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技職學校畢業,
會比大學畢業專業對口嗎?
轉眼又是一屆學生畢業了
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們
是否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呢?
所學的專業在工作上根本用不到?
在校成績高跟職場表現其實沒甚麼關聯?
還不如當初去念技職學校,
又一技之長來的好?
念大學、還是念技職學校
一直以來都是家長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人說應該擴大技職教育、
學生才比較好找工作...
但...真的是這樣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其實...
擴大「技職教育」
未必能解決問題!
學校的類型不是重點,
「教師的專業」才是問題所在...
大學生所學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
於是許多人就歸咎於當年
「大量增加大學而減少技職學校」的政策,
並認為反其道而行的
「減少大學、擴大技職體系」
就是有效的解決方案。
但我認為學校的屬性歸類不是重點,
學校裡教師的研究方向與專業取向才是關鍵。
這可以從 4 個角度來討論:
1. 現在的產業,
更缺實際「解決問題」的人
實際動手做 當然重要,
但能運用理論知識的人更被需要
但在當前產業與技術環境下,
產業除了需要操作機器的人員之外,
可能需要更多有能力運用學理
設計產品、機器、流程與制度,
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換言之,
未來產業職場上所需要的中基層人員,
和幾十年前技職體系所培養的,
可能已大不相同了。
2. 學生總不會一直研究高深學術
企業更希望找優秀的大學生
在工作幾年後升任高層主管
普通大學甚至「頂尖大學」的畢業生,
難道都要終身研究高深學術,
永遠與實際問題保持距離嗎?
事實上,
我們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
憑著他們的學理基礎
進入產業來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並在若干年中基層歷練後,
再擔任高階的職位。
3. 教師的能力取向很重要
老師是學術型、或實幹型
對學生的影響最大
學生所學必然與教師的
專業能力取向密切相關。
教師如果有能力解決實務上的問題,
或其研究成果能應用在產業上,
則其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肯定比較高;
如果教師專心於高深的學術研究,
則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的興趣
及專長也多半在類似主題的學術研究方面。
4. 大學裡有很多實幹型教授
而技職學校也有純理論的老師...
目前普通大學裡的教師,
有不少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並接受企業界委託,
從事實際課題的研究;
然而也有一些技職院校教師的
研究方向十分「理論」,
其專長未必在產業界可以真正發揮。
可見得學校的名稱屬性並不重要,
教師的專長、研究興趣、專業能力
才是畢業生能否在產業中發揮的影響因素。
我們應讓學生多接觸業界
讓他們的學術素養被運用在職場
有人認為大陸許多大學教師,
在解決產業實際技術問題方面很有經驗,
原因之一是其所任教的學校自行開設公司,
從事產銷或對外提供顧問服務。
為了創收,教師不得不在這些方面長期投入,
因而累積了經驗以及
憑學理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為了鼓勵大學教師了解業界需求、
提升他們對實務問題的興趣與能力,
或許不必做到這種地步,
但在高教政策上,
至少應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接觸產業界,
以了解後者的經營現狀及技術瓶頸,
並努力憑藉其學術素養為業界提供服務。
而教師,才是連繫
「業界」與「學校」間的重要橋梁
在此一過程中,
教師的知能肯定會朝這些方面進步,
將來企業界遇到技術問題
也可以從大學獲得大量支援;
學生所學及心態也會更符合業界的需要,
「學用脫節」的問題才會漸漸解決。
教師的研究方向與產業脫節,
才是學生「學用脫節」的主因
反過來說,
如果大學教師的研究方向、
專長以及心力完全配合國際尖端的學術發展,
對本國產業的現狀與問題
沒有機會也沒興趣去了解或解決,
則其教導的學生進入職場後,
當然要自行摸索很久才能發揮作用。
在工學院、商管學院,
以及許多以培養專業人才
為主要目的的專業學院,
此一道理應該都相當接近。
學校裡,很多課都不是看「教什麼」
而是看「誰教的」啊!
沒有沒用的課,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 投資誌 的精彩內容
歡迎將我們 加為好友 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