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跟別人吹牛說
我在書店裡面轉一圈,
就能馬上挑出來一本好書買回家,
並且我還能自動過濾山寨書。
讀者就會疑惑,他們自己去逛書店,
還是會買回家很多爛書。
同一個主題下,可能有很多本書,
他們分不清,
不知道具體每本書的好壞。
我買書的時候有什麼祕訣呢?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第一是看出版機構
原來我們都說買書看出版社,
但現在你會發現,
買書也要看出版公司。
因為中國出現了很多很好的出版公司,
它們是跟各種出版社合作的,
所以出版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
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
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
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
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
我現在對大量的暢銷書作家的
書巳經開始「自動過濾」了。
尤其是美國的一些暢銷書作家,
他們寫書多是一種套路──儘量簡單化,
快速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
這種書,譯者一般很快就翻譯完成了,
一賣就是幾百萬冊、上千萬冊,
但實際上不具備太高的價值。
我建議大家挑選一些有學術背景的書。
我喜歡讀大學教授寫的書,
往往這個教授一輩子沒寫幾本暢銷書,
但是他這一輩子研究的精華
就在這幾本書裡。
比如《刻意練習》,
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
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
寫出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
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資料。
第三是看推薦人
推薦人也要慎選,有的人是亂推薦。
平常找我推薦書的人特別多,
我有時候礙於面子也會同意推薦。
後來我發現這樣是不負責任的,
於是我就慢慢地變得越來越挑剔,
總要跟人說「不」。
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比如,比爾.蓋茲推薦的書
幾乎沒有一本讓我失望,
他是很認真嚴肅的人。
買書的時候看推薦人很重要。
第四是看好書中的
推薦書單
我常說,書都是從書裡來的。
比如,我最早知道《湖濱散記》,
是因為我讀的很多書裡面都提到這本書。
我很好奇,
為什麼這些書裡都提到這本書?
它一定是本好書,如果不是一本好書,
不可能出現在別的好書當中。
所以,當你在一本好書裡
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
被提到的很有可能是好書。
第五是看書後的
參考書目
我有時候看書
會看書後的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裡有好玩的書,我就會找來看。
這時候你會發現,
其實從一本好書切入就夠了。
從一本好書切入
就會產生指數型的推薦,
然後慢慢地,
所有類型的書都會來「找你」。
你想讀下一個類型,
然後在下一個類型裡
再插進去一本書看,
最後慢慢又會延伸出更多的閱讀可能。
所以你在讀一本好書時,
不要忘了看這本書背後的參考書目。
尤其是當你發現很多不同的書
都參考了那本書時,
這本書肯定是很有價值的書。
這就是張五常教授講的
學術中的「老人與海」。
一個人一輩子不需要釣特別多的魚,
最重要的是釣一條大魚。
「好書帶好書」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第六是看內容
主要看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
每本好書都有一個使命。
這本書解決的問題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
需要你仔細辨別。
但是千人千面,
很難說一本書裡的問題
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有效的。
所以,我們可以換個角度
去看一本書討論的問題,
它有沒有提供解決方案?
它的論證過程是否嚴謹?
假如一本書討論的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而且提供了相當有效的解決方案;
雖然未必是完美的,
但論證過程是嚴謹的,
或者說在努力地做到足夠嚴謹,
那這本書就是有價值的,就值得看。
第七是看翻譯
和圖書印刷品質
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
那說明出版過程不用心;
或者錯別字特別多,
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
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
這些都代表著出版人
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
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看完這些選書撇步,
以後到書局挑書的時候,
就能少買一些冤枉書了!
本文摘自《讀懂一本書》
作者:樊登 / 出版社:三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