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升息 / 高收債及美股現仍穩妥

Money錢

Money錢

  • 2017-05-03 12:03
  • 更新:2017-12-25 17:21

美升息 / 高收債及美股現仍穩妥

(圖/shutterstock)

 

美升息 高收債及美股現仍穩妥

3 月中旬美國一如預期再次升息,全球股市表現上漲回應,

對基金投資人來說,美股及高收益債券基金目前仍屬於正向,

但後續要觀察通膨數據,以判斷聯準會是否會加快升息腳步。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美國升息的重點不在升或不升

而是升息的「速度」與「幅度」

這個答案,或許能從聯準會會後聲明找出一點方向。

時間往前推至去年底聯準會第 2 次升息時,

有超過半數的機構法人預期,今年升息時點將落在下年,

但為什麼美國升息速度比預期更快?

 

主要關鍵仍是「通膨」,因為目前美國經濟溫和成長、

就業穩健及物價加速,這些都將進一步推升通膨。

此外,聯準會從商務部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數據也得到印證。

過去這個指標的目標區間訂在 2%,

但今年 3 月公布的 1 月份 PCE 年增率已來到 1.9%,接近目標區下緣,

這也是市場對 Fed 升息並未感到意外的主因。

 

升息初期股市仍上漲

進入末段要戒慎恐懼

觀察過去美國升息經驗,

升息初期,除了美國股市表現相對出色,

之後也會外溢到其他國家,形成全球股市榮景;

但隨著通膨加劇,升息速度加快,

企業成本上升、減少獲利,股市漲幅逐漸縮小;

若進入末升段,投資人就要很小心,市場將從高點反轉。

 

 

不過,這一次若與 2007 年升息循環相較,兩者的基本面有差異。

2007 年全球景氣由中美雙引擎帶動,不只成熟國家經濟強勁復甦,

連新興市場表現更為驚人,造就股市新榮景。

很可惜,當前全球只有美國獨霸一方,

其他國家如歐洲及日本等景氣腳步並未跟上來,

甚至得靠持續寬鬆貨幣,刺激經濟;

更不用說,新興市場龍頭中國的景氣仍有不少疑慮。

兩相比較就能明白,一樣是進入升息循環,

現在的基本面不夠扎實,如果升息速度變快或幅度加劇,

對股市的殺傷力並不小,投資人千萬不要輕忽,而忘記應該停利。

 

一再耳提面命,主要是希望投資人不要犯相同錯誤。

只是,目前全球才剛進入升息初期,

尚未來到升息的末升段,這些「提醒」只要放在心上。

 

對於美國升息,

投資人最關心的基金有 2 類:

一是高收益債券基金,另一是美股基金。

前者最多人詢問:「是否要續抱?」

我認為,雖然升息不利於債市表現,

但由於高收益債券與股市關連度更高,

加上目前違約率仍在低檔,不須過度擔心。

 

只是我也曾指出,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之前,

要先問自己的投資目的為何?

究竟是為了長久「賺配息」或是「資本利得」,

因為目的不同,投資決策也不同。

投資債券基金的報酬必須看配息率及資本利得,

這 2 個數據加總才是真正報酬率,也就是「總報酬」,

因此,投資人要將每月、每季、

每半年或每年的配息率,加上資本利得,才能算出賺賠。

的確,目前部分高收債有可能資本減損,

但若加上配息率,總報酬率仍是正數。

 

高收債資本利得恐減少

美股基金定期小額扣款

換句話說,只想領取固定收益者,

不用擔心美國升息與否,只要穩穩領息過生活;

若是想賺資本利得為目標的波段投資人,

就不能忽略升息或景氣帶來的影響,

因為升息仍是進行式,現在不是不能賺資本利得,而是要記得下車。

 

 

其次,美股基金究竟要如何投資?

這又回到我在前幾期專欄所提出的論點,

目前美股持續創歷史新高,

但創新高的市場再漲的幅度很有限,

因此,即便看好美股未來仍有空間,

定期定額仍要小額扣款,並時時停利。

我自認不是一個「長期投資者」(意指定期定額被套牢,不得不攤平長期投資);

但我絕對是一個「長期『做』投資」的投資人,

過去幾年採取定期定扣款並時時停利,幾乎能達到 100% 的勝率。

 

全盤規劃 紀律操作

至於在做法上,決定投資某一區域之前,先思考投資總金額

以及設下進退的依據,一旦想清楚之後就紀律操作。

若以布局 50 萬元中國基金為例,

我會將 50 萬元分成 5 年時間布局,

換算每年扣款 10 萬元,每月定期定額扣款 8,000 元。

如果上證指數跌到 2,500 點, 再加碼多扣一點;

相反的,指數上漲至 3,000 點時,則會減碼下來。

在 5 年扣款期間,若碰到大利空,造

成指數重挫,會視情況再單筆進場。

當然,若達到獲利滿足點,也會適時停利,並依照當初進場想法,

決定是否續扣,停利之後,也不用太傷腦筋,

把錢放在活存,不用急著再丟到另一個市場。

 

保持住自己的 投資紀律

就不怕盪亂的 市場環境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5 月號第 116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獲取更多基金資訊!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