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置產】何謂路線價?淺談日本路線價與房地產之關係
在日本,有許多名眾在看房地產時,會不自覺的發現,該條街的房子價格硬是比其他街的價格高上許多。
這狀況雖然有很多因素,如地緣、交通便利度、生活機能等,但是影響最直接的便是路線價這種制度。
何謂路線價
簡單的說,是為求取各筆宗地(宗地:土地登記的基本單元,簡單說就是一個權利人所擁有或使用的一個地塊)價格時,先要設定面臨街道之標準宗地價格,即路線價,而後沿各街道布設,其次具體地就各筆宗地與標準宗地個別屬性的差異修正路線價,由此求得各宗地價格之方法,而這方法被稱為路線價估價法。
路線價法適宜於同時對大量土地進行估價,特別適宜於土地課稅、土地重劃、徵地拆遷等需要在大範圍內對大量土地進行估價的場合。
路線價式評價方法,依路線價的把握要領而可分成以下幾種:
1.評點方式:就各項目加以評分,而以其合計分數來設定路線價,其客觀性高。
2.評定方式:將宗地利用價值,分解為街道、接近、宅地等三係數,再就各種條件依客觀的數值來予以計算之方法。
路線價式評價方法之特徵
路線價式評價方法,具有如下特徵:
(一)以街道為媒介來評定各宗地之價值
評價時先就面臨各街道的宗地設定路線價,這種方法的意義並非單純的對街道附設路線價而已,而是就互相之間不具備內在關係的各宗地,透過街道的媒介而形成互相之序列關係。換言之,街道並非單純的一項公共設施,而是將各土地連結成一種地區,使得各土地在地區中形成相對的位置關係。
(二)將價值數量化時,先評定一般因素,然後修正個別的差異
同一地區內的多數土地同時評定其價值,而其價值的評定方法,與其從各土地的個別差異來求取,不如先廣泛地就一般共通價值加以測定之後,再就各個宗地的個別條件,例如土地的位置或周邊的狀況等加以修正,如此應當是較符合科學的方法。因此評定時,應先評定一般性因素,再以個別差異來加以修正。
(三)算定之價值以相對價格(指數)來表示
宗地評價期間較長,則可能發生經濟價值的變動,因此,如果要在同一時點進行評價,則以路線價式所計算之實質價值換算成路線價指數,以指數方式表示較為妥當。將此指數乘上每點價額,則可變成以金額表示。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明白各宗地地價的相對價值關係,亦可掌握其增值變化。
(摘自全國經營專題研討會論文)
而日本有一種叫做相續稅路線價,它是以相續稅與贈與稅算定為基準的路線價。
另外一種則是固定資產稅路線價,則是以固定資產稅、都市計劃稅、不動產取得稅、登錄免許稅為主要基礎。
日本國稅廳會在每年七月上旬,以相關資料製作一本財產評價基準書,之後於1月1日公開價格,以求市場資料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