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人年輕時的重心,多半放在工作上,等到一退休,反而忘了自己曾經的興趣,不知道該如何打發空閒的光陰,一時間找不到自己。奧美董座丁菱娟建議,退休後還是可以持續工作,但這次不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做你喜歡、真正想要做的事!可以投入公益回饋社會,也能持續學習、多方體驗、發現不同的自己!
文 / 丁菱娟
退休 正是第三人生精彩的開始
很多人退休驟然離開職場,倘若都不工作,很容易就喪失活力,以及努力的目標,身體也容易出毛病。如果體力還行的話,持續工作是不錯的選項,只是工作的模式不必再固定地上班,而是找些有意義的事來做,像是義工、兼職、顧問、上課等等,讓工作不再是以賺錢為首要目的,學習、生活以及回饋社會才是主軸,這才有別於汲汲營營的上半場人生。
退休後重新分配工作與生活的比例——工作少一點,生活多一點;錢少賺一點,自由多一點;忙碌少一點,自在多一點。一部分時間工作,一部分時間享受生活,如此既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也不會和社會脫節,維持社交能力。人生上半場追求成就感,人生下半場追求意義感。
換個心態投入工作 興趣與意義的快樂無價
有的人在這個時候重拾過去的夢想和興趣,意外地開啟事業第二春。尤其是具有企業管理經驗的資深人員,他們很容易就可以運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建立新的工作模式,我身邊就有很多企業高階主管退下來擔任企業教練和顧問的角色。他們說,以前工作是為了財富和成就,現在工作則是為了興趣和意義。我相信心態不同,工作的樂趣和得到的反饋也會截然不同。
也有人離開職場後志在奉獻,因此有的去醫院當志工,有的到圖書館當義工,有的到偏鄉學校教書,有的運用語言能力和知識到國家公園、博物館當解說員等等,讓生活有回饋社會的意義,帶來更大的滿足。
第二事業 選喜歡的工作
我一個之前的客戶朋友,退出職場之後,不想只有遊山玩水,當太太眼中的移動家具,於是他嘗試重拾以前的興趣,沒想到無心插柳成了人氣講師,現在以「城市霞客」闖出名聲。他將之前在企業的經驗結合音樂和文史,用說故事的方式結合時事企畫了像孫子兵法、蘇東坡、春秋戰國、鬼谷子等課程,受到好評,也變成了他與眾不同的招牌,累積了不少忠實粉絲。後來又開發出「國外旅遊說歷史」的行程,正好契合中年族群的喜好,一下子又把下一整年的行程排滿。他對我說,之前離開職場的時候很沮喪,從來沒有想過退休人生可以如此精采豐富。遠離了職場的爾虞我詐以及緊張忙碌的節奏,現在過得更愜意自在。
以經驗與資源回饋社會 也向年輕世代學習
另一位朋友從總經理職位退下轉戰公益領域,她認為以前習慣於快速職場生活的人,其實也不適合突然戛然而止,完全不工作。閒不下來的個性在退休後可能更適合奉獻在非營利或公益的領域,投入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的目標。另一位朋友退休後接連考上了台大 EMBA,念完之後又考了哲學碩士班,到現在已經又快畢業了,真是活到老學到老。他目前念書念出了心得,孜孜不倦,覺得知識領域太有趣了,也結交很多年輕朋友,他打算畢業後再念個博士。退休的日子對他而言根本不夠用,沒有無聊的時候。
第三人生 放下頭銜、身段,適度地去冒險吧
我遇到的這群中年專業人士,正以他們的經驗和資源積極的回饋社會,用堅定的理念和無比的熱情希望為台灣新世代的傳承奉獻心力,我們同時也從年輕人身上學到新知識和新觀念,感染他們的熱情和活力。進入第三人生,我的工作轉為寫作、演講、擔任新創或中小企業導師,現在我的視野、人脈、自由度和生活精采更甚於過往有頭銜的日子。走到精彩的黃金第三人生,應該甩開面子與身段,多一點好奇心,多些冒險與隨興,去做任何想做的事。當人生責任告一段落,好好對待自己,並且想想還有什麼事想做的,不妨去適度地冒險一下吧。
更多退休金準備法:
- 上班族都要知道的 3 種賺錢知識!別等到老了 要退休了,才後悔退休金 變更少了...
- 退休金要多少才夠?35 歲小王,打算 30 年後退休,每個月至少要存 2 萬 1 才夠用!
- 退休每月只有 13000,你活得下去?關於年金的真相... 沒注意讓你退休金少 3 倍!
- 不想老後貧窮,40-50歲 關鍵黃金10年!6 個錯誤理財法,不小心做了 退休金馬上燒掉 500 萬
- 「享退休」快想瘋了!可是存款不到 1500 萬,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究竟怎麼安穩退休?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