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副旅長 聚餐後猝死!半數猝死者一週前會「胸痛」6 大警訊別忽視!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5-11 16:57
  • 更新:2020-05-11 17:04

心肌梗塞

 

編聊邊看,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副旅長才 42歲,

卻因為心因性休克不幸離世…

很多時候,不管是年輕人或老人,

都會誤以為「胸痛只是暫時」

忍過去應該就沒事了,

但心臟科醫師表示,

心臟會痛,可能是猝死前兆,

絕對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餐敘小酌回家睡覺

沒想到就一覺不醒…

後指部嘉義後備步兵旅上校副旅長

休假期間不幸去世,

根據桃園地檢署檢方與法醫前往相驗後,

初步判定為心因性休克致死。

這位上校副旅長在桃園期間,

曾與後備輔導幹部

相約至八德區一家餐廳餐敘,

中間有小酌,

在晚間9點多餐敘結束,

當時狀況一切正常。

直到上午家人發現遲遲未起床,

前往臥室時卻發現副旅長全身冰冷,

已無呼吸心跳,立刻向警方報案。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

心臟血管科醫師林廷澤表示,

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的定義

是因心臟疾病所引起的非預期性的死亡,

男性的發生率高於女性,

平均發生年齡約在55到58歲,

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例如50歲的族群為千分之一,

而75歲則增加到千分之八。

 

心肌梗塞緊急送醫

存活率低

據統計,因爲心因性問題

引發的心肌梗塞而緊急送醫的,

最後只有10-30%的存活率。

心因行猝死分三種 林廷澤說明,

八成以上的心因性猝死,

都是由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所引起。

在猝死的男性患者中,

80%是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

而女性則較多因遺傳性的

心肌病變和心律不整所引起。

 

「猝死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影響

或是後天環境和行為的改變,

主要可分成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病變

和遺傳性離子通道病變等3類,

林廷澤表示。

 

冠狀動脈疾病 (約占70%)

這大多是曾經心肌梗塞後

留下了心臟疤痕,

形成容易心室心律不整的環境,

而慢性冠狀動脈狹窄,

也是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之一。

 

心肌病變 (約占20%)

包括肥厚型心肌病變、

擴張型心肌病變、急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和先天性冠狀動脈開口異常等等,

但是這方面的診斷困難,

往往都讓患者在猝死後才被診斷出來。

 

遺傳性離子通道病變 (約占10%)

這類病人超音波和心電圖檢查

沒有異常的心臟結構,

往往因為遺傳性的離子通道病變

造成心室心律不整而發生猝死,

尤其常見於45歲以下的患者,

例如東南亞男性好發的

布魯格達氏症候群、Long-QT症候群、

多形心室心動過速等

都會造成年輕患者猝死,

也帶來家庭和經濟上的巨大衝擊。

 

 

猝死還是有預兆的!

林廷澤指出,雖說是猝死,

但是大部分患者

在發病前仍有危險徵兆,

卻常常被忽略而失去

提早診斷和預防的機會。

研究顯示,在猝死前的一天到一週,

約有五成的患者有胸痛、

兩成的患者有呼吸困難

或心悸等症狀,

其中女性較男性

更容易有呼吸困難的表現,

然而發生上述症狀後,

僅有20%不到的患者會到急診求醫。

 

因爲冠狀動脈疾病

是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民眾應留意其危險因子,

例如高血壓、高血脂、

糖尿病、肥胖和抽菸等,

皆需積極改善和預防。

其他危險因子包括

有猝死的家族史、慢性發炎、

飲酒和咖啡過量和攝取過多的

容易氧化的脂肪酸等。

 

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

休息後可緩解,表示可能有心臟病。

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症狀,

近期症狀加重,

說明以前穩定的斑塊,

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

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心慌:

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

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

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

不會引發猝死,

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就需要警覺。

 

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細胞發起的,

細胞功能變差,

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

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

心率小於50次,血壓變低,

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

導致猝死。

 

 

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

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

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

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

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

應非常警惕,盡快查明原因。

 

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

或伴有胸悶、水腫,

應警惕猝死的發生,

這種情況可能是

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

通常見於感冒1~2週後,

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

極易引起急性心衰。

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

臥床靜養。

 

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中風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

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

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中風的發生。

 

 

這些高危族群,

平時就要注意!

林廷澤提醒,心肌梗塞的患者,

應該要積極的預防猝死發生,

除了按時服藥外,

當發生胸痛、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時,

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

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

需進一步加強控制上述的危險因子,

改善代謝症候群,

戒菸和適時適量運動,

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

而心肌病變和

遺傳性離子通道病變的患者,

建議積極確定診斷

且依照發生猝死的危險分級

接受抗心律不整藥物

和體內去顫器的治療,

更重要的是,

提醒直系血親的家族成員做篩檢,

以利早期診斷。

 

本文由 Heho健康 授權轉載,原文刊載 於此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Heho健康 )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