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府和他們相應的中央銀行會制定貨幣政策來達到特定經濟目標。儘管其中一些目標在不同央行之間特別相似,但每家央行都有自己針對各自不同經濟體的獨特的目標。最終這些目標歸根結底是要保障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主要控制下列指標:利率、通貨膨脹、貨幣供給、法定準備金比率、對於商業銀行的貼現利率。
常見的貨幣政策有以下幾種:
緊縮性貨幣政策:它通過各種手段來減少貨幣供給,通常都是通過提升利率。高利率導致借貸成本上升,消費者和企業的開銷和投資活動也會相應下降,從而減緩經濟發展。
擴張性貨幣政策:它通常提升貨幣供給,或者降低相應利率。當市場借貸成本下降,社會的開銷和投資活動也會隨之增加。
中性貨幣政策:此政策既不會刺激經濟增長也不會對抗通貨膨脹。
關於通貨膨脹,中央銀行通常內心有一桿秤。比如3%的目標會決定它使用緊縮性貨幣政策還是擴張性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很可能不會明確表達它的目標,但它的貨幣政策永遠是圍繞將通貨膨脹維持在一個舒適區間。
多數的貨幣政策都是在微小範圍內進行調整,因為央行的大幅度行為會在市場造成軒然大波。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每次都看到利率調整範圍在0.25%和1%之間。記住,央行的政策是希望維穩,而非製造恐慌。
就如同交易員會通過收集和研究數據來製定下一步行動,中央銀行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但他們的決定關乎整個經濟體,而非單一一筆交易。此外,貨幣政策帶來的實際效果可能需要等待一兩年才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