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在親密關係中,如何有效地設定界限?這篇文章提供11個具體步驟,教你在親密關係、家庭和友情中建立健康的人際互動,避免情緒壓力。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情感界限,維持心理健康,讓人際關係更和諧平衡。
(內文摘自Tammi Miller《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私領域的界限
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個人的界限都有可能被冒犯。朋友、家人、熟人甚至上雜貨店遇到的陌生人,其言行舉止都可能有意無意地觸犯我們的底線,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有時候大可以一笑置之,但這些行為若是出自心愛的人,我們就很難忘記。
當與我們有親密關係的人觸犯我們的底線,那就更難解決了。比如某個人讓我們感覺很不好,雖然心裡不想看見對方,卻因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不得不碰面。
我們可以打造私人界限做為內在柵欄,以控管情緒安全和福祉。外部界限通常很難設定,而內部界限則是我們盡力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以下舉例說明外部和內部界限的設定:
場景:
馬洛一家每次見到表弟凱勒,心裡都不大痛快。每年聖誕節、生日和家族活動時,馬洛他們都會遇到凱勒,事後總是覺得很不愉快。
外部界限:
馬洛一家可以拒絕參加家族活動,這樣就不會和表弟碰面。但這個方法不一定可行,因為親戚希望他們出席,而且馬洛一家不介意和表弟以外的親戚相處─只有凱勒讓他們不高興。
內部界限:
馬洛一家可以決定避免在家族活動中與這位表弟接觸,轉而和他們信任的另一位家族成員親近。如果凱勒嘗試與馬洛互動,馬洛可以帶著微笑改變話題,或者將談話轉移到中性話題,讓其他成員也可以一起加入。
最好提前想好所有界限,一旦有人越界,我們就可以立刻採取行動。記住,這道內在「柵欄」不僅要把負面言行擋在外面(情緒邊界),也要把精力、注意力和愛留在我們最需要的地方(資源邊界)。
有效設定界限的11個步驟
1.挑選時間和地點,一對一交流關於界限的話題:
重要的是讓對方全神貫注聆聽,並且雙方都有足夠時間進行交流,這意味著不要選在午休時分。
2.選擇交流方式:
當面對談永遠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就能看到肢體語言流露的含義。然而,這個方式不一定可行,比如說雙方住得很遠或某一方感到不安全。退而求其次的溝通方式是透過視訊或電話,這有個額外的好處,當你覺得有需要,可以提早準備好提示卡,在過程中讀給對方聽,有助於貫徹目標。
3.開口前先想好要說的話:
對於你想要表達的心聲,事先準備好明確且關鍵的訊息並牢牢記住,可以確保你不會離題。首先提出你需要他們為你做什麼,禮貌而不是咄咄逼人地提出要求。開頭可以這樣說:「我需要拜託你⋯⋯」而不是「你下次何不⋯⋯」
4.心中要有理想的結果:
描繪一個雙贏的局面,可以幫助對方理解你的需要。告訴他們,你心中設想的場景是什麼,然後問問他們的想法,比如問合作對象:「你來之前先打個電話,我就能安排一起作業的時間,你覺得這樣如何?」表明你願意與他們合作,如果他們拒絕,就回到第3點:「我需要拜託你⋯⋯」
5.直接告訴對方你想要什麼或不想要什麼:
說明他們上次越界的情況(situation)、當下的行為(behaviour)以及對你造成的影響(impact),這就是所謂的SBI回饋模式,在設定界限時,它是不偏離事實的有效方法。例如,「上次你不請自來,我正在做重要的專案,你的到來使我沒有足夠時間完成工作,讓我壓力很大。我需要拜託你,來之前先打電話問我有沒有空。」不要拐彎抹角,你說得越具體,別人就越有可能聽進去。
6.表達時先提到自己,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
「我覺得⋯⋯那時你⋯⋯」句型會比「你讓我覺得⋯⋯」更不容易引發對方的對立。
7.準備好面對對方的抗拒或抵制:
當你設定界限是為了阻止對方做出某個常見的行為,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對方可能會大吃一驚,不承認你的界限,或是不明白原因,所以準備好應付他們對新界限的質疑或挑戰就顯得格外重要。請試著保持冷靜,然後繼續進行下個步驟。
8.傾聽對方的說法,給他們時間表示意見:
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越過你的界限,也可能是他們覺得是你先越過他們的界限,他們才會以相同方式回敬。如能抱持開放心態展開對話,將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更正面的結果。
9.經常對自己和他人重申你的界限:
任何時候只要有人越界,都要重新與對方確立你的界限,態度務必堅決。可以放心採用這樣的句型:「就像我上次提出的請求,我需要你⋯⋯」
10.儘管如此,也不要覺得你必須過度解釋:
如果對方問你為什麼要設定界限,可以簡單回答:「因為這是我現在需要的」或「因為我現在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這樣一來,你可以用尊重的態度回答對方,同時堅持立場。
11.記住你的「為什麼」:
當你覺得有人越過你的底線,不妨向內探詢,提醒自己為什麼覺得設定界限是第一要務。可以是簡單一句:「我受夠了」,也可以是對事件的具體陳述:「因為我自己有需要優先考量的截止期限」。
設定界限的首要之務在於提供替代方案,而不是解釋。提出其他建議來取代對方要求你做的事,而不是給一個你不能(不想)做的理由。說聲「不」就已經是完整的表達,不需要過度解釋理由。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我今晚7點不能和你一起喝酒,我們5點一起喝咖啡怎麼樣?」但不要這樣說:「我7點不能和你一起喝酒,因為你一喝酒就開始嘴賤。」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超過25 種療癒技術,擺脫情緒內耗,提升自我認同》P.161-167「私領域的界限」。作者:Tammi Miller;出版社:金尉
(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鄧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