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是不間斷地付出與關心!」

孝   

(圖/文:陳鶴文)

 

他,花蓮人。今年30歲了!

 

回想過去的一切,經歷那些風風雨雨;他才明白「孝順,不是等到有能力了之後才去做;而是不間斷地付出與關心。」

 

如今,再想起孝順這件事時,父親已不在了

 

—————

 

花蓮,民國60年。

 

早期,鄉下地方醫療技術不足,他的母親,在生產過的程中面臨難產。

父親陷入在兩個生命間做選擇的困境。

 

妻子告訴丈夫「選孩子。」

「好好照顧自己和孩子!告訴孩子,我是在一場意外事故中離世的,我不希望他因此感到內疚;還有,告訴他,我很愛他!」妻子離世前,對丈夫說的最後一句話。

 

—————

 

民國82年,台灣正處於經濟蕭條的時代。

 

有句話「臺灣錢,淹腳踝(台語)」

 

他是個22歲剛退伍的年輕人,正值血氣方剛的階段。

退伍後暫時在家中幫忙父親務農。

 

平常空閒時間,就是在眷村的巷弄內,和同年紀的朋友們聊著「將來要如何打拼」等等。

葉啟田的一首歌「愛拚才會贏」深深鼓勵了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們,但同時也使得年輕人們對「台北」打拼的嚮往。

 

就在退伍後不到半年時,他告訴父親他的決定。

「阿爸,我要去台北打拼,務農耕田是沒辦法出人頭地的!」他激動的向父親說道。

 

父親沉默不語,約三分鐘後,父親開口了,回答兒子「你如果想去,就去吧!阿爸能給你的不多,只怪我沒能夠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庭。台北的事,阿爸不了解;你到台北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和別人起衝突,遇到事情,要多忍耐,知道嗎?」

父親的心中,除了不捨之外,更多的是愧疚。但他還是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夠闖出一片天。唯一擔心的是「兒子那倔強的脾氣與衝動的個性」在台北會不會不適應,或是有什麼差錯 .. ..

 

一個禮拜過後,在火車站。

 

父親從口袋拿出了一疊皺皺的鈔票;有百元鈔,也有千元鈔。

父親告訴兒子「這裡是一萬塊,你剛起步,生活上總是需要花費。好好照顧自己!阿爸等你回來!」

兒子對父親說「我一定會成功的回來!」

 

轉頭後,提起布製的行李,落下了不曾有的淚水。他在心裡告訴自己「我要讓父親過上好日子,不能讓他失望!」

 

火車就這樣地從花蓮車站離去,開往佈滿霓虹燈的台北。

 

到了台北後,他四處尋找機會,在報紙上翻了一遍又一遍。

 

這一天,他在台北縣租屋處附近的一家麵攤;吃著麵,看著報紙上的那些徵人啟事。

這時候,隔壁桌的人向他搭了話「不認得我了呀!?我是阿明呀!」

原來這搭話的人,也是從花蓮上來,過去常在眷村巷弄,聊著將來的一個老同鄉。

 

他也認出了這名為阿明的同鄉,並回答道「原來你是來台北了!當初要上來時,有去你家,要跟你道別,結果你家人說不知道你去哪了!」

 

在一番噓寒問暖後,這位同鄉向他介紹現在正在做的事「我現在,在顧一間武賭(台語)的場子,還沒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先來我這吧!加減有些生活花費。」

 

民國84年,他24歲。

 

這兩年間,他就和阿明在場子裡討生活。但也有了好賭的壞習慣。

「好了啦!輸了就看破,今天別再賭了!」阿明勸說著。

這一晚,他欠下了一大筆賭債。

因為沒能力還這筆錢,債主找上了他花蓮的父親!

 

花蓮

 

父親用唯一那塊地(祖產),作為抵押,還清了這筆債。

他感到非常的內疚。覺得自己很沒用「沒辦法讓父親過上好日子就算了,還讓父親用祖產來幫他擦屁股!」

他也在這時候,有了些覺悟與打算。

 

 

台北

 

一個月後,他在一家民歌西餐廳找到了一份廚師學徒的工作。

他非常的努力學習,儘管當時一個月工資只有八千元。他也在做料理的過程中,對餐飲、對廚師感到了興趣。

 

民國86年,他26歲。

 

這天,他收到來自父親從花蓮寄來的信,信上這樣寫道「兒子,上次信中聽你說,你已經是煮台菜的師傅了,明年你就27歲了!阿爸要告訴你,要好好地在打拼的路上堅持著,阿爸在花蓮的一切,你就別擔心了,不用每個月都寄錢給我,我自己能打理自己的! 父筆」

 

某天,餐廳來了幾個人。因為不滿餐廳的一位男服務生將他們的杯子用倒,開始不停地大小聲,甚至動手將男服務生打傷!餐廳經理連忙道歉,希望這群人能夠不要在將事情變嚴重;廚房的師傅們都出來查看究竟外頭發生什麼事了!

一陣混亂中,鬧事的其中一人倒下了。他用拉鐵門的鉤子,重創了對方的頭部。

 

民國87年,他27歲。

 

他被起訴殺人未遂,判刑7年。他不知道該如何渡過這七年。

他擔心著父親,掛念著父親!他覺得自己非常不孝!在牢裡的第一年,他幾乎每晚都是用眼淚畫下當天的句點。

 

民國88年,他28歲。

 

第二年了,他想了很多;個性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在監獄中表現良好的他,在評分上獲得了申請假釋的條件。

就在入獄後的三年半,他假釋申請獲准了!

 

 

民國90年,他30歲。

 

假釋出獄後,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回家」。

在火車上,他在腦海中想著「我要來在花蓮開間小吃店,我能開始好好孝順父親了!」

他的臉上,滿是開心的表情。一點都不像是剛出獄的更生人!

 

花蓮,家中。

 

門鎖上了!父親好像不在家。信箱塞滿了一堆信件。

他坐在門外的板凳上,還在想著剛剛的事。

 

這時候,隔壁鄰居看到了他,並說道「你回來了呀?」

他回應「李大伯!好久不見!我假釋獲准,提前回來了。對了!我父親人呢?」

 

李大伯:「你父親去年過世了!他昏倒的那天,是我送他去醫院的!醫生說他長期過勞,已經是肝癌末期了!」

 

他:「… … …」

 

 

花蓮,孝親小吃店。

 

如今,想法實踐了;父親卻不在了!

他以「孝親」作為小吃店名稱,來紀念父親,同在客人詢問起店名由來時,向他們分享

「孝順,不是等到有能力了之後才去做;而是不間斷地付出與關心。」

 

陳鶴文

撰文者陳鶴文

我熱愛挑戰自己,完成目標;我熱愛人際關係經營,拓展個人視野;我熱愛創意發想,結合新與舊;我熱愛行銷策略規劃,為有需求的族群創造價值;我熱愛邏輯思考,分析線索進而解決問題;我熱愛辯論,論辯中的衝擊,能使我吸收經驗與檢視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