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再拉大!為什麼有錢人可以錢滾錢,而貧窮的人越貧窮?原因竟是因為「這件事」...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

  • 2016-10-12 17:36
  • 更新:2018-07-17 09:32

貧富差距再拉大!為什麼有錢人可以錢滾錢,而貧窮的人越貧窮?原因竟是因為「這件事」...

(圖/shutterstock)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教授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專門研究收入與貧富不均的社會現況。

他在 2013 年因暢銷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成為全世界最受矚目的經濟學家。

皮凱提的著作之所以能成為全球話題,

表示貧富不均的問題正在全世界擴散、發酵,

不過因為解讀的人不同,自然也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這也代表每個人都會依據個人的立場、

情報來源及價值觀的差異,進而採取不同的行動。

 

現在社會充滿著各種貧富不均的問題,

台灣也正在發酵....

 

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普通人羨慕有錢人

從沒想過「怎樣算是有錢人?」

如果各位沒能深度思考皮凱提的經濟理論,

就會單純羨慕、覺得有錢人真好,

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沒用;

也有人會提出相反意見,

覺得自己國家基本上還算均富,

皮凱提的論調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

這些都是沒有動腦、

單純接受新聞媒體片面訊息後的結果。

關於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狀況,

皮凱提的基本論點為,

貧富不均將隨著那些位於金字塔頂端、

1% 所得最高的人們(即超級有錢人),

所獲得的所得比例逐年上升而日益擴大;

而剩下 99 %的人,則會越來越貧窮。

簡單來說,

有錢人將變得更富裕、而貧窮的人則永無機會翻身

 


 

聽到所得最高的 1%,

大家的第一印象

可能是那些擁有私人噴射機、

成天花天酒地、四處揮霍的暴發戶。

但在日本或其他東方國家,

最令人意外的是,那些所得最高的 1%,

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祕的富商,

而是你我都很熟悉的人物。

舉個例子,曾經有某位專門研究日本經濟的學者,

在參加某綜藝節目的錄影時,

被主持人問到:

「那麼,就教授的觀察,

日本那些所得最高的 1% 者,

他們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日圓?」,

 

 

此學者立刻不假思索的回答:

「1 千 3 百萬日圓(約新台幣 4 百萬元)。」

不知怎麼的,整個錄影現場瞬間安靜。

日本一般 30 至 40 幾歲的上班族,

年收入大多落在三百至五百萬日圓左右,

換句話說,一年要賺 1 千 3 百萬日圓簡直比登天還難,

然而對於那些長年在螢光幕前耕耘的演藝人員來說,

一年有這樣的收入也許不是難事。

就在期待與現實的高度落差下,

他們每個人都在心裡暗自吃了一驚,

因而出現了錄影現場沒人敢接話的尷尬局面。

 


 

會有錢的人則思考

「我該如何累積資產?」

該節目播出後,立刻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

各大留言板紛紛湧入

「那些超級有錢人的年收入絕對不只這樣吧?」、

「一年賺 1 千 3 百萬日圓就算超級有錢人?

想也知道是騙人的!」

這類對此數據抱持高度懷疑的評論。

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常常潛藏著不易察覺的陷阱。

若是換成其他的全民均富的國家

(如歐洲的盧森堡、挪威等,

兩國的人均 GDP 皆超過 9 萬美元,

臺灣則為 2 萬美元左右),

所得最高 1% 的人年收入達 1 千 3 百萬日圓(甚至以上),

可能還不會令人這麼難以置信,

但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日本,

多數人都認為這樣的數字肯定是被低估了。

 

 

想確認資訊的真實性,查詢統計數據最可靠,

這也是情報判讀能力的基本技巧。

依據日本國稅局的統計,

日本高所得的前 1%,

年收入為 1 千 5 百萬日圓以上。

為了客觀,筆者還比對了

其他機構所做的統計數據。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做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結果,

高所得前 1% 者的年收入確實為兩千萬日圓左右。

若以所得前 6% 為對象,

位於此範圍內的人,年收入約為 1 千萬日圓。

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位經濟學者所講的,

年收入 1 千 3 百萬日圓的判斷標準,

其實是非常接近現實狀況的數字。

 



一旦了解年收入超過 1 千萬日圓

就稱得上是所得最高的 1%,

你的判斷便會大不相同。

多數大型企業的管理階層,

他們的年收入都有這樣的實力;

就算沒能擔任重要職務,

許多以高薪出名的大型貿易公司裡,

稍有資歷、年僅 30 幾歲的工作者,

也領有這樣的年收入額。

如果將年收入一千萬日圓當作是否為超級有錢人的基準,

許多公務員也許都能稱得上是「準富豪」。

據說東京都的公務員平均年收入接近 7 百 50 萬日圓,

這樣的高收入讓人非常意外。

 

那麼,

這些調查報告能告訴我們什麼?

這些結果所透露的事實是,

「在貧富不均的現代社會,想單靠薪水致富非常困難」。

如統計數據所顯示,

在日本雖然不乏年收入超過上億日圓的高所得者,

但人數實在很稀少。

因此,想要大量創造財富,

就必須如皮凱提所主張的:

設法增加資產價值,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由此可見,同樣是面對皮凱提的理論,

進行深度思考與不做任何思考的人,

雙方所採取的行動、得到的結果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落差,

全出自於對資訊判讀方式的差異。


《摘錄自:有錢人看到的,就是跟人不一樣 》

一般人眼裡的消息、資料,有錢人怎麼看出

「這則訊息跟賺錢有關」,有 SOP 可學。

 

本文由 理財雞湯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老是不知道錢花在哪?

立刻用 CWMoney 開始記帳!

可雲端備份、功能完整、還能掃描發票、帳戶管理!

記帳,也能很簡單!

iOS →免費下載

android →免費下載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 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 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 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 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