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美的好朋友
正妹、滿級分、名醫千金、
考上醫科、憂鬱症、輟學、知名作家。
這一系列標籤,
不管是哪幾個組合再一起,
都充滿了點閱的誘因,
許多媒體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湧上,
鄉民們也議論紛紛,
有些人開始隔空診斷、
有些人義憤填膺、
有些人開始檢討受害者,
但 MedPartner 希望大家
一起想想幾個問題、一起做幾件事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們為何有權
評論別人的生命?
在當了這些年醫師之後,
見識了生命的無比強韌
卻又無比脆弱,才明白:
如果你越懂得生死,
就越不會去評論別人的生死。
如果你越理解生命,
就越不會輕易評價別人的生命。
生命有厚度、深度、溫度、長度的不同,
但每個人都只能自己品味,
或偶與有緣的人分享,
其他人就請遠觀吧。
滿級分正妹這類的標籤
什麼時候才能被撕下?
我們都很難真正認識一個人,
貼上標籤
是簡化我們理解的方式,這很自然。
但整個社會一起
瘋狂標籤化特定的個人,
不願意深入思考議題背後的結構,
這個社會就無法從各種錯誤
以及傷痛中獲得前進的能量。
我們要鄭重譴責部分媒體,
你們可以報導事件,
但是不應該強調細節來賺取點閱,
也要呼籲大家不要轉貼這類新聞,
在無心下成為了幫兇。
為了避免下一個受害者,
關心你身邊的人
這個社會忙碌但越來越疏離。
許多我們追求的,
往往不是我們最需要的。
回想一下你人生最美好的時刻吧,
通常都不會是跟金錢或權力有關,
而是與你深愛的人相處的吉光片羽。
每個人都有低落的時候,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
或有能力主動尋求援助。
我們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
但也因為我們都脆弱,
所以我們學會相愛與關懷,
讓我們緊緊生活在一起。
媒體在報導自殺相關新聞時
應謹守的倫理分際
媒體在報導相關新聞時,
應該嚴守分際!
世界衛生組織(WHO)
建議媒體報導自殺新聞時,
有「六不」與「六要」原則。
「六不」:
.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不要過度責備。
「六要」:
.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提到自殺時,用「自殺身亡」
而不要用「自殺成功」這樣的字眼。
.只報導相關的資訊,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我們要鄭重呼籲部分媒體
停止報導相關細節,
或去追問相關當事人,
避免模仿效應。
這個社會隨時都有人處於脆弱的時候,
你們的點閱率,
不能建立在別人的苦痛與生命之上。
辛苦的路
讓專業醫療人員陪著你走
醫師的工作,
是解除人們的憂勞痛創,
不管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
我們常會跟患者說,
我們能同理你的難過。
但我們也清楚,
每個人有各自的痛,
從不是另外一個人能夠完全理解的。
但我們很希望,
有幸能夠得到你的信任。
如同我們的名字 MedPartner ,
我們相信最美好的醫病關係,
是「夥伴關係」。
即便有在尋求專業治療,
也不能保證一定會很好,
但從你給了醫療人員信任的那天起,
無論是風光明媚,或是死蔭幽谷,
我們就算不能代你受苦,
但將始終與你同行。
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
我們一直都在
請相信台灣有非常多
專業的醫療人員值得你的信任,
希望大家給醫療人員更多協助你的機會。
0800-788-995 請記下這支電話,
你可以 24 小時找到專業人員給你協助。
如果嫌太長,1995這電話也可以喔!
社會從沒有一天真的美好過,
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每位朋友,
一起用行動讓世界
更像是我們期待的樣子。
如果暫時想不到做些什麼,
請拿起電話,
撥給你最愛的人們,聽聽彼此的聲音吧。
本文版權沒有,歡迎分享。
希望讓更多人真的得到幫助。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CMoney責任編輯: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