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根據私校教職員退休
儲金管理委員會統計
88% 的私校教師
選擇最保守型的投資組合
大多數人理財只選擇不賠錢就好
但這樣做 ...
同時也錯失許多賺錢機會
長期下來
理財無法打敗通膨
如何應付退休生活呢?
趕快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目前退休金制度
屬於 個人可攜式
退休帳戶的只有 ...
1. 勞退新制
2. 私校教職員退金帳戶
這二者屬於個人與服務單位
(企業、學校)共同提撥
委由 專業機構 投資
但目前只有私校教職員退休金帳戶
提供了彈性的個人自選投資方案
包括了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
三種不同投資組合選擇
勞退新制原先
也要推動 自選方案
但去年 9 月卻忽然喊卡
因此目前只有私校教職員
具有 投資自主性
很可惜的,88% 的私校教職員
仍然選擇了保守型投資組合
只有 5% 選擇穩健型
7% 選擇積極型
顯示大多數人對理財
相當 被動 與 保守
而實際操作績效
自 2013 年 3 月
私校自主投資上路後
至 2015 年底
3 年累積報酬率:
保守型 5.69%
穩健型 18.85%
積極型 13.6%
績效相當優異
甚至去年績效 還打敗
政府勞退基金,領先群倫
只是,這樣的投資成果
只有 12% 老師享受到!
目前私校退休金自選方案
提供老師自主投資選擇權
不過,為了保障大家權益
選擇前要先做理財評估
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後
再選擇投資方案
但上路三年
只有 51%的人主動評估
49% 採取被動方式
另外,做了評估
屬於積極型投資人有 23%
但挑選積極型投資組合的只有 7%
屬於穩健型投資人有 21%
但挑選穩健型組合的只有 5%
這又凸顯 ...
認知與行動中間
還有 不小差距!
目前若選擇保守型投資組合
有最低 2 年期定存收益的政府保障
或許因為如此
讓許多人寧願選擇保本、保息
也不願意選擇高報酬高風險產品
但是,不要忘記
退休金是一個長達
20、30 年的理財計劃!
即使其中經歷市場波動
但採用定時定額長期投資下來
很容易打敗定存
特別又有專家用一籃子基金
來做管理操作,勝率更高
私校教職員人數不到 6 萬人
或許不能代表所有投資大眾
但從我多年接觸投資人的經驗來看
我覺得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從 88% 投資人
選擇保守理財的結果來看
或許理財最難的不是打敗市場
而是打敗自己保守被動的習慣
不突破這個觀念
如何應付 30 年後的退休生活呢?
另外,我更期待
勞退自選方案可以趕快上路
才能造福更多勞工大眾!
(以上為個人看法
不作為投資建議
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歡迎加入臉書粉絲團
林奇芬相關著作
1. 新書「第一份收入就投資:30 歲存百萬,40 歲領雙薪」
2. 「窮人追漲跌,富人看趨勢投資前你一定要懂的 10 個指標」
3. 「藏富 - 我用基金賺到一輩子的財富」
4. 「治富 - 社長的理財私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