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擷取自:stocksnap.io)
作者:盧智芳
薪水這個因素,
到底對工作的影響有多大?
通常離職原因排名第一是薪水,
但留任原因排名第一是機會。
薪資是走人最強的理由,
當然莫過於對薪資不滿意,
影響工作士氣甚鉅。
然而,你是否仔細想過,
你對薪資的「不滿」,
有時候可能只是一種迷思?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迷思 1:平等 VS. 公平
過去很多台灣企業
強調齊頭式的薪資設計,
一旦結構翻轉,差距拉大,
立刻引發同事間的比較心結。
然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平等本來就不等於公平。
齊頭式平等對
績效好的人反而不公平,
只有公平的制度
才會讓表現好的人更好。
迷思 2:看得見的 VS. 看不見的
高薪固然有其吸引力,
但你該在乎的,並不只在
名目上的數字而已。
一個人一生大約需要工作 40 年,
下一次,當你又為了
薪水袋上的數字煩心時,
不妨試著分析所謂「待遇優渥」的內涵,
其中有多少是眼前的「消費財」,
多少是儲蓄未來的「資本財」?
迷思 3:領得高還是領得久?
多少錢值得你跳槽?
即使挖角條件是加薪 20%,
愈來愈多 30 到 40 歲的中階主管,
仍然不為所動。
就像 CEO 通常領最高的薪水,
但下台速度也愈來愈快。
企業肯出高薪,
等式的另一端經常是:
「表現不佳,立刻下台」。
正所謂,薪水領得高,
沒什麼了不起,領得久才了不起。
迷思 4:還有沒有更高的薪水?
許多人心頭都有
這個縈繞不去的困惑:
「我能得到更高的薪水嗎?」
事實是,在能力上升的階段,
外界當然永遠有比手上更好的薪水,
等待你去爭取﹔
但如果你的表現已經到頂,
抵達「不稱職」的飽和點,
你現在的薪水,
當然也就是你的最高薪水。
比起薪水本身,你應該
在意的是「升遷」機會。
與其執著在薪水本身,
企業內對員工生涯影響最大的因素,
其實不在薪水,
而是升遷,也就是「機會」。
一個沒有歧視、公平
反映績效的工作環境,
遠比一開始直接
端上桌面的厚厚薪水袋,
對你未來人生有更大的影響!
【延伸閱讀】
* 不要想著贏,而是想著「得到你要的」--有學有加分的超級談判術
* 張善政:如果你表現夠好,公司卻沒有獎勵的彈性,那就不值得待
※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 Cheers雜誌 授權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瑞菱 )
【享下班】粉絲團
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陪你度過每一個 辛苦(難熬)的工作時光~
上班前的543,下班後的幸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