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貨幣政策、理事會 Fed'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Board

廖汶釗 wen

廖汶釗 wen

  • 2017-06-07 17:00
  • 更新:2017-06-08 10:26

Fed貨幣政策、理事會 Fed'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Board

Anything Fed: Taipei 聯準會台北敘事

廖汶釗 wen FB: Finami

 

Fed貨幣政策、理事會

Fed'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Board

 

貨幣政策的決策單位是FOMC,而理事會(Board)的理事是FOMC的成員;理事會則綜理聯準會的所有事物,也承擔最後責任,而聯準會(理事會)的主席(現在是葉倫) 公認是最有權力的人。The Power一書提出『金融大法官 (supreme court of finance)』的觀點,希望能改革聯準會、朝向美國司法大法官(supreme court)的角色,將分行總裁(非總統任命)排除在貨幣決策之外(只能有開會諮詢身分),而可能理事(經由總統任命) 再多加2人(目前為7位、美國司法大法官為9位) 。雖然作者Conti-Brown的提議反映了他的法學、律師訓練背景,但他也提出理由: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非傳統(unconventional)貨幣工具(即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與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兩項) 已使得自1950年代以來的Ulysses/punch-bowl model的央行獨立性(即排除政客影響聯準會的可能性、而使聯準會能控制通膨與貨幣價值)、不再適用。作者因而提出judicial independence的央行獨立性 (Conti-Brown, Ch.6, pp.146-8)。

 

簡單地說,就是有一位主席、和另8名理事,共同投票表決重大議題;主席另有排定議程與選定誰寫辯護理由的權力。這樣一來,主席的權力削弱,聯準會主席不再是(如目前)代表聯準會的唯一人選,而其他理事都會受到公眾與國會的檢驗 (Conti-Brown, Ch.3, pp.72-3)。由某個角度說來,這其實是更提高聯準會的位階,把它置於如同司法大法官在美國社會的崇高地位 (大概念經濟財金的都會很開心.. )。

 

The Power一書第6章(pp.131-147)描述『傳統』的貨幣政策(其實是1950年代開始才變成標準、由主席Matin領軍)是經由公開市場買賣政府短期(short-term)債券、來調整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即聯邦準備基金Fed fund市場) 的利率,但在2008金融危機後,由柏南克領軍,將政府長期(long-term)債券與房貸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加入購買、操作項目 (稱為QE),而且用公開政策宣示(即前瞻指引、宣布通膨要2%以上、失業率要6.5%以下,才會開始升息),此為『非傳統』的貨幣政策。作者並將『央行獨立性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CBI)』放在這兩個脈絡下檢視,而指出目前大家公認的Ulysses/punch-bowl model的CBI是有問題的,他才提出judicial independence的CBI。

 

關於貨幣政策與其操作的描述,我就留待讀者、學員讀The Power書時再說,這是經濟金融一般的內容;我則找出兩則新聞,一是關於現在熱門議題『縮表 reduce balance sheet』(另附柏南克的看法一文),另一是比較QE與前瞻指引的效力 (結論: QE較有效)。

 

在1980年代雷根總統主政的時期,他以逐員(一個個)任命聯準會理事的方式,解構了強而有力、功績卓著(壓制通膨)的主席Volcker的權力基礎,即使Volcker剛開始可以甩門、拍桌方式來控制會議,但之後漸乏力,促使他(1987年)自動宣布不尋求連任(第3次任期)主席,而離開聯準會;接著葛林斯潘繼任。這裡可以看到民主政體的總統如何以任命(appointment)的方式,來改變聯準會與貨幣政策(即使面對強而有力的主席),這也是作者Conti-Brown立論的基礎(Conti-Brown, Ch.3, pp.73-4);而作者強調民主當責 (democratic accountablility),應讓民選總統能透過任命影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註:傳統與非傳統的關鍵在於,2008年後是民眾與政客不希望貨幣寬鬆,而Fed卻是ㄧ直持續寬鬆刺激通膨;這和以往央行獨立性CBI的情境相反(政客與人民喜歡通膨,而Fed須把關不隨意引發通膨過熱)。

Five Questions About the Fed's $4.5 Trillion Balance Sheet (June 6, 2017) by Christopher Condon and Matthew Boesler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06/five-questions-about-the-fed-s-4-5-trillion-balance-sheet

 

The Fed's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its words, which is why bond buying is here to stay (May 22, 2017) by Pedro Nicolaci da Costa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fed-forward-guidance-compared-to-quantitative-easing-swanson-paper-2017-5

 

Shrinking the Fed’s balance sheet (January 26, 2017) by Ben S. Bernanke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ben-bernanke/2017/01/26/shrinking-the-feds-balance-sheet/

 

 

 

Anything Fed: Taipei 聯準會台北敘事

 

廖汶釗 wen 現階段發展『聯準會英文』課程,臉書請搜尋: Finami https://www.facebook.com/finamitaipei/

 

所有專文在『CMoney投資網誌』自己發表(謝CMoney!): https://www.cmoney.tw/notes/?bid=48496

 

MarketWatch相關聯準會新聞文章(每日一篇、免費),請加入Line@: https://line.me/R/ti/p/%40msx4767u

 

 

廖汶釗 wen

廖汶釗 wen

Anything Fed: Taipei 聯準會台北敘事 廖汶釗 wen 現階段發展『聯準會英文』課程,臉書請搜尋: Finami https://www.facebook.com/finamitaipei/ 歡迎按讚! MarketWatch相關聯準會新聞文章(幾乎每日一篇、免費),請加入Line@: https://line.me/R/ti/p/%40msx4767u 動機: 開課 開課初衷: 我有感於專業語文就像空氣一樣,沒有空氣或空氣稀薄時、生物也很難在此成長(貧瘠)。相關的聯準會題材,在中文經過選材與翻譯後,常只能呈現表面與一般性新聞;原因在於聯準會題材是在英文(美國)的環境中產生,在台灣看到的(稀薄)中文非在其中成長。(相似的例子是台灣的服貿議題,是在中文環境中發展出來的,若讀英文資料,只可能是國際文宣或表面新聞、不具分析性..ie 無聊。))聯準會議題是台灣金融環境關注的議題,其升降息決策影響台灣利率、匯率、景氣與資產配置,因而在眾多的國際議題中,這是"有感"的! 我因正巧在金融學業界,發現這是觀察美股債元(及與台灣相關)的必要議題,因而想要經由這個方式,來貢獻才能

Anything Fed: Taipei 聯準會台北敘事 廖汶釗 wen 現階段發展『聯準會英文』課程,臉書請搜尋: Finami https://www.facebook.com/finamitaipei/ 歡迎按讚! MarketWatch相關聯準會新聞文章(幾乎每日一篇、免費),請加入Line@: https://line.me/R/ti/p/%40msx4767u 動機: 開課 開課初衷: 我有感於專業語文就像空氣一樣,沒有空氣或空氣稀薄時、生物也很難在此成長(貧瘠)。相關的聯準會題材,在中文經過選材與翻譯後,常只能呈現表面與一般性新聞;原因在於聯準會題材是在英文(美國)的環境中產生,在台灣看到的(稀薄)中文非在其中成長。(相似的例子是台灣的服貿議題,是在中文環境中發展出來的,若讀英文資料,只可能是國際文宣或表面新聞、不具分析性..ie 無聊。))聯準會議題是台灣金融環境關注的議題,其升降息決策影響台灣利率、匯率、景氣與資產配置,因而在眾多的國際議題中,這是"有感"的! 我因正巧在金融學業界,發現這是觀察美股債元(及與台灣相關)的必要議題,因而想要經由這個方式,來貢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