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收入大解密!創黨才知超燒錢...他籲:你每次的政黨票,都在選擇要把 200 元 捐給哪個政黨...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9-12-13 11:43
  • 更新:2021-03-26 10:32

政黨收入大解密!創黨才知超燒錢...他籲:你每次的政黨票,都在選擇要把 200 元 捐給哪個政黨...

 

要維繫一個黨的日常運作,比如人事、行政、每次辦活動的場地或其他雜支費用等,都是非常沉重的開銷。更不用說如果要投入選戰,那錢幾乎是每分每秒都在狂燒,前陣子網紅志祺、呱吉與視網膜創黨「歡樂無法黨」,引起廣泛討論,也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政治親身體驗後,志祺有感而發:「每次看到辦公室外超大的選舉看板,或是路上來回穿梭的宣傳車,常常都會很納悶『大家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啊?』

 

 

政黨的錢
到底都從哪裡來?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台灣主要政黨的收入來源,大多是仰賴「政黨補助款」跟「政治獻金」這兩項。

一、政黨補助款

這可說是跟一般人民關係最密切的部分,依據目前《選罷法》的規定,在立委選舉中「政黨票」的得票率達 3%以上的政黨接下來的四年內,每年都可以獲得「一票 50元」政黨補助金,也就是說,你每一次的政黨票其實都是在選擇「你要把 200 元捐給哪個政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補助款的經費來源來自於民眾每年繳給政府的稅金。

 

2016 年的大選,雖然有 18 個黨提出不分區名單,但最後真正達到政黨補助款門檻的黨只有 5 個,分別是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時代力量還有新黨,所以在這 4 年內,他們每年都可以拿到這些錢,而這些錢也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民進黨來說,補助款就佔他們整年收入的 58%,時代力量是 52%、國民黨則是 15%,因此每個政黨無論如何都會呼籲選民要把政黨票投給自己政黨票除了能決定最後拿到多少不分區立委席次之外,還關係到政黨的收入。志祺順帶一提,他們創黨時,有不少小黨的支持這開始擔心歡樂無法黨的出現,會不會瓜分掉其他小黨的政黨票,減低他們獲得政黨補助款的機率。

 

 

二、政治獻金

很多人覺得「髒」的「政治獻金」看到「政治獻金」,不少人腦中馬上出現的大概不外乎是「官商勾結」、「利益交換」這些屬性上「不太乾淨」的詞彙但在政府的規範中,「政治獻金」其實是要「無償」提供的。意思是,提供政治獻金的人和接受政治獻金的政黨,他們之間的關係比較像是「捐錢」跟「被贊助」的概念,而不是買家與賣家這種「有明確對價回報」的交易關係,所以,不僅限於大財團、鉅額的贊助才算政治獻金每個人自主性的小額捐款也是。根據監察院在 2017 年 8 月底公布的「政黨政治獻金統計」民進黨的政治獻金高達 1 億 4 千多萬,佔當年總收入的 30%,而國民黨該年的政治獻金只有 3300 萬,佔當年總收入的 3%。

 

三、國民黨的特別收入?

從歷年的數據來看,藍綠兩大黨,每年大概都能夠過「政黨補助款」跟「政治獻金」拿到 2 到 4 億的收入,對民進黨來說,每年總收入大概有 9 成都是來自這兩項,其他政黨的狀況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比例,只有國民黨比較特別點,他們這兩項加起來大約只佔年收入 20%而已,其他 80%,多半來自於「財產信託管理」,

 

在 2017年,他們信託管理的收入就高達 7 億元,這部分與國民黨複雜的「黨產」問題有關,當年中華民國逃到台灣來的時候,是採取一黨專政的統治模式,「國庫」與「黨庫」的界線,分得沒有很清楚,包含日本遺留在台的「日產」以及國民政府的遷台資產,都被國民黨視為自己的黨產再加上當時的國民黨被允許經營「特權黨營事業」,所以多年累積下來,現在國民黨的黨產是完勝其他政黨。

 

大家可以看一下 2017年時,各政黨申報的總資產金額,由於國民黨的黨產爭議不斷,因此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後,他們開始將部份黨產轉為信託,這就是國民黨信託管理收入的來源。政黨真的需要補助嗎?除了國民黨這個特例之外,大部分的政黨要能好好活下去,其實還是得靠「政黨補助款」或「政治獻金」。

 

 

「政府到底為什麼

要給政黨補助款?」

最直覺的理由,就是我們一開始講的營運政黨、投入選舉 真的要花太多錢一般人要跨過這個門檻很不容易,所以這個補助款的初衷,其實是希望舒緩這個問題。讓沒什麼資源的政黨不會因為「沒錢」,就完全失去參與政治、施展抱負的機會。在補助款制度之下,支持度越高的政黨就能拿到越多錢。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讓政黨降低對外部金錢的依賴,更專注於「反應民眾的聲音」而不是被金錢綁架,就去圖利特定勢力但有人也認為,台灣目前的補助款制度其實並沒辦法達成上述這些效果,因為這個補助款是選後才給,而且得票率的門檻,也不是說真的很容易達到。

 

對此,志祺感慨,像我們歡樂無法黨目前經濟拮据,要繳保證金、推人打選戰其實都很吃力。如果大家很努力湊到錢參選,但最後沒過門檻,那這次投入的資源就像丟到水中,之後要繼續從政的壓力也會比一開始更大。另一方面,這個制度也會讓原本就很有錢也很有支持度的政黨,繼續拿到更多的補助款(政黨板的貧富差距)。所以很多人認為,台灣目前的選舉制度對小黨真的超不利,也因為有這些爭議,政府去年決定把補助款 3.5%的門檻降低到 3%。

 

為什麼會允許政治獻金?

我們前面介紹政治獻金時,有提到政治獻金的定義,是要無償提供給對方。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對價關係;如果有對價關係,但過程公開且合乎法令,就會稱為「遊說」;那如果有對價關係,而這個利益交換的過程又是違法進行,則稱為「賄賂」,雖然法律上是訂得很清楚,但實際上要完全杜絕暗盤的官商勾結,真的不太可能,既然政治獻金的風險這麼大,為什麼還要有這制度呢?

 

首先拋開大家對政黨政治的負面印象,先了解「成立政黨」的初衷,政黨通常由一群理念相近的人所組成的團體,希望透過競選或其他參與政治的方式,來為全體或部分人民發聲,讓社會往某個方向前進,所以,政黨的正當財源應與「受民種擁護的程度」有正相關,也因為這樣,國家後來不允許政黨經營黨營事業,不然政黨自己太會賺,它就不需要傾聽民意了而一個政黨不能自己賺錢、選舉要燒錢,但又不一定能拿到補助款的情況下,剩下的收入管道,就只剩下支持者的熱心捐款了,這也是為什麼政治獻金現在會存在的原因。

 

 

以綠黨來說,他們 2017 年拿到政治獻金只有 82 萬,但已經是他們總收入的 82%,如果沒有這個機制,像他們這樣的小黨恐怕完全無法生存,另外,以一個選民的角度來看,我有可能同時認同好幾個政黨理念,但畢竟政黨票只能投一張,那其他小黨,就可以改用「政治獻金」的方式支持他們,也就是說「政治獻金」的初衷其實跟政黨補助款一樣,都是希望鼓勵大家多參與政治,實現意見自由跟政治平等的實質意涵。

 

研究此議題,他們看了很多數據資料不只感受到貧富差距的殘酷,也發現很多新聞想藉由這些數字挑起對立的情緒,但志祺認為,除了下意識的憤怒或仇富之外,或許我們也可以稍微思考,這個負面情緒是怎麼來的?以他個人來說,可能是因為對「現實感到不滿」或是心中非常渴求公平,由於選舉是一件具有高度「排他性」的競爭,當有人能夾帶大量資源投入選戰,那他的勝選機率就會變得非常高,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會排擠到其他比較沒有資源的人的空間,所以現在國家要查緝「不當黨產」除了是因為「當初」的來源可能違反正義,

 

另一層面則是,這些不義之財也對台灣「現在」的政黨政治,帶來許多「不公平」的競爭,很多的制度都是為了追求更公平的遊戲規則。只有先改善這些問題,我們的政治環境才會更加平易近人,小黨也才更有機會出頭天,在這種有先天差異,後天制度又不良的情況下,他說,真的很佩服那些為了理想而堅持下去的政黨們,希望藉此,讓大家理解你手上的這張選票,不只是選票,還有可能是錢,甚至是你對未來的選擇或期許。所以請好好思考,再投出這神聖的一票吧!

 

更多議題討論,好文推薦你:

 

參考資料: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擷取自網路,僅為示意 / 撰文者:BELL )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