判讀,

我回問記者, 蘋果股價修正 30% 後,若再修正 10%,

由訪問時的 95 美元到 85 美元,有沒有吸引力?

若沒有,那麼修正 20%,股價會跌至 76 美元。

蘋果股價在風平浪靜的 2016 年由高到低共跌 50%,

這是難以想像的,用這個不合理的答案回覆,

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主要的訊息,

我雖然沒有說何時會上漲,

但間接回答蘋果股價已在 30% 修正基礎下,

任何再下修都是進場的買點。

接下來,我們再用普通常識來做對比,

 

蘋果股票何時才是最佳買點?

有以下幾個數據:

➊ 2013年標普 500 指數的本益比 24,在歷史高點,

說明美股不便宜,但蘋果的本益比 12,

是美國整個股市的一半。

 

➋蘋果是標普 500 的成員之一,

其股利殖利率 2.4% 高於美國股市,

且是全世界百大品牌的第 1 名。

 

➌股價修正了 30%,幅度不小,

利空已反映在股價,接下來只要有任何好消息,

都是星星燎原的乾柴烈火。

 

事隔一年,檢視一下當時的分析是否正確?

記者報導中提了我的 3 點看法:

 

➊一家企業,如能穩健交出 8% 到 12% 的年獲利成長

也是成長學派可納入的好投資。

 

➋ 蘋果iPad和iPhone初期創意十足,

近年已不如當年,這是大家關心的,

但研 發費用從 2011年的 24億美元,

增加到 2015 年的 81 億美元,

成長高達 4 倍,

說明仍持續研發產品,

這是未來可再度成長的重要契機。

 

➌給予一些時間,蘋果股價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

盯緊這 43 檔,殖利率大於 7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7 月號第 118 期 給你

✶領股息、賺價差、搶退稅

買雜誌贈送

① 價值 3,996 元【籌碼K線+隔日沖主力鎖股】軟體,

跟著主力進出場,一次大賺50%。

② CMONEY 再加碼送 500 元現金抵用劵,直接現賺 4,499 元。

總價值:NT$ 4,499 → 特價:NT$ 168!( 點此搶購 )  

看雜誌,學投資,送軟體!

──────────────────────────────────────

 

蘋果一年 81億美元研發費用

正在醞釀殺手級產品

蘋果股價在接受訪問時是95美元,

巴菲特進場的消息曝光後,

上漲到 101美元,多空交戰後,

立刻又下修至 91美元,

接下來的一年當中,直奔最近的高點 156 美元,

近日下修 10% 到了 142 美元,

這一年來蘋果的股價成長 50%,

遠高於標普 500 的 20%,

我的判斷大致正確。

蘋果股價和未來營運又如何呢?

這和一開始吃全食物有什麼樣的連結呢?

先說股價,我的看法和巴菲特一樣,

它已經不再物美價廉,遲早會修正,

可能也已經開始。 關於未來營運,

蘋果最亮麗的成長期已過,

但從企業價值的角度而言,

一年高達 81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應是有殺手級產品正在醞釀,

成長契機依然存在,

縱然股價上漲了 50%,

本益比和現金流仍優於標普 500 的成員,

這就是價值所在。 這兩個結合,

說明企業整體價值,還未達到高峰,

我認為巴菲特還不至於賣出。

 

為投資組合「增色」

營養更均衡 

至於我,可能開始有不同的思維,

蘋果在我的基金一直是主力,

從 2007 年 8 美元的累積

(反應 2014 年 1股分 7股的價位),

蘋果這 10 年已帶進近 17 倍的成長。

資料顯示,過去兩年蘋果的現金流成長幅度高於股價,

所以股價的修正產生 了好的進場機會。

然而其股價最近大幅成長 50%,

漲速高於現金流的成長幅度,

兩者產生了逆轉,

說明股價也應該到了再修正的時間。

再者,2015 年蘋果的股價最高點

在134 美元,2 年後股價高點在 152 美元,

兩個高點只有 20 美元的差距,成長差了些。

加上我沒有巴菲特滿手資金的困擾,

應該找尋下一個金蘋果,其實木瓜,奇異果,

營養價值也很高,台灣的鳳梨和芒果也熱情洋溢,

怎能只關注蘋果呢! 所謂的「579」健康飲食,

營養學家建議以 5 種不同顏色的蔬果攝取均衡營養,

或許到了我該為投資組合增加顏色的時候了,

不過全食物的營養概念,

以企業價值做為買賣時點的參考,

我認為,買下整個企業的操作方式,

依然有參考的價值,這也是我可以守著蘋果股票到今天,

產生高達 17 倍成長的主因。

有時觀念的突破在一念之間,

但其知識基礎需要日積月累,

或許值得妳參考。  

 

企業價值始終是投資的重點

但常常被忽略啊!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替自己多加薪,穩穩理財的小撇步...

✶6 大指標 搶賺 17 % 配息基金
✶完勝中華電信,精選 8 檔除權息好股
千萬別錯過!MONEY 錢 7 月號 ( 118 期 ) 點此搶購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