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美好的朋友
「這個產品的控油效果好嗎?」
在網站上常會有人來問這個問題。
控油氣墊粉餅、控油蜜粉也是
網路上常被討論的產品。
但其實我每次都想先回他一句:
「施主,這個問題要問問你自己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你想像的「控油」是什麼呢?
為什麼要這樣問呢?
因為到底什麼是控油,
沒有明確的定義,
每個人的想像也都不一樣。
如果搞不清楚大家在講得是不是一樣的事,
那就無從討論起。
今天這篇文章,
我們要帶領大家了解到底什麼是真的「控油」,
並且認識一些常被拿來當「控油」話術使用的成分喔!
你想像的「控油」是什麼呢?
讓臉暫時不要太油好上妝?
還是控制皮脂分泌?
「控油」通常講的是:
讓你臉上的油不要太失控,好上妝
在化妝品、保養品產業中,
所謂的「控油」通常講的是:
讓你臉上的油不要太失控,好上妝。
在專櫃常會有人把你的手或臉抓去試用,
擦了當下,馬上還真的會有變得比較不油膩的感覺。
專櫃的銷售人員就會跟你說
「我們家的產品控油功能特別好」這類的話,
接下來你就會覺得對喔馬上不太油了好像有效喔,
然後乖乖買單。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邊我們要介紹大家辨識幾個常見的成分。
很多控油產品會加入一些粉體,
某些粉體會具有吸油或吸水的效果,
所以擦了之後,油自然就感覺變少了。
常見的粉體原料介紹
常見的粉體原料我們整理如下,
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產品來對照看看:
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 :
超常使用的粉劑。白色無臭無味,
不太會刺激皮膚,
是化妝品常用的遮蓋劑。
素顏霜、BB霜、防曬產品,
或擦了會讓你變白的產品中幾乎都少不了這個成分。
氧化鋅 Zinc Oxide:
無機不透明的粉體,
跟二氧化鈦應用範圍很接近。
高嶺土 Kaolin :
主要成分是含水的矽酸鋁,
有吸水吸脂的效果。
眼影、爽身粉、粉餅這類產很常用。
澱粉 Starch:
最常見是玉米或小麥做的。
可以吸附水分跟油脂,
但會結塊。
所以現在用的都是不會結塊的變性澱粉為主。
碳酸鹽類 Carbonates:
作用類似高嶺土,是偏鹼性的粉體,
附著性好但延展性差,
最常用的是碳酸鈣跟碳酸鎂。
滑石粉 Talc :
就是白色的天然矽酸鹽,
主要是含水矽酸鎂(Magnesium Silicate),
吸收性跟遮蓋性比較差,
主要用在爽身粉、香粉這類產品中。
絹雲母 Sericite :
鱗片狀結晶的細粉,
因為有絹絲光澤得名,
是一種白雲母。無刺激性及毒性,
常用來當作滑石粉的替代品。
氮化硼 Boron Nitride :
有好的附著性、延展性與分散性,
可運用於蜜粉、眼底、眼影、
唇膏與護膚配方。
基本上,這些粉體使用上都算安全,
但就是吸油,不是「控油」。
如果你的期待是「抑制皮脂分泌」,
那這些成分會讓你的期望落空,
但如果只是希望擦了暫時不會油光滿面,
可以好上妝,那這些產品還行。
如果要真的抑制皮脂,
可以怎麼做?
1.別用熱水洗臉
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講起。
首先「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臉。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
夏天臉很油,冬天臉變乾,
因為溫度對於皮脂的分泌影響很大,
如果用熱水洗臉,
容易刺激皮脂腺分泌,
使用冷水或至多溫水洗臉就可以。
想知道怎麼正確洗臉,
可以看這篇洗臉全攻略。
2.正常作息
皮脂分泌跟內分泌攸關,
所以熬夜、抽菸、喝酒
這類會影響內分泌的不良習慣,
要儘量避免。
3.防曬
日曬也會刺激皮脂腺的分泌,
如果沒做好防曬,
臉部油脂分泌很難減少。
上面三點日常生活中可做到的,
如果都做了,但還是沒效果的話,
你可能需要進一步「抑制皮脂腺分泌」,
在這篇文章中,
就有提到多種可以抑制皮脂分泌的成分,
多數是酸類。
如果真的很嚴重的話,
可以考慮去看醫生,
一些口服或外用藥物對於異常皮脂分泌會有幫助。
這篇文章,
不是要告訴你「粉體」這類的成分就不能用,
或者是不好,
而是希望大家學會辨識這類的成分,
並了解到底這是真的「控油」,
還是暫時性在「吸油」而已。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騙,
如果你預期的是控油,
但結果只是「吸油」,那不是虧大了嗎?
上面提到的這些物質,
基本上都是可合法使用,
安全性也算高的物質。
如果在成分中看到它,
也請不要恐慌,只要科科笑一下,
知道自己認出它了,
不會被銷售人員的話術唬爛就好啦~~
祝福各位朋友「控油」之路順利!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CMoney責任編輯:家薇
【健康勝過財富,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運動、減肥、飲食新知、身心成長、醫學保健
各式各樣的「健康加分」文章 都在這!
馬上按讚 >> 健康勝過財富粉絲團,
一起健康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