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晶
要囤積多少食物才夠呢?
朋友問我家裡現在有多少米?我說 10 幾公斤。
她說,這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叫我再囤一些。
我知道她說得對,
可是我難以接受不斷囤東西的狀態,這感覺很變態。
她有點擔心地說:
「可是要是沒有足夠食物的話,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幫妳。」
人一般在極端的狀況下才會囤積很多食物,
而我一定程度上還在否認自己的處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
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
封城後出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
而且大家都會做防護措施,
也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染率是很低的,
但我也不敢說毫無可能,也沒有人敢打包票。
我自己出門時,也還是會帶著些許擔憂。
但是,這個被傳染的可能性,
是否足以大到封鎖社區呢?
因為封鎖社區會加深人們的恐慌和無力感。
社區封閉後,我通過出門
了解周圍的情況找回的掌控感,再次被剝奪。
當然,還是有人覺得封社區是必要的,
如果我不幸感染肺炎,這些人甚至可能會拍手稱快。
昨天的晚餐是高麗菜炒肉和稀飯。
那個掉了一個螺絲的炒鍋終於撐不住了,
整個手把掉了下來。幸好,前房客留下了一個炒鍋,
雖然比較容易把料炒糊。
晚上和朋友們聊天。
有人在吃夫妻肺片,大家集體表示羡慕。
有人酷愛吃辣,但現在她只能在夢裡吃麻辣燙了。
有人開始在家上班,她說週一至週五要工作。
自封城以來,我沒有了「今天星期幾」的概念,
只有「今天」和「明天」。
在湖北某縣城的朋友說,
她那裡的戒嚴程度已經成了完全不能出門,
還有親戚轉發了一段影片,
影片裡的人連出門曬個衣服都會被抓走。
網路上有河北、上海、湖北等多地打麻將的人被抓,
有人被行政拘留,有人被罰款,
有人寫了檢討自己的文章,
還上了電視念自己寫的保證書。
有人說恒大房產發了特大優惠通知,
2 月 18 日至 2 月 29 日期間,
全國各地買房可享 75 折優惠。
這是很大的優惠,可是買不起的人依然買不起。
現在全國的高速公路免收費,
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開車上路呀?
有錢人買房子增值,一般人只能買米保命。
有些便宜,
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
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隱形眼鏡碎了,
疫情期間也沒辦法配新的,也不是什麼大事,
可是我在夢裡嚎啕大哭。
這副隱形眼鏡我戴了快半年,一開始特別磨眼,
我會時不時地流淚,現在終於習慣了。
今天早上 7 點多就醒了,
醒來後我看著頭頂的天花板,
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的燈外殼上面貼了一隻喜羊羊。
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
因為平時我不會沒事躺在床上看天花板。
我嚇了一跳,便趕快起了床。
封城後,我對周圍的環境多了一些留意,
這是之前不會有的,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
我有很多情緒。
憤怒、傷心、無力……
但這些情緒一起轉化成了麻木。
封城那天我買了麵粉,想著有空可以煎蛋餅,
可是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心情做。
買的番薯也只吃過一次而已,
於是我在煮粥的時候,加了一個。
今天太陽依舊很好,是亮得有點晃眼的那種。
天空藍得很清澈。
可惜我住的房子朝北,曬不到太陽,
於是吃完早飯我就下樓,到社區裡曬太陽去了。
我所在的社區有 3 棟大樓,
我住的這棟有 10 層,其餘 2 棟只有 7 層。
總共有 200 多戶居民住在這。
現在無法出社區,只能在裡頭走,
運動量非常有限,而我住 7 樓,就開始走樓梯上下樓。
社區很小,能曬到太陽的地方也很少,
我只能在 2 棟樓的間隙裡,
一個長 50 公尺的地方來回走。
有個中年男人也在散步,他的手機放著戲曲,
我則帶著耳機聽音樂。
自封城以來,
我從不聽傷感的音樂。
我們終於都被指定監視居住了。
指定監視一般是針對犯罪嫌疑人的,
而現在很多人都在「享受」此待遇。
今天,社區平常給人出入的門也被藍色圍欄擋了起來。
社區的群組裡有人發訊息,提醒大家注意:
「不聽話亂竄人員,集中到體育館學習 14 天,
伙食費每天 50 元自費。」
社區的群組裡開始發起各種團購,
有買菜的、買肉的,團購要達到一定分量才能送。
我昨天才加入社區的群組,裡頭偶爾會接龍買東西,
一開始我是很抗拒的。
封城前,我都在網路上買菜,
而現在我則極度渴望可以自己去買菜。
但今天,我終於還是接龍了群組裡的團購。
下午 5 點左右,我聽到有人敲門,
緊張了一下,隔著門問:「誰呀?」
「社區的,不用開門。家裡幾個人?」
「1 個。」
「體溫正常嗎?」
「正常。」
「門上貼了社區的電話,有事打電話。」
他們離開 1 個小時後,我開門,想把門上的紙撕下來,
但紙黏得有點牢,我就拍了照。
門上貼的是「新型冠狀肺炎入戶排查表」,
上面寫著居家人員數量、健康狀況,
留了社區的聯繫方式。
列印排查表的印表機應該出了問題,
有些地方的字特別淺,但也看得出來內容。
我進屋之後洗了手。
本文 擷取自:武漢封城日記
作者:郭晶 出版社:聯經出版
此文由 聯經出版 授權,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lu)
(圖/shutterstock,非當事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