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 不要只想著「代工」!經濟 一直沒有進步,就是「這些事」影響的...

  • 2016-07-13 16:48
  • 更新: 2018-07-17 09:30
  • DDG, 專欄

台灣人 不要只想著「代工」!經濟 一直沒有進步,就是「這些事」影響的...

(圖/shutterstock)

作者:史孟康 Mark Stocker,DDG執行總監

 

「工業4.0」

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詞

蔡英文就任在即,

她提出的五大創新研發產業,

橫跨綠能、亞洲矽谷、生物科技、

國防產業、智慧機械等科技藍圖,

其中的「智慧機械」

其實正呼應了國際上火熱的「工業4.0」議題

(由德國首次提出,以大數據、物聯網、

服務網、網路安全為四大支柱),

可以預料,

這將是新政府啟動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要做「工業4.0」

的 領導者 還 代工者?

仔細閱讀蔡英文

對於智慧機械創新產業計畫的發表談話,

可以發現,她是將機械產業作為台灣投入航太、

精密醫療、物聯網等領域的製造支持者,

且將「工業4.0」當作機械產業升級的必經過程。

 

作為一個 協助上百個台灣企業建立品牌的策略顧問,

我想提醒 新政府與所有關注「工業4.0」的產業人士,

在現階段,台灣應該優先思考策略面問題:

我們要做「工業4.0」的領導者,

還是「工業4.0」的代工者?

 

如果老闆的目標

仍是接代工訂單...

這是一場嚴肅的選擇。試想一下,

如果台灣的鈑金、鑄造等金屬加工廠,

滑軌、螺桿、控制器等關鍵零組件廠,

以至於整機的設計製造廠,都成功升級為智慧工廠,

大台中地區變身為理想的「智慧機械之都」,

但是老闆們的目標仍然是接代工訂單,

在意的是工廠能做多少件產品、賣多少件貨物,

那台灣要怎麼擺脫代工的未來?

 

了解海外市場,領導國際對話

台灣已經到了需要劇烈轉變的時刻,

領導人與企業主應該要有更高的企圖心,

讓提出「工業4.0」概念的德國人,

都願意把台灣當作強勢競爭對手。

 

 

學習德國

深入市場,了解需求

怎麼做?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海外市場。

全球的工具機領導者是德國,

它的市場分布在中國大陸、美國、歐洲等地,

德國公司一定會到這些地方設立分公司,

同時在各國的工具機展覽或論壇上演講,

他們做到真正深入市場,先了解市場需求,

再回過頭來構思解決方案,

提供後續服務並研究下一代需求,

這是為什麼德國人優先提出了「工業4.0」的構想。

 

很可惜,

以上這些都不是台灣企業擅長的事,

台灣以代工產業為主,但使用者分布海外,

遠離管理團隊的經營視野,

照理來說,想把產品成功賣出去,

就應該要了解海外市場,

偏偏台灣企業很少深入了解其他市場需求,

經營者多半注重成本管控與價格競爭;

台灣的生產者很厲害,

能做到高良率、低價格,有本事接到很多訂單,

而且只要客戶要求,

我們就遷移到更低成本的國家設廠,

這是一條走了數十年的老路,

但卻很有可能讓台灣的「工業4.0」,

繼續停留在代工的位置。

 

 

若要成功

須全面打破既有思維

台灣若要將「工業4.0」變成全新的產業願景,

政府、企業主、專業經理人、投資人、

市場研究人員全都得打破以往的思維;

假設「智慧機械創新產業計劃」做得不錯,

下一步,台灣更需要通盤的國際行銷計畫,

讓全球人士一提到「工業4.0」,就能聯想到台灣。

 

爭取話語權,建立國際形象

我接觸過的企業老闆們,

大多喜歡低調地做事,

徹底實踐「悶聲大發財」的中華傳統,

因為要把舞台讓給品牌,

代工廠不需要上台高調宣揚自己有多厲害。

 

但台灣若想在某個產業裡佔到一席之地,

實力與形象其實是一體兩面。

 

需全面提高能見度

就以機械產業來說,

台灣其實已經建立完整的聚落,

那要怎麼讓全球人士一提到「工業4.0」,

就能聯想到台灣?

這時候,所有的機械產業都必須站出來,

到全世界有關「工業4.0」的活動、展覽、

專業雜誌上露面;想像一下,

如果專業展上演講的講者來自於德國、

日本、瑞士,甚至是中國,

唯獨台灣長期缺席,

那還有誰會覺得台灣是重要角色呢?

至於誰能代表去講、講什麼內容,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進入「工業4.0」

需完整且持續的行銷計畫

如果新政府真的希望

台灣能在「工業4.0」時代中建立國際領導地位,

就需要一個完整且持續的行銷計畫,

試著站在國際市場的角度看台灣,

到國外去標榜、去喊聲,

千萬不要傻傻地站在原地往外看,

我相信如此台灣才有機會

在這個市場找到自己獨特的位置。

 

 

本文由 DDG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DDG

撰文者DDG

DDG自1994年開始,便運用品牌銳變™流程,協助企業聚焦,讓市場看到其不凡之處,在劇烈變化中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