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股ETF成為投資新手存股首選,不過根據統計,長期投資台股基金的報酬表現更勝台股ETF。若想參與台股的長線成長,不妨挑選一檔好的台股基金來長期投資。
股神巴菲特曾用「對賭」的方式證明指數化投資所得到的報酬超越主動型基金,再加上投資主動型基金的成本偏高,許多新手投資人擔心獲利被費用吃掉,紛紛轉投ETF的懷抱,然而,基金的績效真的比不上ETF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根據理柏(Lipper)的統計資料,若將所有台股基金與台股ETF以績效排名,今(2023)年以來(至9月22日)漲幅最大的前10名,全都被基金所包辦!第1名的日盛新台商基金績效高達86.69%,而第10名的野村成長基金績效也有56.52%,反觀國人最熟悉的元大台灣50 ETF(0050),績效只有15.82%,而ETF人氣王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也僅有32.38%。。
比較完短期績效,再來看看中長期績效,近5年台股基金績效排名第1的野村優質基金漲幅高達258.3%,而0050則為68.1%。顯見長期投資一檔好的台股基金,報酬並不會輸給ETF。
用4433法則 挑出中長期績效穩健標的
為何台股主動型基金的短、中、長期報酬率都能遠勝追蹤指數的被動型ETF?主要原因在於台股基金是由經理人操盤,並會隨著市況調整投資組合,相較於ETF每季或每半年調整成分股,更能跟上市場變化。其次,台股指數型ETF的目標是複製大盤指數,而台股基金則以超越大盤指數為目標。
從以上觀察可以得知,儘管台股基金的費用率相較ETF高,但若能為投資人帶來超額回報,費用率高低已不是那麼重要。那麼投資人又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標的呢?
按照投信投顧公會的分類,台股基金可分為六大類,包括一般股票型、科技型、中小型、上櫃型、價值型與中概股型,其中又以一般股票型占最大宗。若是基金投資新手,應該從一般股票型與科技型當中挑選第一檔標的,因為一般股票型基金可投資的範圍最廣,基金成立的時間也較久,績效相對穩定,而科技型基金看好的是未來成長性,兩者都有機會創造亮眼績效。
鎖定這2種類型的台股基金後,接著就要來評估基金的績效表現。國內大部分的基金公司、理財網站、基金申購平台,以及投信投顧公會、基金資訊觀測站等,都有提供各類基金近3個月、6個月、1年到5年,甚至10年的績效表現,投資人可以利用「4433法則」篩選出短中長期績效都相對穩健的標的。
4433法則的前面兩個4,就是挑出近1年、3年、5年及今年以來報酬率排名在同類型基金前4分之1的標的,再從這些標的中篩出近3個月、6個月報酬率排名在前3分之1的基金,最後留下來的基金就是績效相對穩健的好基金。
選擇規模大、成立時間久 風險低的基金
篩選出基金後,就要來查詢個別基金的資料,同樣在各大基金網站、申購平台皆可查詢。觀察重點有基金規模、成立時間、費用率,以及該檔基金的前10大持股與占比。
基金規模夠大(至少5億元)、成立時間至少5年以上,對投資人較有保障。而費用率則是越低越好,因為它多少也會影響到基金的淨值。觀察基金前10大持股及占比,則是可以了解基金的組成。
理財教母林奇芬建議投資人在挑選基金時,還可以進階觀察基金的波動性(標準差越小越好)與風險係數(夏普值越大越好),如此才能挑到績效穩健、風險又低的好基金。
最後提醒,基金投資雖然不用像股票一樣天天看盤,但仍需每月固定追蹤績效,一旦發現績效落後大盤,甚至在同類型基金中敬陪末座,就應考慮轉換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