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在投資股票,常常有許多因素要考量進去,包括現在股價、殖利率、EPS 等等,但買進時不只要考慮現在的價格,應該連企業未來的成長潛能、趨勢也一同估算進去,不論你是價值型投資還是成長型投資,都應該評估這點,因為你要投資的是公司的未來獲益。
文 / 傑森‧凱利
投資人必須清楚自己買進某股票的理由,如此才能知道正確的賣出時機。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買進某股票,那麼市場價格將是決定是否賣出的唯一資訊,但市場價格可能受到無數因素影響,其可靠性大約等同於幼稚園情侶羅曼史。想想巴菲特、林區、歐尼爾與米勒等人,如果我問他們,為什麼持有 A 股票,我相信他們可以在一秒鐘回答我。
買股票前,先問自己:「為什麼持有這檔股票?」
你之所以擁有某股票,如果是因為企業盈餘加速成長、未來展望樂觀,那很好。如果是因為該企業受到市場不公平地懲罰,本益比低得離譜,那很好。如果是因為市場誤解了該企業的未來發展,那很好—你必須知道你認為的真實故事。這種情況下,你才知道應該追蹤什麼:盈餘、本益比與故事。等到這些關鍵因素有了變化,你可以重新評估投資決策。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樣,關鍵因素就跟價格無關。若是如此,那很好,你要留意企業管理團隊、股權報酬率,以及其他非價格因素,確定它們沒有惡化。
我認為,強迫自己釐清投資理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彼得.林區建議的兩分鐘對白。在這兩分鐘過程裡,你很簡要地告訴自己,為什麼要買進某股票的理由。如此一來你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要持有某股票,避免不智地賣出或買進更多。
買進價格 要低於企業潛能
乍看之下,這個建議似乎只適用於價值型投資人,實際不然。任何投資人—不論價值型或成長型—的買進價格都應該要低於賣出價格。價值型投資人試圖買低—賣高,成長型投資人試圖買高─賣更高。兩者都會根據目前價格,評估相關企業推升股價走高的潛能。這兩類投資人之間的差異,在於他們判斷企業潛能所運用的資訊。
價值型投資人強調企業資產、銷貨、淨利與其他類似因素,藉以判斷股票價格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係。成長型投資人則強調盈餘加速或減速成長、專業分析師的預期,以及各種正面意外因素。巴菲特與米勒則是腳踏兩條船,價值與成長兼顧,強調未來自由現金流量。
企業成長潛能 才是關鍵因素
威廉.歐尼爾借重他的 CAN SLIM 系統篩選致勝股票。這套系統的 N 準則,強調股價必須創新高。可是,他所買進的股票,必須同時滿足其他六個條件:盈餘必須加速成長、在外流通籌碼有限、需求高、屬於產業領導股、法人贊助有限、市場趨勢朝上。
這六個條件凸顯的是什麼?企業的成長潛能。歐尼爾選股並不是隨手翻閱報紙,然後挑選股價創新高者。股價能夠創新高,通常都有理由,而這個理由就是企業推升股價繼續走高的成長潛能。
巴菲特兼顧價值型與成長型風格,他在 GEICO 股價由 60 美元跌到 2 美元時買進,因為他看到該公司的價值遠超過 2 美元。1988 年,當可口可樂價格已經在過去 6 年內上漲 5 倍,大家都認為價格高估時,他買進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可口可樂,因為他看到該公司還有顯著的未實現成長潛能。這兩個案例裡,他的判斷都正確,顯得他好像有時候採用價值型投資,有時候則採用成長型風格。可是,稍做進一步思考,或許會發現實際上並非如此。巴菲特運用的方法是前後一致的。關於這兩個決策,他預測企業未來的表現,判定公司營運的潛能,然後以低於該潛能的價格做投資。至於 GEICO 由衰敗而復甦,可口可樂繼續快速成長,則純屬巧合。兩者的未來潛能都顯著超過買進價格。
不論哪種投資法 都該找出「投資的價值」
比爾.米勒也不理會成長與價值的標籤。如同他所說的,「問題不在於成長型或價值型,而是最佳價值究竟在哪裡?」股價有時候看起來很昂貴,理由往往只是價值評估幻覺,因為相較於未來發展潛能,股價實際上很便宜。他特別提出微軟和沃爾馬為例,這兩支股票自從上市以來,由傳統角度衡量,股價從來沒有便宜過,但投資人卻收穫豐碩。相較於股價所反映的價值,你必須看到更高的企業未來潛能。
各位不論偏愛採用價值型或成長型方法,都必須去估計投資的未來潛能。當然,這類估計程序不可能完美,結果也不可能絕對精確,但透過徹底的研究,瞭解企業的長處與短處應該還是可以做合理的估計。
更多股市觀點,好文推薦你:
- 45 歲才學存股,現在年領 200萬股息?師承巴菲特的他 靠3步驟打造「股利莊園」,成果豐碩!
- 只會傻傻存股?「金融股」操作有心法!億元教授傾囊相授:5檔搭配,平均殖利率 高達 6.06%!
- 20 檔績優冷門股,專家看好這4檔!趁沒太多人注意時,趕緊來卡位!
- 只要有 K 線和均線,就能買股票!善用這 4 張圖,新手也能 找到「止跌轉漲」的進場點
- 追蹤股市常勝軍!學會 4 招 賺錢機率提高 8 成!原來高手都買這一檔...(內附操作教學)
本文摘自《股市獲利倍增術》,作者:傑森.凱利、出版社:寰宇出版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Alodia,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