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准会英文 Federal Reserve English』实践应外系教师教学社群讨论201710

廖汶釗 wen

廖汶釗 wen

  • 2018-10-06 16:37
  • 更新:2018-10-06 17:04

题目: 发展专业内容为主的英文教学 (联准会英文)

 

讲者: 廖汶钊 财金系兼任教师

 

场合: 实践应外系教师教学社群讨论(2017/10/17 Tuesday noon@L506教室)

 

对象: 外语系老师 [<--> 财金系、经济系老师] @Taiwan

 

=> 说服财金老师、取材外语老师

 

=> 语言选择medium: 外语老师已解决why,而聚焦讨论what & how的技术问题;财金老师待解决why(教学哲学?社会情势?商业逻辑?校内外政治?)问题

 

 

 

内容:

 

一、教学(初步)心得

 

二、起心动念

 

三、在研究的架构中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 本文所指『专业教师』及『语言教师』,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观察区分;我并非指『语言教师』仅能、仅只教语文,我了解如语言学(linguistics)是外语系老师的专业,而在那个教学情境下(非本文所讨论),外语系老师是所称『专业教师』。

 

 

 

很荣幸能来做报告,并请教语文语言专业的教师;我这学期(第一次)教财金硕一必修的金融英文课。我一直在发展我所谓的『联准会英文 Federal Reserve English, since 2016/12概念成形、2017/3-7 试图推广部开课(社会人士、只有一位报名又退费)

 

 

 

一、教学(初步)心得

 

 

 

1. 在教学实务允许、教师能力所及范围下,可以能力与兴致来个别或小组教导(15人以下时较可行)

 

 

 

2. 中文教学、英文(专业)内容;(口语)读英文文章(重视『重音intonation』要正确)、接着(口语)翻成中文意思。精读。

 

 

 

3. 『和一本原文(英文)书搏斗』: 语出齐邦媛(巨流河),指台大中文所、历史所学生来上她的『高级英文课』(专给这两个非外文所硕士生的必选课、用意大约是当时台大为将要出国念书的人做些准备)、惊讶地发现他们之前并无此经历;这里『原文书』是指小说文学作品。对于当初并未设想出国念书等等的(财金)学生、亦是没有和一本财金专业的『原文书』搏斗过。

 

=> 跟一本原文书(文字深度与『真实性』)奋斗;之前是英文的教科书,文字、观念其实不深;财金、保险系在大学研究所会读到的原文书(专业),大概就是教科书(用字浅白、初阶观念)

 

=> 『一本原文书』的意思: 一套完整、有想法、有趣(analytical;后叙)的知识体系(财金实用);财金专业的『原文书』

 

 

 

4. ()语文是很personal的事,在与学生的互动上须谨慎;语文表现(讲话方式、程度、发音等) personal identity、自我价值(英语文学习上的)相关;过往『伤害』。教师能有办法『治疗』吗?

 

 

 

5. 『那我读这个,除了因为修课要过外,要干嘛?: 如何说服本地的台湾财金学生来看英文的联准会材料? => 『为何我需要?

 

 

 

6. 这样的文本(text; CLIL重视),假设是都有需要的,老师就有这个自信心(confidence)要学生好好读;这和任意一篇文章(或各式财金文章汇集的读本)、只因它()是英文,而要学生念,老师自己都心虚("为何而念?; 国军:”为何而战?);这是现象、而非批评。

 

=> 剑桥金融英文证照考试、2016/12已取消(见后描述)

 

 

 

7. 我发现台湾(或华文)财金系较为传统的师生间相处模式,反而成为(有些语文能力尚弱)学生学习的阻碍;因为传统稍权威尊敬式的师生相处的假设,会使得这样的学生排斥语言被改变增进的机会,因为他们不喜权威式(误会..)施加于他们、且语言是非常personal(学生因而觉得受威胁)。我现在能体会为何外语系(或外语教学)常用英文短名师生互称,我也因此点出这点,请学生们在教室内称我为wen (我的英文名),教室外随学生方便。我在教室内不是『老师 Teacher』、而是『训练师 Trainer』,我是要来训练他们某项技能、像是健身教练(Fitness Trainer)一样 (但不是球队教练 Coach、因具权威)

 

 

 

 

 

 

 

二、起心动念

 

 

 

1. 也不是不满,就是觉得我在台湾要有贡献。

 

 

 

a. “联准会议题是在英文(美国)环境中长出来的, 在台湾看到的中文材料已是经过选择、翻译,一般来说较浅薄、且只关注(为台湾读者设想、可能的)一些表面议题。之所以我选联准会当题材,是前3年在当期货营业员时,从我自身的利基(美国、英文)设想、可应用美国经济相关知识在美股如小标普指数期货(台湾刚推出台版的期货),但一般这样类型的英文与知识还是浅薄,我就往联准会钻,因这样的题材有趣、有用、重要、又不会生命周期短。更重要的,这是台湾(至少金融相关工作的人)会『有感』的东西,对一般人或也是谈话题材,在众多国际议题中,可以在台湾拿来说嘴的。我其实是想找对台湾目前有用(进而有感)的东西、对这个地方另有些加值(或脸上贴金地说,提升)

 

b. “我有感于专业语文就像空气一样,没有空气或空气稀薄时、生物也很难在此成长(贫瘠)... 联准会议题是台湾金融环境关注的议题,其升降息决策影响台湾利率、汇率、景气与资产配置,因而在众多的国际议题中,这是"有感"! 我因正巧在金融学业界,发现这是观察美股债元(及与台湾相关)的必要议题,因而想要经由这个方式,来贡献才能(英文),帮助到一些人。

 

写在开戏前 --我的专业英文教学考虑2017/6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84910

 

 

 

=> 上段所述,“我有感于专业语文就像空气一样,没有空气或空气稀薄时、生物也很难在此成长(贫瘠)。”: 同样的感受,和林鸿信(2017)『系统神学』的引言中、写作与翻译一节(p.8)所述: “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发现中文翻译所造成的问题。最大的感慨是,由于基督教长期在西方世界中发展,孕育了许多难以忽视的经典名著,因此,产生了有多少中文翻译的神学著作,就有多少中文神学著作的格局;这不只单从『量』来看是如此,因许多重要著作尚无中文译本;从『质』来看也是如此,因为难得有译文能够兼顾做到信、雅、达。”

 

=> 『中文神学著作的格局』= 中文的联准会知识(空气)、『西方世界』= 美国; in my context

 

=> 林鸿信的策略: 更多的中文神学译&著作(翻译的质量要更高、神学训练要更好);我的策略: 回到英文中 (return to English)。基本情境不同: 联准会的东西(或我用的教材)3-5年后就过时了;系统神学著作大约有10多年的寿命、且神学观念较为财金经济观念长久许多。

 

=> : 林遇到的(语言、语境)问题比我复杂太多了,神学著作须从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德文、英文、中文连续转换推敲;我只是英文到中文。

 

=> 另有一个quote: “写作此书时,笔者多次沉浸在神学反思中而猛然发现,正从一个文化场景转到另一个文化场景,毕竟基督教信仰长期在西方流传,大部分的神学文献都以西方文化为背景,而圣经则有希伯来和希腊文化背景,因此在阅读阶段的了解与诠释时就一再地经历文化场景的转换,直到落笔时转成中文场景,而且还需再三斟酌、考虑不停,彷佛一直都在从场景到场景之间转换,深切期盼未来有更多中文神学文献可拉近这些场景之间的距离。” (林鸿信(2017)『系统神学』, p.11)

 

 

 

 

 

2. 2017/6 专业英语文学会会议的poster申请(东吴英文、外双溪)

 

=> 认识人(语言相关),可找资源(到实践应外系也是);想藉此将我想法整理出来

 

=> 才去找我的理论backing (CLIL)

 

=> 不过我当初以为较是practice-oriented研讨会(curriculum development),发现比自己想的还需更理论化,所以还在伤脑筋(2017/11/3-4);而且用哪种语文(中、英)写作 ("我的对象要是谁?")

 

=> 2017.10 special issue on CLIL, Postscriptum (Dalton-Puffer, 2017), Int'l J.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缩写IJBEB,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目前CLIL研究的现况、和我角色位置在哪里

 

=> “While we have made some headway in honing more complex conceptualisations of what we mean by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Nikula et al. 2016), we have seen little work which has incorporated the expert perspectives of subject education researchers. To my knowledge, virtually all CLIL research accessibl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such as this special issue) stems from what could be informally referred to as ‘language people’. This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rue of more locally circulated publications [作者在维也纳、德文], frequently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but it certainly is an element that should be reinforced in CLIL/immersion research in general and might well be one of the next developmental steps the field takes. (Dalton-Puffer, 2017; p.3)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670050.2017.1384448

 

 

 

3. (相较于“language people) 我觉得我考虑的是更上层(更原始)的议题: 语言选择(choice of medium)(或许语文科系视为理所当然,在财金@Taiwan我觉得还未有此理解)

 

=> 我在处理『语言选择』的问题,但直截了当! : 在英文(美国)环境成长发展的subject(科目、题材),就选用英文as mediumi.e. 在英文(美国)环境长出的,就用英文

 

=> 反例: 高中科目如生物、化学等,用中文或英文教都适当啊(而是这环境中要吸收的语言而定,例如台湾的国际学校用英文来教学;一般CLIL指涉的subject literacy等等是在此情境下讨论的

 

=> 我的想法: “而在教两岸经贸架构等课程时,我才深刻感受到,议题在甚么样的语文环境中长出来,就需用那个语言去吸收,才会『有趣interesting(具分析思考);当时的例子是台湾的服贸议题(太阳花等等),这是在中文环境中发展出来的,若去读英文数据、以英文上课,数据只可能是国际文宣或表面新闻、不具分析性,十分无聊与无助,用中文来上服贸才『活』(有趣),因为议题是有机式随环境时间发展。从这个经验我才设想到『联准会英文』课程。”(我,写在开戏前--我的专业英文教学考虑2017/6)

 

 

 

 

 

三、在研究的架构中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1. CLIL为我的『事』(教学) 提供一个理论的基础、参考、思考; a case (study) in progress

 

=> 有效、『有趣』的教学:『有趣interesting』是指analytical, 有分析性

 

 

 

2. 剑桥金融英文证照考试、2016/12已取消;我觉得它的官方课本是很不错(用心编纂)的教材: English for the Financial Sector (MacKenzie, 200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但(金融)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何? http://www.cambridge.org/bw/cambridgeenglish/catalog/business-professional-and-vocational/english-financial-sector/

 

=> 语文教师的迷思? (不过我第一次在2011年实践财金大二的金融英文课也决定不用、因为对学生太难,还未具相关专业、便要以英文来思考;注: 当时我并未有如『联准会英文』现在这般思考);另一位老师这一年2016-7年在财金硕班金融英文必修课用此书、我从课程大纲看到,就是我这学期接手的课)

 

=> 或可扩展到如『科技英文 Technology/Technical English』的教师教学,是否有此迷思?

 

=> 问题所在: 各类主题列出,其间并无关联性,只因是『金融』;思考思路浅层(无趣、not analytical) 并零散(因而前后不连、纯粹是英文文字的吸收);注:『金融』是一个很大的blanket (毛毯),我用较小的『金融科技fintech』来举例,我看过此term(在台湾)的发展过程(67年前),四个各自发展(但有财金应用)的主题、逐渐combine在一起(共同点是『科技(各式)』驱动),对申请经费、public relations都有好处,而变成一个略有实质、很有实际作用的term 回到剑桥金融英文证照考试,如述: Show you have the language skills for a successful career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ancy or finance: Cambridge English: Financial is a high-level English language exam for accountancy and finance professionals. The exam gives an in-depth assessment of your ability to work in a financial context. The exam uses real-lif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situations and covers all four language skills –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http://www.cambridgeenglish.org/financial/

 

 

 

=> 质疑1: 可以直接考CFA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等等就好了啊,若是以财金相关词语为主;而且CFA证照的效用更高、价值更高;质疑2: 工作场合,一般沟通上Business English就可,专业内容则依各财金专业不同,也很难说这个可用、这个不可用啊;质疑3: 金融的当地化(local)程度高,有些东西英国产生,有些隔阂;而美国金融若是对台湾来说,更近!;质疑4: 2008年到现在,已太旧了... 金融一直喜欢新的东西(fintech等等)

 

=> 此书的Student's BookContents and Introduction,值得看(我印出Introduction):

 

http://assets.cambridge.org/97805215/47253/frontmatter/9780521547253_frontmatter.pdf

 

 

 

=> more on CLIL textbooks: Banegas (2013) 提出的CLIL教材(指放入一般语言学习教科书中、成为一部分) 3个缺点,我刚好借用来思考(情形不见得相同、但有帮助)。缺点1: CLIL英文内容,和L1(母语、在台湾是中文)的专业科目、关联极小;我想,因为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编纂教材,一定不是从专业科目学习的立场来思考。缺点2: 专业科目内容过于简化;这也是我对剑桥金融英文官方课本(或其他相关教材)的评论,都是在某主题上浅层地描述、接着跳到另一个『金融』的主题,个主题间其实关联度不大;甚者,从财金专业教师的立场,我为了要讲某个主题、需要搞懂背后一些知识观念,才能『合格』的教,而我只通几个主题,其他的我并不了解啊(以财金专业衡量),那只教英文、而无法对背后的知识触类旁通,真的是很难受 (i.e. 对不起自己与专业);其实这是我(一个专业老师) 读金融英文官方课本很深的感触。缺点3: 极度偏重阅读 (dominance of reading skills development)、以及教材过于低层次思考(lower-order thinking tasks) 偏重阅读我觉得无法避免、甚至可被鼓励,我的经验是专业英文阅读深广(针对某主题)的话,听说写都自然增强;教材过于低层次思考则是我对于零散式主题编排教科书的主要批评、因为就是只能在浅层介绍过,对于成年人(尤其是社会人士)来说,实在无趣。

 

 

 

An investigation into CLIL-related sections of EFL coursebooks: issues of CLIL inclusion in the publishing market (Banegas 2013, IJBEB)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670050.2013.793651

 

 

 

=> 这也是我选用『real world』的text,如(某选用主题的)新闻文章、甚或是我选用的联准会财金专书。The Power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Federal Reserve (Conti-Brown, 2016)

 

https://press.princeton.edu/titles/10576.html

 

 

 

3. 观察外语系的学习: Converstaional analytical的过程 (江老师课堂评审学生projects): (有点惊讶地)发现,外语系学生(大三、四)在经历这种学习历程;不过我了解外语系专业上其实是用语文as medium来学习如语言学(linguistics)相关。

 

=> 另我想到的是,(大学部)财金系学生若直接读深的东西(analytical),其实就是跳到外语系学生学习专业内容部分;这其实难度高、()且不自然

 

=> (大学部)财金系学生干脆学英语文就好,何必要『金融』英文?? (I think this is a valid criticism.)i.e. 是不是要英语文general ability好后,再进化到专业英文? (况且,如果财金的大学毕业生,可有外语系升上三年级(beginning the junior year)时的程度,那不是太好了?! 我的假设前提是,外语系一、二年级培养conversational的能力、三、四年级培养analytical的能力。)

 

=> 不过,我的专业英语文学习要『有趣analytical (才会interesting)』的问题、仍无法解决;尤其是对高年级与研究所学生(加上社会人士),没有在一定知识脉络体系(如联准会)下学习,真的无效与无趣not interesting

 

 

 

4. 我可能还要探讨Business English Financial English的分别:

 

=> 着重商务沟通主的英文 v.s. 分析式知识

 

 

 

5. 我对(教学用、CLIL重视)『文本text』的再思考;这可能是我对CLIL可贡献之处。例如,我觉得剑桥金融英文 (Financial English)官方课本,误把『金融』这个blanket term (of various themes)当成是『专业』,专业(财金)老师教起来会很累、挫折(如前所述,觉得对不起自己与专业 )! 我采用主题式(thematic, 且这主题是随时事、社会情境、经济政治演进)的『联准会英文』(Federal Reserve English),用意在深入一个知识体系与情境,使其有趣(analytical and thus interesting)

 

 

 

6. 对专业(财金)老师吸引力: @Taiwan 建立专业领域 (如『央行学』);题材选择。

 

 

 

7. 英语教师的思考: 假如大一经济(economics、通常是商管学院共同科目、可以是上下两学期) 现在要用英文来授课,外语系老师的机会(贡献)在哪里? 可思考。我想至少一部份是帮助专业老师发展使用英语教学的能力(teacher training),或可以在经济课程中含入()语言学习的部分。

 

 

 

8. 关于『语境』的思考: 我用2010年当时热门的『云端』来比喻,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是大西洋观点、大西洋的云,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全球的云;所以我在台湾、新加坡、日本,我切得进经济学人的文章『语境』,但我已无法(要很费力)再切入纽约时报的『语境』。以我现在(2017)为例,我已不再主动阅读NY Times报纸与New Yorker杂志,因为它们的大西洋(或美东)观点,和我已无什么相关。这和我『联准会英文』教科书的选择相关,我用Conti-Brown (2016) Power and Independence of Federal Reserve 一书,即是因我在台湾、只要稍用力就可以切入这本书的『语境』,但例如另一本美国国会政治来探讨联准会的书(Fed Power、如下),我读都要先回复到8年前在美国的(心理)情境,才能耐得住读下去,更何况我的学生们(未在美国住过、或关心过美国政治)?

 

 

 

为何你要读经济学人 (廖汶钊、笔名eguy发表于部落格, 2010)

 

https://eguyblog.files.wordpress.com/2010/03/eguy-e782bae4bb80e9babce4bda0e8a681e8ae80e7b693e6bf9fe5adb8e4babae88bb1e696876.pdf

 

 

 

Fed Power: How Finance Wins (Jacobs and King, 2016)

 

https://www.amazon.co.uk/Fed-Power-How-Finance-Wins/dp/0199388962

 

 

 

而像『斯凯恩』(看来是笔名、由经济学者凯恩斯Keynes转化)的这本中文书『联准会主席全传』,是在(台湾或大陆)市面上会引人注意、有兴趣的书(而且他很认真),但老实说所谈还是较为周边的(peripheral)的话题,从(财金)专业的角度来说,若只能读这样的(中文)书,对于联准会了解是很贫乏浮面的 (我还是肯定作者的用心喔,只是那些有深度的题材他看不到、或认为无市场)

 

联准会主席全传 (斯凯恩, 2017)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8902

 

 

 

[全文结束20171016;修增20171026]

 

 

廖汶釗 wen

廖汶釗 wen

Anything Fed: Taipei 聯準會台北敘事 廖汶釗 wen 現階段發展『聯準會英文』課程,臉書請搜尋: Finami https://www.facebook.com/finamitaipei/ 歡迎按讚! MarketWatch相關聯準會新聞文章(幾乎每日一篇、免費),請加入Line@: https://line.me/R/ti/p/%40msx4767u 動機: 開課 開課初衷: 我有感於專業語文就像空氣一樣,沒有空氣或空氣稀薄時、生物也很難在此成長(貧瘠)。相關的聯準會題材,在中文經過選材與翻譯後,常只能呈現表面與一般性新聞;原因在於聯準會題材是在英文(美國)的環境中產生,在台灣看到的(稀薄)中文非在其中成長。(相似的例子是台灣的服貿議題,是在中文環境中發展出來的,若讀英文資料,只可能是國際文宣或表面新聞、不具分析性..ie 無聊。))聯準會議題是台灣金融環境關注的議題,其升降息決策影響台灣利率、匯率、景氣與資產配置,因而在眾多的國際議題中,這是"有感"的! 我因正巧在金融學業界,發現這是觀察美股債元(及與台灣相關)的必要議題,因而想要經由這個方式,來貢獻才能

Anything Fed: Taipei 聯準會台北敘事 廖汶釗 wen 現階段發展『聯準會英文』課程,臉書請搜尋: Finami https://www.facebook.com/finamitaipei/ 歡迎按讚! MarketWatch相關聯準會新聞文章(幾乎每日一篇、免費),請加入Line@: https://line.me/R/ti/p/%40msx4767u 動機: 開課 開課初衷: 我有感於專業語文就像空氣一樣,沒有空氣或空氣稀薄時、生物也很難在此成長(貧瘠)。相關的聯準會題材,在中文經過選材與翻譯後,常只能呈現表面與一般性新聞;原因在於聯準會題材是在英文(美國)的環境中產生,在台灣看到的(稀薄)中文非在其中成長。(相似的例子是台灣的服貿議題,是在中文環境中發展出來的,若讀英文資料,只可能是國際文宣或表面新聞、不具分析性..ie 無聊。))聯準會議題是台灣金融環境關注的議題,其升降息決策影響台灣利率、匯率、景氣與資產配置,因而在眾多的國際議題中,這是"有感"的! 我因正巧在金融學業界,發現這是觀察美股債元(及與台灣相關)的必要議題,因而想要經由這個方式,來貢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