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災來臨,市場開始大跌,
投資人該怎麼做?
有些投資新手對股市還很陌生,
或是近年剛進入市場,
賺了點錢,但一直害怕遇到市場崩盤,
這裡就要告訴你,
遇到大跌時該怎麼做。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股市大跌
用「股價淨值比」評估
當大盤大跌時,
假設用大盤指數來評估跌幅,
容易受到大型權值股的影響;
如果用本益比來評估,
由於在景氣最差的年度,
很多公司都虧損,
市場的本益比會高達 100 倍以上,
所以我選擇用「股價淨值比」來評估。
過去 30 年來,
台灣股市的股價淨值比
落在 0.99 ∼ 3.4 倍之間。
最高點的 3.4 倍
出現在網路泡沫化的 1997 ∼1999 年前後,
最低點的 0.99 倍
則是出現在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之後。
每次大崩盤
跌幅大約在 3 到 6 成
例如:科技泡沫時期,
大盤股價淨值比從高點 3.4 倍
滑落至 1.68 倍,跌幅約為 50%;
金融海嘯時期,
則從 2.32 倍下滑到 0.99 倍,跌幅約 57%。
公司虧損會導致淨值減少,
但相對而言,單年度的跌幅不會過大;
在淨值減少的情況下,
股價淨值比還下跌 50% ∼ 57% ,
代表股價至少跌了 6 ∼ 7 成。
股災來臨時怎麼辦?
3 種做法學起來
之前就學過「艾蜜莉定存股」的人,
是不會在高點把全部資金都投入股市的,
因為要在高點買績優股,
至少得分成 3 批往下買,
而且都只能先買第 1 批,
也就是說資金只會用到 1/3。
而之前並未跟著「艾蜜莉定存股」操作的投資人,
如果已經在 10,000 ∼ 11,000 點時
把資金全部放入股市,
而又遇到大跌的話
(畢竟沒人知道股災什麼時候會來),
可以分成以下 3 種情形處理:
做法①
買的不是績優股
立刻停損
當股票該停損時,
要果斷地賣掉,並且忍住。
如果你捨不得,這次的大跌,
或許終究會回歸理性,但
對我們的財富並沒有太多幫助,
因為你已經在下跌初期賠上身家,
還沒有股息可以領。
做法②
買的是績優股
但太貴落到便宜價時加碼
不要賣,先存錢等大盤低點,
績優股落到便宜價,
打了 65 折、6 折時買進,
藉以平均買在高點的成本,
等下一波景氣循環高檔時仍然能獲利,
也就是既賺價差又賺股息。
做法③
買到便宜的績優股
繼續買下去
繼續第 2 批、第 3 批⋯⋯第 6 批慢慢買,
一直買到半價,有錢就買,
沒錢就停住沒關係,
然後一直領股息領到景氣回春,
除了股息之外,
還可以賺一大段的價差。
別借錢投資
你借的其實是時間
新手投資有一個盲點,
會覺得這麼好的機會,我一定要把握,
就算沒有足夠的現金,
也要用融資和貸款的方式取得資金。
但借錢投資的風險本來就高,
遇上市場風暴時,
會比持有現股和用閒錢投資的人更早離開市場,
所以衡量自己承受風險的程度,是最重要的。
假設這筆資金是借來的,
那我最多能承受多少損失呢?
是股價下跌的 2 成還是 3 成?
切記,股市的長期平均報酬率是 7%,
如果借款利率過高,
那有可能從股市取得的獲利,
都只是在繳利息罷了。
我想說的是,辛苦工作賺來的錢,
如果在能力還不足以駕馭更多的投資金額時,
遇上了市場崩盤,
可能等不到市場回復理性的黎明,
就會在最深沉的黑夜,
失去所有資金並背上負債。
負債是要用時間來償還的,
借錢投資等於是在預支人生,
當我們的投資技巧和觀念還未成熟之前,
輕易動用借貸,
不只容易拖慢我們財務自由的時間,
可能還會賠上進入市場的門票(起始資金)。
善用自身產業專長
抓出被低估的好股票
每個人的專長和行業都不同,
或許在某些領域,
你的專業以及對產業的敏銳度,
比我好得多,這都是很正常的。
比如身在半導體業或電子業,
因為專業知識較豐富,
一定會對景氣有不同的想法跟看法。
善用自身的專長,
提早建立觀察名單,
並時時更新個股現況,
當價格崩盤出現,
才能更快找出被低估的好股票。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撰文 / 艾蜜莉 )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由 Money 錢 149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