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無謂的爭奪 讓人生變了調!從心理學角度 了解「這件事」就能避免爭權奪利,找回無憂無慮的人生...

久石文化

久石文化

  • 2016-08-23 15:52
  • 更新:2016-09-09 15:38

別讓無謂的爭奪 讓人生變了調!從心理學角度 了解「這件事」就能避免爭權奪利,找回無憂無慮的人生...

(圖/shutterstock)

 

 

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

以下為本書推薦序,作者:黃禎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句老話,

是經得起時間歷練的智慧,

可是要做得到那有多難呢?

承認吧,

我們天天無時無刻都是「以物喜,以己悲」,

不是嗎?

 

看到鄰居換了新跑車、

看到討厭的同事升遷、

看到別人的小孩拿第一名

或者新車被撞了、

被老闆當眾辱罵、

自己小孩被記大過,

別說還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真的能夠,

那別再往下翻了,

來當作者告訴我們秘訣吧...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頻頻出現的困境、痛苦,

總是叫人鼻酸...

我從前是個很不快樂的人,

最難過是失戀時,

愛一個人愛得要死,

得不到她的愛,

人生沒了任何意義,

我再也不可能再快樂了,

那為何不乾脆去跳湖?

 

不過過了幾年,

又換了個人傷心,

現在過去讓我傷透心的女生們,

有些都當了人妻和媽媽了,

她們和我還不是都過得好好的,

那些輾轉難眠的夜,

真是白失眠了。

 

以上當然是冰山一角,

但人生中「總是」充滿大大小小令人快樂、

令人心酸的事。

 

 

 

大部分事情 過個幾年後,

都變得不再重要了!

很多我們爭得半死的事,

得到了不想要的或失去了想要的,

過了幾天、幾年,

卻往往無足輕重,

當時為何會那麼傻呢?

 

然後再來一次又一次輪迴。

快到不惑之年了,

人生中少數學到的教訓之一是,

真的沒有什麼人或事物

是失去了就永遠無法快樂的。

 

很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標,

不外是「現代五子登科」:

銀子、妻子、孩子、房子、車子。

就算已五子登科了,

人生要爭的還多的是,

爭地位、爭榮譽、爭排場、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理想之中 愛跟良心,

遠比財富 更重要!

小時候,

讀了英國大文豪

查爾斯.狄更斯的《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小說揭示了愛、忠誠和良心

比財富和社會地位要更為重要,

可是社會現實明明就是相反,

搞得我好亂啊。

 

看著小說和電視劇演的很多東西,

如愛情、誠實、良心、正義比錢重要,

問大人為何他們在現實生活中,

天天把「錢不是萬能,

沒錢是萬萬不能」掛在嘴邊,

大人就說那只是演戲別當真,

但是他們明明也感動到要死。

 

錢,究竟買得到快樂嗎?

錢買不買得到快樂,

要看錢怎麼花。

花錢買體驗,

比花錢買物品快樂,

房子和車子也只是身外之物。

有了賓士車又如何?

人家有法拉利;住了帝寶又如何?

人家在地中海有一整個島。

 

 

 

得到一生都花不完的財富,

真的會開心嗎?

事實上,

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比花在自己身上快樂,

至少絕對比自私自利的富人快樂。

有些權貴明明已經很富有了,

還不知足地假公益真節稅投資,

一生都花不完的錢左手進右手,

落得一身罵名,

他們真的會快樂嗎?

 

可是沒有錢不是萬萬不能嗎?

如果破產了,

是否就要失意潦倒?

錢不見得買得到快樂,

那功名利祿呢?

找對工作,就會快樂嗎?

 

 

有了財富權勢後,

沒有健康 還會開心嗎?

好吧,

錢財和功名皆是身外之物,

那妻子和孩子呢?

只要跟對的人結婚,就會快樂嗎?

婚姻破碎,

就無法快樂?

只要有小孩,就會快樂?

單身,就無法快樂?

如果都不追求五子登科了,

那麼健康、夢想總是要的吧?

健康出狀況,還會快樂嗎?

夢想破滅後,就無法快樂?

輝煌歲月後,就無法快樂?

 

我還沒老到要講古,

也不想要寫什麼心靈雞湯式的勵志文,

身為科學工作者,

為何不在科學上,

看看在實證的方法上,

我們能夠知道該怎麼樣才能快樂呢?

 

索妮亞從科學裡

去尋找答案!

這本書和勵志書不同,

後者大多是出自直覺,

或者作者自己的想當然爾,

而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則不同,

她是從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裡去尋找解答。

 

這本書裡頭除了她自己的一手研究成果,

當然也為我們綜合了心理學過去大部分相關研究,

整理出心理學門外漢都能輕鬆閱讀的書,

讓我們能夠更科學地過快樂的生活。

 

 

 

有了金錢之後,

人生卻開始 變調...

這其中有不少是反直覺的,

例如經歷過一些小風雨,

會比一路順遂的人快樂;

而租房的甚至比買房的快樂。

如果是如此,

炒房的人是否該跳樓了?

柳波莫斯基一再告訴我們,

物質主義帶來的往往不是快樂。

 

我們往往對境遇帶來的快樂或痛苦

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常常把一些好事想得太美好,

也把一些壞事想得太糟糕。

 

「期望」也帶給我們,

努力打拼的動力!

當然,

無可厚非,

如果不是因為過度期望,

我們也不會努力打拚;

如果不是因為過度恐懼,

我們也不會小心翼翼。

 

可是,

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降臨,

我們很快就會習慣的。

事實上,

境遇只佔了我們快不快樂的一成而己,

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柳波莫斯基在《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中告訴我們,

我們的快不快樂,

有四成是來自主觀行為,

並且提出十二個快樂行動的方法,

以及五個快樂的保鮮法,

是我們能夠學會掌控的。

 

多餘的迷思及行為,

造成境遇大受影響!

可是,

我們對快樂可能還是有不切實際的迷思,

以為那一成的境遇

對快不快樂會有九成的效應,

所以她另外寫了這本書,

用大量心理學研究成果來告訴我們,

那一成的境遇不是沒有影響,

而是效果真的有限,

別成天杞人憂天地影響了主觀行為,

而真的造成了不快樂。

 

 

 

不管是這本書還是《這一生的幸福計劃》,

都明確告訴我們,

幸福快樂的生活是可以經營的,

有不少甚至是不費啥吹灰之力的,

可是效果卻是長長久久的,

何樂而不為呢?

 

了解快樂的來源,

避免過多的迷思,

讓自己練習 得到真正的快樂。

 

本文 擷取自:

《練習,讓自己更快樂》

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   出版社:久石文化

更多詳細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此文為 CMoney 編輯群 精選好書分享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吳康瑋 )

 

久石文化

久石文化

我們深信一個社會的進步,除教育上的普及外,知識的流通也是形成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讀者如果能夠掌握新的知識趨勢,不管在工作上和生涯規劃上,一定有莫大的助益。出版社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資訊平台,把知識推介到讀者面前,所以出版好書也成為我們的責任,期使做到「延伸知識邊界,提昇社會文化」。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puballb/books/?pubid=longstone&loc=P_001_004

我們深信一個社會的進步,除教育上的普及外,知識的流通也是形成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讀者如果能夠掌握新的知識趨勢,不管在工作上和生涯規劃上,一定有莫大的助益。出版社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資訊平台,把知識推介到讀者面前,所以出版好書也成為我們的責任,期使做到「延伸知識邊界,提昇社會文化」。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puballb/books/?pubid=longstone&loc=P_001_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