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鶴文)
【兩件事分享給大家】
⑴「對我很重要的五本書」
⑵「七個小標題來介紹我如何看待讀書」
一、
「看到開頭文章標題時,你心中浮出哪些想法呢?」
不免會浮出一些偏批判的想法;可能因為曾經有人用「讀書」批評過你;可能因為曾經有人因「讀書」而羞辱過你;可能因為曾經有人用「讀書」來將你們做比較。
二、
「讀書高?」
讀到大學;讀到碩士;讀到博士;究竟高在哪了?
我認為讀書不只是要證明學歷,而是向大家證明「你是誰」
三、
「如何看待讀書」
我們常常會聽到長輩或者是師長告訴我們
"把書讀好,以後才能做個有用的人"
我們常常會因為這句話,而遺忘了一件事
"其實我們都很愛看書,甚至是「聽書」"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書,叫《萊特兄弟》。
你可能會說「那也叫讀書?那是故事書吧?」
亦或者你和我一樣「在這本書中,有了些感動與佩服」
這就是你如何看待「讀書」的其中一環。
當時我國小三年級,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動物百科》
因為我喜歡看獅子、老虎、鱷魚 ... ...等等的肉食性動物介紹。
其次就是這本故事書《萊特兄弟》
我在國小三年級時,在書法課上,將毛筆當成水彩筆在畫畫,我跟老師說「我長大要開印刷廠」;甚至是將紙飛機不斷地改良,即使因為搞得樓下溜冰場都是我製造的「垃圾」,還因此被糾察隊開黃單,導師寫聯絡簿通知家長,我仍舊童言童語的說「我要跟萊特兄弟一樣,發明飛機」。
這是我第一次在書上找到樂趣,反映在生活上的經驗。
「讀書,難道真的就是這麼死板的翻開一頁又一頁的「象形文字」嗎?」
「讀書,不應該只是純粹的去唸那一字一句,而是在你的想像力上面找到樂趣。」
四、
「好奇心與求知慾」
大概到了國中的時候,我開始變得很不喜歡讀書,因為我開始要讀很多「我不喜歡讀的書」;因為我開始要為了「分數而讀書」。
我開始這麼看待「讀書」:"讀書是為了考試而讀"、"讀書是為了爸媽而讀"、"讀書是老師叫我讀這個,不要讀那個"
一直到我看了這一本書《新愛的教育》
我才明白,原來學校不是只是在教我如何讀書;而是在幫助我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
當你找到了那本你喜歡的書,好奇心與求知慾,都將隨之湧上心頭,讓你狂熱!
並且,透過人類最擅長的一件事「模仿」,將書中所看到的事,所體悟到的理,模仿到你的生活中,做出實踐。
五、
「閱讀,是你低潮迷惘時的夥伴」
很多人常說「閱讀需要慢慢培養的,有些人就是不喜歡看書,甚至是不認識字,你要談什麼閱讀?」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分享我如何看待「閱讀」
我曾經在一間牛排館打工,是一個內場助手,學會煮玉米濃湯是當時的第一個考驗。
我問內場師父:「是不是照著你告訴我的流程去煮,就好了呀?」
內場師父回答我「反正你就在旁邊仔細看我怎麼做,該學的要學,多學到的是你的!」
很幸運,透過這次的打工經驗,我學會了煮玉米濃湯。
透過站在一旁「閱讀師父的功夫」;以及「我想學會煮湯的求知慾」。
這個舉例,或許不是非常好,但我想分享的是「閱讀不是我們原本想像的那樣」
「閱讀就是靜下心來,去觀察,去思考,我要如何理解」
上了大學後,我開始對人生的安排產生憂慮;我開始對自己的能力感到疑慮。
直到我看到了這本書《百圓可樂如何賣千圓》
我開始對行銷產生興趣,甚至激起我想去再買一本類似的書。
那個禮拜,我到了誠品書局,想要找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書。
正當我有點沮喪的要離開時,我看到了另一本書《零秒思考力》。
這本書讓我對企劃,產生了興趣;這本書讓我在思考問題上,反應力進步。
六、
「熱門的書好看,冷門的書不能不看」
曾經有這麼一位朋友這樣告訴我:「世界上有百分之一的知識,藏在成功人士的腦袋裡,被出版成了各大熱門的書;卻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知識,藏在那些很少人翻閱的冷門書籍裡!」
七、
「時代會變,承載知識的載具也會變」
過去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知識,可能用竹片;可能用紙張記錄下來。
現在我們透過網路文章,看到別人分享他們的經驗;現在我們透過網路電子書,看到了學者所做的相關研究。
唯一不變的是「讀書」
唯一不變的是「閱讀」
現在我再看一次《萊特兄弟》,我看到他們從失敗中突破自我;我看到他們從失敗中帶來成功。
最後我想分享這句話給大家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抱著犧牲的精神才行」— 萊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