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中國政府逐步開放境內債市
外資也展露出高度興趣
畢竟高達4%的收益率
比其他國家公債好。
散戶投資人想追隨外資腳步
可以投資ETF與中國債券基金。
但需要關注那些事情
以及專業投資人的看法又是如何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喜歡配息產品的投資人又有新選擇!
今年 1 月有
兩檔鎖定中國政府債與政策金融債ETF推出,
強調是最純中國當地債券商品,
可以提供相對穩定與較高的利息收益。
中國境內債市規模逾 10 兆美元,
目前居全球第 3 大,
為何直到今年台灣才有相關商品,
讓投資人能參與中國當地債市?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
先前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 開放,
珍貴的額度都先拿來投資股市,
而 2016 年的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開放
又碰上人民幣大幅貶值
外資心存觀望
因此外資在中國境內債市的投資比例很低
至 2016 年底才 3.93 %。
國債、政策金融債
收益率高達 4 %至 5 %
真正讓外資願意進場的轉捩點是
去年 7 月中國政府開放了債券通
這個相對簡單的管道
減少外資進出限制
元大中國債 3-5 ETF經理人張 勝原指出
外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戶數由去年 6 月底 的 325 家
增加至 10 月底的 350 家
其中包含63家央行機構。
參與的外資家數增加
而且還有彭博巴克萊、花旗、摩根
等外資機構計畫把
中國債市納入編制的指數內
估計可吸引 2,500 億∼ 2,70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將有利債市表現。
只是,外資青睞的只有由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
以及信評與中國政府相當的3大國有銀行
發行的政策金融債
因為這兩種債券具有透明度高、流動性佳的優勢
而且收益率高達 4 %∼ 5 %
相比其他國家同等級公債
提供負數或少於 3 %的收益率
更具吸引力。
相較於本土經理人的樂觀
駿利亨德森投資固定收益團隊客戶投資組合經理人
Phil Gronniger卻對於中國債市現
階段投資機會持保留態度
因為對一個擁有逾 350 億美元部位的經理人
會希望有更多的發行者、私人機構參與
以及比現在更好的流動性與透明度
才比較放心進入該市場。
投資中國境內債市匯差、利息兩頭賺
不可否認,外資機構對中國
境內債市抱持高度興趣;
想要追隨外資腳步進入中國境內債市的小額投資人
則可以透過中國債券基金與ETF來參與。
只是,台灣現有 22 檔投資人民幣債券的基金,
多是以中國境外的人民幣債券為主
持有境內債券的比例仍非常低
但有可能未來持有比例會拉高,
投資前可以了解基金的境內債配置比重。
不同於基金的低持有
1月發行的
「元大中國國債及政策性金融債 3 至 5 年期債券 ETF(00721B)」
與「富邦中國政策債(00718B)」,
均強調最純、最能抓到債券通後
中國境內債市的投資機會。
尤其,現在全球處於升息氛圍
債券收益可能相對被壓抑下,
廖崇文與張勝原皆認為
現在投資中國境內債券是相對不錯的選擇
主要理由有兩個。
首先,中國債券利率再大幅攀升的機率很低。
廖崇文表示,
固定收益投資最希望利率在高檔但不要再大幅向上,
此點中國完全符合。
因中國債市經過去年第 4 季政府的去槓桿與強監管,
債券利率已大幅攀升,
預期今年去槓桿將持續但監管強度將稍緩,
在此情況下利率即便可能再升,
空間應該也很有限。
其次,人民幣穩中透堅。
張勝原表示,
中國十九大會議後、
中國經濟成長率表現超越預期,
以及美元偏弱勢,
都讓人民幣表現穩中透堅。
而且人民幣國際化是既定的政策方向
要出現2016年大幅貶值的機率較低。
人民幣相對美元強、利率又處於相對高檔,
投資人很有機會利息與匯差兩頭賺。
廖崇文建議,
投資人不妨在原有固定收益的資金配置中
拿出三分之一的資金投資中國境內債市
賺穩定息收。
用更有效率的方法買基金
請下載基金機器人 A 寶
用 A 寶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