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全名是「境外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
是外國的,受我們政府管制的法人
一個最好的例子是境外基金
舉例來說,摩根投信的母公司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在美國發行一檔「亞太科技發發發基金」
由於台灣是全球科技重鎮,他一定會想買台灣科技公司的股票
假設它進場買一萬張台積電
下午證交所就會公布 “台積電,外資買超一萬張”
外資持有台灣股票的 35%,影響力很大
台北股市總市值 28 兆,數字看起來很大
但是在美國這28兆連美股的 4% 都不到
這15 年中,外資只有 2000 年,2008 年,2011年賣比較多
其它 12 年,年年買超台股,
到現在所有台股已經有 35% 被外資買走了
外資買,大盤有七成的機率會漲
台灣市值前 100 大公司,有 22 家外資持股比重大於 50%
而且如果今天外資買超台股,台股有七成的機率會漲
平均漲幅達 0.5%
反之是賣超台股,台股也有七成的機率會跌
平均跌幅達 0.61%
外資要這些股票漲就漲,要這些股票跌就跌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研究他們是怎麼操盤的。
22 檔市值前 100 大且外資持股比重 > 50% 的公司
外資操盤習性:
習性(一) : 買大牌(偏重權值股)
外資會去全世界搜刮好股票(也就是權值股)
在全球進行投資
例如:在香港可能買中移動,在日本買 Uniqlo,在韓國買三星
習性(二) : 買優良(重視基本面,但不重視股價)
因為管錢的單位就是要想辦法把客戶的錢投資掉
一直換股票對他們而言就太麻煩了!
他們會找出基本面好的公司
然後不管股價高低,買了就一直抱著
抱到他們認為基本面出現變化為止
不過一旦他們認為基本面出現變化
砍股票也絕對不手軟
股票都跌停了,他還是要砍到他舒服的部位為止
也就是他只在乎他手上想要有幾張
不在乎交易的價位是多少
習性(三) : 連續幾天一樣動作
由於外資錢很多,當他們要買一檔股票時
往往需要分成好幾天才能買滿他想要的張數
以大盤而言
如果外資今天買,明天繼續買的機率高達 74%
如果外資今天賣,明天繼續賣的機率高達 64%
外資不會比台灣人厲害
假設你和外資同時想買同一檔股票(當時市價100)
你的成交價會是100
外資卻是以105成交
為什麼呢?
因為你就像一隻螞蟻跳進浴缸哩,對水位絲毫沒影響
但如果是一隻大象跳到浴缸裡,那浴缸裡的水可是會引起海嘯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今天以125元賣出
那外資在賣的時候也只能用120賣出
因為大象一離開,水位(價格)就瞬間變低
我們可以買 100, 賣 125,賺到完整的 25%
外資只能買105,賣120, 只賺到14.3%
同樣同時間買進賣出,但外資這去頭去尾之後
投資報酬率很有可能比你我還低
(圖片來源: 網路)
再者,外資遠在彼岸
他看不懂中文的公開資訊站也看不懂中文的報紙,
更沒辦法得知第一手資訊去現場考察,所以
善用外資買賣超的兩個操作守則
幫助自己投資
守則(1) 當外資開始賣時跟著賣
外資通常是連續買或連續賣
當我們看到外資開始在賣
可以去觀察這支股票外資之前是不是有連續買進過
而最近股價是不是剛好在高點
是的話代表他要陸續開始賣之前進的貨,這支股票之後很有可能會跌
對我們散戶會是一個賣股票的時點
要不然等他賣完跌下來散戶就被套牢了
守則(2) 價位跌到很低也不要動,等外資賣完再進場
我們先來看看下圖這個例子:
宏達電 2013 年中遭遇外資大幅賣出
股價一路從 301 跌到 190
宏達電 (2498) 2013 年中的股價走勢與外資動向
外資只管基本面,不太管價格
因此就算股價已經跌到很低,但他還是會繼續賣
所以要看到他已經不賣超轉為買超
我們再買比較保險
免得買到他賣的燙手山芋,外資不再進場你就被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