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利率影響民眾的退休儲蓄,
央行今(2020)年 3月再度降息,
台幣 1 年定儲利率已降至 0.84%,
在低利率環境下,
想理財卻害怕投資風險,
但又不得不面對未來高齡社會的長壽風險,
民眾到底該如何存退休金?
( 贊助商連結 )
如何開始退休理財?
退休理財最好是
採取定期定額的長期投資策略,
此方法具有省時、紀律操作、
平均成本低等優勢,
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逐步累積退休資產,
若能掌握以下 4 大心法,
更可事半功倍。
心法①
長期扣款、越早開始越好:
金融市場具有波動上漲趨勢,
退休理財須以長期為主,
定期定額的優勢在於有紀律地攤平投資成本。
根據過去的經驗,
維持 3 年以上能擁有較佳的投資績效,
平均正報酬機會可達 6 成以上。
而儘早開始的好處在於
提升報酬率的資產配置空間較大,
加上時間複利的力量,
使得較低成本也能發揮大效果,
可做到用較少成本來籌措退休金。
心法②
下跌不停扣、逢低加碼:
投資人無法精準判斷市場行情,
容易產生買高賣低的情況,
因此在下跌時不要停扣,
甚至應把握時機進行加碼,
才能更有效降低整體投資部位
之平均成本,
提早創造轉虧為盈的機會,
即使扣在相對高點,當市場反彈後,
累積的單位數也可望加速提升報酬率。
心法③
漲多停利:
針對停利機制的控管,
可以投資標的的波動特性,
以及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來訂定,
一般長期投資的退休理財報酬率
會設在 6% ∼ 8% 以上,
依投資期間逐漸增加,
並在漲幅已超過停利目標時獲利了結、落袋為安,
避免波動時又使整體績效下滑,
相較於單筆投資,長期而言,
定期定額往往擁有較優異的報酬率。
心法④
掌握投資趨勢轉換標的:
退休理財要選擇具有長期投資趨勢的商品,
也要注意全球產業趨勢發展,
加碼前汰弱留強。
例如,近期因科技數位、高齡化與疫情發展,
科技、生技、醫療等產業仍具發展潛力,
而全球多元資產基金、社會永續(ESG)基金、
指數型基金(ETF)、高股息與債券基金等
都適合長期投資。
儘管長期投資對於人性是一大挑戰,
若能搭配上述定期定額投資策略,
定能協助民眾有效累積退休金,
達成財務自由的夢想。
帶你掌握最新理財資訊👇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撰文/王儷玲)
由 Money 錢 155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