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到現在,中國已經降準三次了,而每次降準媒體都會大肆報導,說中國為了拯救股市、要穩定市場等等,到底是不是真如媒體或分析師所說呢?首先要先知道什麼是降準。
降準就是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相信有上過會計學的都知道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吸納了儲戶的錢,不能全部拿出去放貸,必須保留存款準備金率所規定%的錢在中央銀行。
為什麼媒體或分析師認為降準就是救股市呢?因為降準就會釋放出錢來,而錢為了追求報酬率就會跑到股市或房市,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歷次降準股市的變化。
短期內(T+5、T+30)上漲機率高一點,但也沒有明顯規律,長期(T+90)看來就更沒規律了。在2018降準數據中,大部分甚至是下跌的(2018/04/17的降準中,T+5 2.02%, T+30 0.27%, T+90 -9.32%),表示降準跟股市其實關聯性並不大。
如果中國降準的目的是為了救股市,那這麼沒有效率的方法為何一用再用?我認為中國降準根本就不是為了救股市,而是為了因應美國的利率反轉。
根據歷史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從2007年美國多次降息可以發現,中國也多次的調高準備金率,而當美國在2014年宣布停止QE,利率要反轉的那一刻,中國也從調高準備金率變成多次降準,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當全球處在超低利率時,大量美元湧入中國,為了不讓人民幣快速升值,所以只能印人民幣在市場中換取美元,但這樣就會造成市場中有過多的人民幣,所以用調高準備金率把過剩的人民幣先抽出市場來。
到了現在升息的時刻,大量的資金無論是跑到能避險的美國或是想早一點還美元債務換成美元,中國央行就用賣美債來獲得美元,但人民幣因為換成美元,在市場中變少了,所以央行就只好降低準備金率來補足缺少的錢。
為什麼2017年美國升息了3次中國卻沒有降準呢?我認為因為人民幣在2017年走了長達一年的多頭,這讓人民幣相對於美元來說變貴了,若人民幣會漲,那先換成美元去還錢或避險的人不是傻瓜嗎?所以我認為這是中國不降準的主要原因。
我們可以同時看到中國在2017年增持大量的美債,就是美元增加的證據。而2018年中國降準了3次,同時也在降低自己的美債持有量,這也顯示了降準和減持美債之間的關聯性。
降準雖然是被迫的,但其實長遠來說有一個良好的副作用,那就是:人民幣發行基礎中,外匯佔款的比例會減少,我在兩年前2016/11/19發的文中講過,「堂堂一個大國的貨幣用別國的國債做支撐,不是太可笑了嗎?」從2016到現在,人民幣的外匯佔款從78%下降到58%,大部分是增加了MLF和PSL的比例,但我判斷中國在悄悄地購買黃金,只是官方沒有公佈而已。
中國想要成為大國的話,以他目前的黃金持有量顯然是不夠的,2017年年初時,只佔外匯儲備的1.9%,我認為中國有大概率會囤積黃金,再加上前一陣子推出的上海石油期貨,未來有可能採取石油期貨、人民幣、黃金三方掛鉤的機制,這也需要黃金,所以黃金對大國來說真的是不可或缺的,看看美國和德國的黃金佔外匯儲備的比例就知道。
此時此刻的黃金剛好在低檔,我認為可以慢慢的佈局,因為2019金融圈會更加動盪,黃金一定是最佳的避險資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