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雪兒 Cher
到底幾歲開始,才能決定自己的人生?
是高中考完大學之後?
還是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之後?
亦或是搬出去家裡住之後?
還是等到自己成家立業之後?
曾經我也一直在想著這個問題,
人生到底該從什麼時間
才要跟他人的期望達成分界線。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現實」的殘酷如同恐怖片
於是自小開始期盼長大,不用領家人的零用金度日,
大學四處打工,搬出去學習獨立自主,
但少年不知愁,總想著出著社會能闖蕩一番事業,
殷切期盼進入社會,穿上高跟鞋,帶上名牌包包,
彷彿就能成為電影裡面的主角,
走進水泥牆裡的森林,妄想能改變這個世界,
主宰自己的人生,恣意花錢買喜歡的東西,
然後就能去任何地方旅行。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現實的殘酷如同恐怖片,
讓所有年少的夢全都被嚇醒,
努力想改變世界,
結果變成努力不讓現實改變自己,
最終當然變成了「曾經討厭的大人」。
野心慢慢被消磨...
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好了吧!
能有一份正常上下班的工作就好了吧!
能有一份公司文化簡單又正常的工作就好了吧!
能有一份不要再叫我做一堆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就好了吧!
能有一份薪水不要太多但工作不複雜的工作就好了吧!
野心慢慢被消磨,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面對未來沒有太多的念頭,甚至到不敢想的地步,
為什麼進入社會才不到幾年的時間,
熱情跟想法就被消磨到一滴都不剩,
連接下來要轉職的勇氣都沒有?
以為出了社會
就能決定自己的人生?
結果父母在念「怎麼沒趕快找個對象訂下來?」
公司的主管在念「你這樣下去該怎麼辦?」
身邊的朋友在念「老闆又要裁員,然後叫我們共體時艱。」
遠的要命的親戚也在念「現在工作是什麼?有沒有要買房子?」
就連路過的保險員也在問「你有沒有對未來退休做打算?」
原來出了社會,
並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未來彷彿也被現實社會左右。
越是想自由,越是感覺束縛無法動彈,
越是妥協眼前的困惑,
越是想找各種理由逃跑。
曾經我也想過是否婚姻會是人生的分水嶺,
當你跟另一半共組家庭後,
你就必須重新打破過去所有的框架,
然後跳進另外人生的框架,
實際上我們還是活在這個框架下。
遠行,才是我人生最大的分水嶺。
因為所有狗屁軍師都在離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有的迷惘都敗在眼前的困難。
旅行時我整天
都在決定幾件事情
「明天早上幾點起床?」
「中午要吃什麼?」
「晚上要住哪裡?」
「到下一個城市要搭巴士還是火車?」
「這個國家有什麼特色?」
「下一個國家需不需要簽證?」
「錢包掉了!」崩潰大叫。
「轉換插頭放在上一家旅館!」繼續崩潰大叫。
「定到一家離巴士站很遠的青年旅舍!」可惡的崩潰大叫。
「車票不知道放在哪裡,但站務人員在旁邊。」一陣手忙腳亂。
「相機又壞掉了!」眼神死。
「班車在眼前剛剛開過去!」眼神死。
「這裡沒有青年旅館!」眼神死。
「沒有冰咖啡!」眼神死
「決定」是當下的選擇
沒錯!旅行整天都在處理這些狗屁倒灶的混蛋鳥事,
哪有什麼美國時間在想決定未來,
雖然疲憊,困惑,又餓又累,半夜兩點才到旅館,
但隔天眼睛一睜開,又是新的一天。
才明白「決定」是當下的選擇,
跟家人、同事、工作、戀愛都沒有關係,曾經會覺得
因為父母的關係,所以才決定念什麼科系,
因為同事的關係,所以才共進退某間公司,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才放棄了以前的夢想,
因為戀愛的關係,所以才活的沒有尊嚴。
卻從來沒想過,那個當下都是自己「決定」的,
也沒有拿著刀架在脖子上,沒有人拿著槍頂著你,
只是往往最終 因為自己的懦弱或是害怕,
所以做了「錯」的決定,
卻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做錯,
或是承擔這樣的結果。
你的「選擇」會決定
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之所以很多人死鴨子嘴硬不承認,
因為她們害怕承認了錯誤,
未來就會天崩地裂,
答案是「這個世界不會因為川普當選而滅亡,好嗎?
也不會因為講錯大平台就斷送演藝生涯。」
你的「選擇」會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的「決定」會告訴你接下來的人生方向。
還有,不是「決定」承諾之後萬年就不可以改,
重要的是承擔決定後的風險,
不要再把責任拋給別人,
那都是你自己的決定,好嗎?
更多內容請參考: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