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美股連續大跌
投資人紛紛開始討論
是否為下一波經濟危機的開始
但其實下跌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目前也有其他數據顯示
經濟走強中
至於是甚麼事件
觸動了美股大跌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先解釋本波下跌的可能性
美股一月大漲超過 5 %、連 10 個月上漲,
還創下 2016 年 3 月以來的單月最大漲幅,
別忘了 2016 年 2 月跌海,
3 月的上漲是個反彈波,
此外如果忽略 2017 年 3 月微幅下跌 0.04 %,
美股已經連漲 15 個月,
漲到散戶們上車也不是、
不上車也不是,
因此多頭市場緩漲急跌,
相當符合近期市場的描述。
S&P500指數月報酬率
啟動因子是什麼(Trigger)?誰扣下了這個板機?
一個說法是殖利率上升,
這個說法我只能說她媽放狗屁,
先從 2013 年說起,
公債殖利率從 1.75 %彈升至 3.0 %,
美股漲了 30 %,
是金融海嘯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年,
自 1990 年以來美國聯準會升息期間,
美股也都是漲的,
他媽誰再告訴我殖利率上升導致美股下跌,
我就………………….
我從來不擔心聯準會升息的問題,
因此為什麼我敢在 2016 年初就說市場將會反轉走強,
因為升息與殖利率上升的背後,
代表的是經濟基本面的復甦,
所以殖利率彈升,
是經濟走好的訊號,
所以我完全不擔心本波的修正。
如果不是殖利率那是誰?
有另外一說是聯準會主席換人,
且歷次換人都造成市場震盪,
這種說法或許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我無法 100 %的說就是這個原因,
但可能是候選人之一。
總的來說,
我認為這次的下跌,
應該就是來自各大投行在同一時間,
採取共同的交易方向,
先引發市場大跌,
大跌之後、停損機制產生、
導致市場持續的下跌,
這種市場表現類似 1987 年,
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上任後,
10 月變遭遇到黑色星期五,
導致美股當日重挫 20 %,
成因之一就是來自程式交易,
而市場重挫的結果最終變成赫赫有名的『瀑布理論』。
只是當年市場比較不成熟,
所以一天跌了 20 %,
現在市場已經相對成熟,
所以沒有一日 20 %的表現,
但是過去一周下跌 8.5 %,
應該也是把投資人嚇壞了。
二:後市看法
上面都說成這樣,
後市還要什麼看法?買就對了!
目前 S&P500 指數約停留在半年線的位置,
年線大概就是 2500 點,
也就是再跌 3% 左右,
這是可能的事情,
就算再跌 3% 我也不意外。
自 2009 年金融海嘯以來,
S&P500 指數波段修正幅度大概是 8%-12 %,
因此目前跌 8.5 %、
再跌 3 %就是 11.5 %,
剛好符合 2500 點的大支撐價位。
現下的市場震盪可能今晚就結束,
也有可能再延續一周,
我真的不知道還會震盪多久,
但是拉回進場買股票,
是我目前的操作。
三:最後小黑的嘮叨
全球股市普遍修正 6 %- 8 %不等,
或許還會再修正,拉回就買!
任何市場都一樣,
現在看來所有的市場在修正後,
看起來都相當甜美!
後最,
債券投資人不要再煩我了,
低波動的優質基金,
不代表不會下跌,
你會買低波動就代表你相對怕死,
公債殖利率彈升所以高信評債受傷,
但是近期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大跌,
高信評債反而普普。
總之台灣投資人就是這個尿性,
台灣投資人相當短視近利,
我也習以為常,
正常發揮不易外。
所述之任何內容
均不構成對金融商品的投資邀約,
也不構成對於任何證券的買賣
或進行任何交易的投資建議。
投資一定有風險、
基金有賺有賠、
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安卓版 IOS版
本篇由基金黑武士傳轉載於此
非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