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質疑,
台灣是否透過控制每天的篩檢量不讓確診數增加,
營造沒有社區傳播的假象。
副總統陳建仁 23 日表示,在發生率偏高,
絕大多數病例無法追溯感染源的國家,
才有必要採取普檢,
而台灣發生率低,只有零星不明感染,
不做普檢,而是加強高風險族群的檢驗
是「合宜的、有效的、且符合成本效益」。
陳建仁 19 日指出,現階段的防疫措施,
必需盡早確定疑似病例,
以及積極追蹤密切接觸者是否感染。
如果不檢驗,不僅難以妥適照護病人,
更無法確認密切接觸者的感染,嚴重影響防疫成效。
不過他提到,若單純以檢驗人數,
或每百萬人檢驗率來作國際比較並不合宜。
在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檢驗人數當然最高,
但並不表示這個國家的檢驗個案涵蓋了重症、
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
(贊助商連結)
臺灣的檢驗涵蓋率高於南韓
陳建仁表示,不同國家的病毒檢驗政策有異,
有些只檢驗重症者,
有些連輕症或無症狀者也檢驗。
前者的每千受檢者陽性率,
自然會遠高於後者。
換句話說,陽性率反映了病毒檢驗的涵蓋率。
陳建仁引《維基百科》各國統計說明(上圖),
在病毒檢驗人數超過 1.5 萬人的 13 個國家當中,
臺灣的陽性率(5.0)是最低的第三名,
僅次於阿聯酋(0.8)和俄羅斯(1.2);
而義大利(202.8)和法國(167.4)
則是陽性率最高的國家。
陳建仁指出,這顯示台灣、
阿聯酋、俄羅斯的受檢者,
涵蓋很多輕症和無症狀者;
而義大利與法國的受檢者,
大都以重症者為主。
而檢驗人數最多的南韓,
每千受檢者陽性率是 27.9,
換句話說「臺灣的檢驗涵蓋率還高於南韓」。
分析各國致死率 陳建仁這樣觀察
陳建仁 23 日更公布和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楊懷壹副主任的共同分析,
上述 13 個國家的武漢肺炎發生率和疾病致死率。
臺灣每十萬人口發生率是 0.45,
排名最低的第二名,僅次於俄羅斯的 0.14。
進一步分析病毒檢驗
「陽性率」和「疾病發生率」的相關性(如上圖),
病毒檢驗陽性率越高,武漢肺炎發生率也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比利時與南韓的發生率,
都在每十萬人口 16 上下,
但是每千受檢者陽性率卻有很大的差異,
以南韓 27.9 最低、比利時 80.9 居中、
法國 167.4 最高。
陳建仁指出,顯示南韓和比利時
可能檢驗了較多未感染者;
而法國可能檢驗了較少未感染者。
另外,分析也顯示武漢肺炎的「發生率」與「致死率」沒有顯著相關(圖 2)。
「發生率」與「致死率」無關!
陳建仁說,雖然義大利的發生率和致死率都是第一名;
但英國的發生率低而致死率高,
可能受檢陽性者以重症感染者居多;
而挪威的發生率高而致死率低,
可能受檢陽性者較多是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
而法國、比利時與南韓的發生率相近,
但是每百名病例致死率卻是南韓(1.1 %)
與比利時(1.2 %)低於法國(3.4 %),
顯示法國檢驗陽性者的重症占比,高於南韓與比利時。
台灣發生率低 不做普篩合理
陳建仁強調,在每十萬人發生率接近 1 的臺灣,
只有零星無法追溯感染源的確診病例,
不做普檢,而是加強密切接觸者
及高風險族群的病毒檢驗是合宜的、
有效的、而且符合成本效益的。
在發生率偏高,絕大多數病例無法追溯感染源的國家,
才有必要採取普檢。
但是採行普檢的國家,必需慎重告知檢驗陰性者:
「即使今天檢驗結果是陰性,
明天仍有可能轉陽,必需作好自主健康管理!」
文 / 蔡岳宏
本文由 健康醫療網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