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這幾年在台灣掛牌的 ETF 越來越多了,
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印度,
以及黃金、石油等相關 ETF 陸續登場,
產品日趨多元化,
對投資人來說真是好消息。
隨著 ETF 成交量越來越大,
顯示投資人對這個工具接受度很高。
但問題來了,
究竟買 ETF 好,
還是買基金好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ETF 最大優點是交易成本低。
目前基金手續費仍高達 1 %到 3 %不等,
而 ETF 手續費僅 0.285 %,
交易稅 0.1 %,
合計僅 0.385 %,
比買股票更便宜,
可說是大大有利。
同時,
不需要追蹤經理人績效,
只需追蹤指數,
也讓投資更為輕鬆。
除此之外,
不僅可以放大投資倍數(2 倍做多),
也可以放空(反 1),
讓投資更為靈活,
多空都可操作,
更是最大優點。
然而,
ETF 優點雖多,
也不能抹殺主動基金經理人的能力。
就我觀察,
過去台股基金與台灣 50 的績效相比,
在多頭市場環境中,
超過一半以上的主動基金可以打敗指數,
也就是績效優於台股ETF。
只是,
投資人還是要做挑選動作,
避開少數績效不佳的基金,
同時在空頭市場減碼,
就可以獲得不錯的報酬率。
但是,
目前ETF與基金身處在 2 個不同的交易市場,
這兩類投資人彼此間似乎沒有太大交流。
由於 ETF 在證券市場交易,
主要以股票投資人為主,
而主動基金則是在銀行或保險公司通路銷售,
主攻穩健型投資人。
兩者似乎有些楚河漢界,
傳統基金投資人買 ETF 的並不多。
我認為 ETF 與基金可以搭配投資,
並不一定誰優於誰。
可採取以下的投資策略:
一、ETF涵蓋市場有限,可以用基金補足。
目前在台灣掛牌的ETF,
僅涵蓋 5 個市場與 2 個原物料,
但投資標的還很多,
包括歐洲、亞洲、其他新興市場
科技、生技、債券、高收益債等,
可以互相搭配,讓資產組合更完整。
二、多頭環境,ETF與基金可分散投資。
多頭環境中,
不少主動基金績效優於ETF,
可以二者搭配投資,
提高整體報酬率。
三、空頭市場,定時定額搭配反向ETF。
在空頭市場可投資反向ETF,
但在市場接近落底時,
搭配定時定額主動基金投資,
在低檔布局,
等未來市場反轉後,
再賣出反向ETF。
因此,
不管是ETF還是基金,
都可以當投資人的好工具,
就看你如何運用。
另外,若今年台灣基金平台上路,
讓主動基金交易成本更低,
那就更好了。
安卓版 IOS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