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在此坦白。
十三年前,當我拒絕還大伯卡債的時候,
非常焦慮。
我和未婚夫的處境,讓人沮喪:
我們有一百六十萬元的存款、沒有小孩、
雙方父母都沒有儲蓄、兄弟姐妹無能為力,
只有我能幫,只有我不能不幫。
那些日子以來,我像把拉滿的弓,
聳著肩,扁著嘴,
用一根細細的釣魚線,
拉著一個沉到海底的大鐵錨,
糾結著放不放手;
每次掙扎,
都讓我的身體、
我的心理,越來越緊繃。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與家人間的財務界線在哪?
我先生說,不幫大哥,就是自私。
「妳只顧自己!」他握住拳頭,
對著我背後空蕩蕩的牆壁高喊,
「妳自私!」他說著爆出一陣怒吼,
就像舉完六十公斤的啞鈴。
當年,我沒回應。
我記得,每次這樣的評論,
總能讓我焦慮。
我懷疑,我真的懷疑,
堅持不還卡債的自己,
是不是真的「只顧自己」、「自我中心」?
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人格有缺陷、
道德有瑕疵,價值觀有問題?
我的大腦喋喋不休,我感到心虛。
我記得當年,好朋友知道大伯欠了卡債,
苦口婆心,給了我「良心的建議」。
他告訴我:「這是你的家人,你的責任,
你不能不背,不能不承擔,
你要懂事、要識大體。」
聽到這裡,我渾身繃緊,繃得臉都疼了。
五秒……十秒……二十秒過去了。
我正準備說話,朋友又開口了:
「你怎麼能在家人有困難的時候,
還能出國、進修、買包包、買衣服?
他在受苦,你怎麼能心平氣和地享受?
我知道你辛苦了,但你不能只想著自己啊?」
聽到這裡,我突然被嚇著了,
羞愧感像一條鋼線,直直鑽入我的背脊,
讓我窒息。
這個說法,讓我感到壓抑。
在大腦裡,我突然浮現一個幼兒園孩子、
一個幼兒園老師,兩個模糊的影子。
財務上的「自私」是什麼?
自私,是指一個人,
只關注自己的需要,不關心別人的需要;
只看得見自己,看不見別人;
就像許多幼兒園的孩子,
會把自己的玩具藏在懷裡,握在手裡,
不分享、不給予,有人搶奪,
他就尖叫、暴怒、哭泣、抗拒,
這叫「自我中心」;這叫「自私」;
自私,是只看著「自己」。
如果有個幼兒園老師,
一樣把玩具藏在懷裡,握在手裡,
不分享、不給予;
她的動機,
是為了保護幼兒園的孩子們,
不會因為爭奪玩具受傷、尖叫、打架,
所以她藏著、腋著,像母雞抱著一顆蛋,
不滿足孩子的欲望,不分享、不給予,
這時候老師關注的,不但有自己,
有別人、有幼兒園、有園長、有家長……
藏玩具的老師,非常警醒、非常敏銳,
她不只看著自己,也看著別人,
那麼她就不是「自私」;
她是「有界線」:
人格 | 特質 |
自私的人 | 看不見別人 |
有界線的人 | 看見別人,看見自己 |
想通這點,回頭來看,
我認為,
當年堅持不還家人卡債的自己,
如果動機是為了所有人,為了長久的益處,
我的行為,
就絕不是「只顧自己」、「自私」、「自我中心」。
事實上,
如果我像一個藏玩具的幼兒園老師,
看著所有人的需求,看著所有人的欲望,
做出公允、恰當、符合長期利益的決定,
那麼,我不還大伯的卡債,
不但有智慧,而且有勇氣,
我該把自己視為「有界線」的人,
不需要自責,不需焦慮;
所有的批評,
我應該學著拉開、舉起來、放地上、踢出去。
回想起來,這是我當年應該早要學會,
卻沒學會的事。
我既感慨,也心疼自己。
愛,讓我們脆弱,
讓我們被操控、被支配、被奴役。
拒絕敵人很容易,
拒絕你愛的人,卻很難;
假如背著「自私」、「只顧自己」的批評,
要橫著心拒絕,只會更難。
我想告訴你,我知道你很掙扎,
我知道你很痛苦,我知道你快撐不住了,
但是我們不能放棄。
記住,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責任,
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應當感到愧疚。
我們要照顧自己,我們要旅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們應當正視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需要、
自己的未雨綢繆、自己的安全感;
我們值得快樂,我們值得被愛,我們值得被珍惜。
過程中,別人會說服你,
說服你還他該還的房貸、還他該還的卡債;
付他該付的旅費、給他想過的生活;
我們必須忽略,走自己的路,
過我們該過的生活,經歷自己的旅程,
不浪費生命。
世界上,許多罪行、邪惡,
因愛而生,保持冷靜。
更多理財觀念,這些好文推薦你>>
- 達成「財富自由」3 大關卡: 6 成以上的人 都卡在第一關 ... 錢還越存越少!
- 用 10% 薪水讓自己變有錢!理財靠 7 個妙招,要累積財富 先從 ___ 開始
- 別把投資當理財!想要聰明致富,一定要有的「3 觀念」 沒搞清楚 怎麼能賺錢?
- 一樣年存5萬,20年後卻多別人 65萬?擺脫窮忙族,準時下班也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秘密」
- 要和另一半走得長久,聊錢不能尷尬!不開口就能討論「財務規劃」的密技... (內附理財檢視表)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及內文圖摘自:
《與家人的財務界線:富媽媽教你釐清家人的金援課題,妥善管理親情的金錢漏洞》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者:李雅雯(十方)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