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事的時機總是「憑感覺」?美國「最懶惰」家庭主婦: 輕鬆做完家事,只要掌握「這個」步驟!

三采文化

三采文化

  • 2019-02-26 10:28
  • 更新:2019-02-26 13:51

做家事的時機總是「憑感覺」?美國「最懶惰」家庭主婦: 輕鬆做完家事,只要掌握「這個」步驟!

(圖/shutterstock)

 

作者: 唐娜‧懷特

 

迷思:我喜歡刷得亮晶晶的浴室,

喜歡拖得乾乾淨淨的廚房地板。

我對整潔的熱情將會轉化成定期打掃的動力,

一週一次應該沒問題。

現實:喜歡拖地?大概吧,

除非腳被地板黏住才會想到該拖地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憑感覺打掃

關於打掃,我經常判斷失準。

女兒四歲時,我去兒子的學校幫忙活動,

負責在攤位挖冰淇淋。

地點就在學校餐廳裡,

時間在午餐結束後。

有位媽媽和我準備糖漿與佐料,

我家那位愛說話的

學齡前小朋友問清潔阿姨在忙什麼。

清潔工說她在拖地。

我女兒一直問個不停,

為什麼要拖地呀,拖地要做什麼呀,

好像拖地是種異國風俗。

還好跟我一起做事的媽媽聽了只是笑笑,

但我認為有必要為自己辯解,

於是大方展露憤慨之情,

還不忘微笑地說:

「我每個星期四都會拖地好嘛!」

那位媽媽一臉不解,

說她拖地沒有固定日子:

「我大概都是靠『感覺』吧。」

不知道感覺兩字在她心裡有沒有加引號,

但我馬上就抓住這個重點。

我不會對打掃產生感覺。

思考今天要做什麼的時候,

我並不會沒事想到要拖地。

除非婆婆要來,或我的腳被地板黏住,

才會想到廚房地板該拖了。

平常沒事想到拖地,只會讓我覺得煩躁。

當「拖地」二字出現在我腦海時,

大腦會開始思考上次拖地是多久以前的事。

幾天前嗎?絕對不可能。

幾週前?想不起來是幾週了。

幾個月前?可能真的是好幾個月前吧。

 

 

懶惰調校運動

我從二○○九年中開始

推行我的懶惰調校運動,

所以當過年來臨時,

自然會有種「我這次一定認真改變」的衝勁。

趁著這股衝勁,我回想調校運動

替家裡帶來的改變。

開始執行不容妥協的每日任務後,

我也開始進步,產生動力,產生希望。

不過像刷馬桶、撢灰塵這種清潔大任務,

還是很需要「感覺」。

沒錯,既然我在寫部落格,

應該寫著寫著會更有感覺才對。

而且拖地也不會像以前那麼

累,因為我不用事先大費周章地

移開滿地堆積的雜物。

然而靠感覺來打掃也有缺點。

當我一忙起來,

就會很久都沒有感覺。

沒感覺導致我每次

做家事的間隔越拉越長,

久到懶鬼腦袋想不起來。

又是時間失憶症候群在作祟。

有些事件宛如昨天才發生,

因為那是非日常的大事。

 

 

固定時間點打掃

清潔對我而言也是如此,

打掃浴室根本是時代創舉,

所以不管做完多久都會覺得才剛做完,

而這種感覺會持續好幾個星期。

「我不是才剛打掃過嗎?」

我經常會這樣感嘆,而且非常大聲!

我要想出一個更好的持之以恆的方法,

來執行必須解決卻又經常拖延的大任務。

我想起自己以前曾經成功過。

兒子還小的時候,

我規定星期二要打掃浴室,

星期四要洗衣服。

神奇的事發生了,在那段日子,

我家浴室通常都能保持乾淨,

家人每天都有乾淨衣服穿。

很震驚對吧?

 

這方法明明行得通,結果卻中止了。

明明行得通,我幹麼不繼續做呢?

我想到兩個理由。

第一,那時發生了意外,

使得前述規定不了了之。

可能那時很忙,忙到我連續一整個月

都沒在星期二打掃浴室。

第二,我習慣不了了之。

我甚至期待自己不了了之,

 

坐等這結果發生,而且沒有試圖阻止。

總而言之,我決定再度執行

「每週大任務」計畫。

所謂的大任務是我認為

「要是做了簡直就是時代創舉,

但其實每週都應該做」的家事。

我沒有上網調查哪些才算得上家事大任務,

只是回想如果

要請朋友來家裡玩,

有什麼事非做不可。

要調整可以以後再說,

總之我必須立刻開始執行。

於是我決定星期一要洗衣服。

懶惰調校運動的頭四個月,我

把洗衣當作每日必做任務(而非每週一次),

結果失敗無數次。

星期二刷浴室,星期三買雜貨,

星期四拖廚房地板,星期五吸地擦灰塵。

這個計畫成功了。

會成功是因為我付諸行動。

浴室變乾淨是因為我打掃,

地板變乾淨是因為我拖過。

聽起來很深奧嗎?並不會,

只是做與不做的差別而已。

開始執行每週大任務後,

我才明白為什麼以前會失敗。

以前我做事靠感覺,

根本不記得自己

上次做家事是多久以前。

這樣反而令人煩躁,

還要時時注意何時得再打掃。

然而當懶鬼遮眼時,什麼都看不到。

等我發現地板真的該拖了,

拖地已經變成緊急大任務。

如果我規定星期四要拖地,

每逢週四我就知道自己必須拖地。

感覺的時機我抓不準,

但每週四就是每週四,

每個星期都有星期四。

也不是說每逢週四就必定拖地,

那只是個目標。

人生也會有意外,要是我不拖,

也不會覺得煩躁,因為我不需要思考

上次拖地是多久以前的事。

知道自己錯過上週四的拖地,

自然就會知道有多久沒拖地。

知道以後就會去拖地了。

清潔任務做不完,

感覺很煩,讓我深惡痛絕。

如果按照計畫打掃,

煩躁感就會消失。

執行計畫也很輕鬆,

只要知道今天星期幾,

就知道今天該做什麼。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

搞清楚今天星期幾還不算太難。

規定星期四拖地,

好處是其他日子不用拖,

只有星期四才需要想到拖地的事。

同理,星期五不用刷浴室,

就算浴室很髒我也不覺得煩。

也不是說星期五馬桶就會變得特別髒。

我家有五個人,馬桶變髒有固定模式可循。

腸胃病毒並不會等到星期一才發作,

但要是我每週都確實按照計畫清洗,

有突發慘況時只要當成單一事件處理,

不用擔心還要面對萬年屎尿。

突發慘況我能應付,

其他事等到下週的清潔日再來煩就好。

計畫成功了,我也解脫了。

從小事做起

不過新手別從每週大任務開始,

還是從洗碗開始吧。我知道做大事聽起來

比較厲害,比較令人讚嘆。

這感覺我懂,但執行大任務

並不會使你產生追求已久的打掃動力。

每日任務影響深遠,

可以讓房子長期維持良好狀態。

每週大任務感覺起來

很厲害,其實厲害的是每日基本任務。

是你每天做的基本家事

讓大任務可以順利執行,真的!

如果房子亂七八糟,

你又想打掃浴室,應該先做什麼?

在我開始寫部落格前,

刷浴室代表要先把地上衣服撿起來,

牙刷和梳子物歸原處,

還有丟掉三條用完的牙膏。

你會覺得清理雜物

也變成刷浴室的一部分,

刷浴室的時間感也因此扭曲。

對時間感一直很扭曲的人而言,

這可真是不妙。

我每天都會巡浴室裡

有沒有雜物要丟棄或是歸位,

於是刷浴室就變成「只是刷浴室」,

我也會比較願意動手。

要是你不相信,先計算你

平常刷浴室要多久時間,

開始執行每日任務後再計算一次。

我覺得打掃整間房子很恐怖,

壓力很大,

因為我以前不懂

清潔和丟東西

其實是兩回事。

當我開始執行每日任務後,

就可以將這兩件事清楚區分開來。

以前,每次要刷浴室之前,

我還得先花時間丟東西,

所以時間感被拉得很長。

但現在不會了。

要是你沒時間處理每週大任務怎麼辦?

如果你的工作是兩班制,

公司行事曆不是以七天為一週期怎麼辦?

你要找出適合自己的週期,

嘗試各種排列組合,試到成功為止。

也許你需要設定一個特別清潔日,

例如每週六大掃特掃一番,

或是單週週六刷浴室,

雙週週六洗地拖地。

不過在成功之前,

你還是每天都要做基本家事。

不管人生有多艱難,

都要解決每日任務,

這就是人生。

 

 

 

本文摘自《懶惰主婦持家術》

作者: 唐娜‧懷特  / 出版社:三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Planet)

 

 

三采文化

三采文化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 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而產生一本書的力量,更足以改變全世界。 三采文化:http://www.suncolor.com.tw/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 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而產生一本書的力量,更足以改變全世界。 三采文化:http://www.suncolo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