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 | Nathaniel Popper
編譯 | 湯人懿,Sabrina
你的銀行真的很想跟你聊天哦。
這一周美國銀行、萬事達卡(Mastercard)
和其他幾個金融創業公司宣布了新的工具
——聊天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能讓用戶提出有關他們財務賬戶的問題、
能啟動交易、能通過文字或其它服務如臉書即時通
(Facebook Messenger)
和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給用戶理財建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銀行正打算把這聊天機器人
打造成自動化的財務助手!
早期的金融聊天機器人通常只能做一些比如
回答有關近期交易和花費上限的簡單問題的事情。
但是公司們正目標著把這些聊天機器人
打造成能夠提供全面服務的自動化財務助手,
是能夠付款、能夠追蹤你的預算的好幫手。
米歇爾·摩爾(Michelle Moore,
美國銀行數字化銀行業務的總經理)
在講述銀行的一個新產品(叫 Erica)時
說道:「未來2、3、4年銀行業務
會變成什麼樣子?就是會變成這個樣子。」
臉書與微軟正發展
各種聊天機器人的特色功能
臉書(Facebook)和微軟(Microsoft)已經採用了
一些高調的、但有時有問題的聊天機器人特色功能
來利用目前流行的消息服務(messaging services
,比如說語音助手,Siri這種功能),
尤其是在年輕用戶中。
這些聊天機器人通常被人工智能軟件推進 ,
人工智能軟體能讓聊天機器人讀取數據
然後轉化成可被理解的回答,
就像蘋果公司的Siri一樣。
許多公司正在打賭說聊天自動機器人,
不管是文字信息形式還是聲控形式,
可能會超越手機App和網站
成為未來占主導地位的和用戶聯繫的方式。
「很明顯,科技行業認為
這就是下一個『大事情』」
Capital One(美國銀行旗下的信用卡服務公司)的
管理副主席湯姆·頗爾(Tom Poole)說。
頗爾先生的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在
亞馬遜Echo(個人助理系統)上
推出了它的第一個聲控聊天機器人,
而且在未來幾個月中正計劃著高級功能。
「現在還只是在皮毛上呢。」
特定機器人的現狀
一些創業公司已經取得了成功
——吸引了銀行的注意力——
通過創造出執行特定財務任務的聊天機器人。
一個在舊金山的叫 Digit的創業公司,
提供了一個蘋果和安卓版的移動App,
這個App能夠監視一個用戶的消費習慣,
並能夠在一個月裡幾次從銀行的活期帳戶裡
提出小量的錢存入 Digit的儲蓄帳戶——
這都是通過以文字訊息作為管道的互動完成的。
從 2015年開始,這個公司從風投資本家手上
募集了 3600萬美元,為用戶存儲了2.3億美元。
「儲蓄」是美國銀行的Erica產品的功能之一。
這周美國銀行首次亮相的版本
還能夠追蹤你的信用積分、觀察你的消費習慣
然後提出關於提款和如何付帳單的建議。
Erica在金融科技會議
「Money 2020」揭開面紗後的一天,
萬事達卡(Mastercard)公佈了它的Kai產品,
向發行它的卡的銀行開放。
Erica和Kai都還沒向用戶開放,
公司也沒有提供確認的發佈時間。
矽谷的創業公司
有一個共同的想法
在這同一領域研究的
位於矽谷的創業公司有一個共同的想法:
新的數據化財務助理
不應該來自金融企業(指美國銀行等等),
這樣它們的公司能夠連接上一個用戶的
任意一個帳戶,並且能夠給出公平的建議。
比如說,美國銀行就不太會建議它的客戶
註冊其他銀行的信用卡,儘管它的利息率較低。
幾家風投公司已經給一家創業公司
Clarity Money提供後援,
這家公司提供了類似Erica的一系列服務。
「消費者應該有一個公平公正的支持者
來幫助他們引導財務上的生活,」
亞當·戴爾(Adam Dell,Clarity Money的創始人,
戴爾公司創始人Michael Dell的兄弟)說。
有人批評 聊天機器人
會缺乏直覺與同理心
聊天機器人的批評者說就算有了人工智能,
機器人依舊會缺乏人們在面對困難問題時
所需的直覺性和同感性的理解能力,
就比如說在財務上的決策會缺乏這種感性的理解力
約什·瑞克(Josh Reich,Simple公司的共同創始人,
Simple公司是一家沒有發布任何聊天機器人功能的在線銀行)說道:
「我們都知道科技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程度,
這些都只是人們搞出來的一個炒作週期。」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Luke
大數據文摘 QRcode
菁英軟體工程師戰鬥營
第六屆 熱烈招生中!
想學程式、成為工程師
卻怕自己沒基礎、學不好嗎?
這裡有史上最專業的魔鬼訓練課程,
讓你有機會 朝夢想前進
全程免費、不用基礎從頭開始、培養就業競爭力!
填寫報名表,將有專人與您聯絡
詳細活動介紹>>點我查看!
有問題歡迎私訊粉專:從0開始學程式!
或是寄信到:engineertraining@cmone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