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輪班 小心糖尿病找上你...4 種職場惡事正慢慢侵蝕你的生活!通勤時間太長還會提高離婚率!

通勤時間

 

【我們想讓你知道】

現代人在工作上的壓力其實比你想像的大!你知道嗎?通勤時間也會影你對工作的壓力承受,進一步更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甚至家庭生活!到底該挑選什麼樣的工作,才能在生活和身心靈當中獲得平衡?讓我們用「大數據」告訴你!

 

文 / 鈴木祐

 

一週輪班三天就會打亂生理時鐘

讓我們快速看看有哪些職場惡事會傷害身心健康。基本上,時間混亂可再區分出以下子分類:

  • 輪班制
  • 長時間通勤
  • 長時間工作
  • 工作與生活失衡

上述幾項都會對身心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讓我們先從輪班制來看。依據 2014 年針對 2 萬名勞動者進行的統合分析,必須不定期於深夜或早晨值班,一週需要輪班三天以上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工作朝九晚五的人高出 42 %,膽固醇和血壓的數值也高出許多。其他研究也顯示,一年須輪班 50 天以上的人,大腦功能測量分數大幅降低,跟同年齡層的人相比,其數值平均衰退了 6.5 歲。

輪班對身體最嚴重的傷害,就是打亂生理時鐘的規律。我們的身體為了獲得適當的休息,內建了會在日落時分泌荷爾蒙讓我們想睡覺的機制。但工作是輪班制的人,因為生理時鐘紊亂,睡眠品質下降,對心理與身體都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很多輪班制工作都與維繫社會民生的運作息息相關,就這個意義上,這類工作對社會非常有貢獻,但另一方面,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也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因此,有無輪班可以說是選擇工作時必須考量的重點之一。

 

通勤時間長,容易發胖、離婚

搭乘擠滿人的電車,除了壓力還是壓力。應該沒有人喜歡長時間通勤吧。這幾年的調查數據也指出,通勤時間越長,人生越不幸。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經濟學家布魯諾·費萊發表的論文。費萊分析 1985 年 ~ 2003 年所做的幸福度調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年收入必須增加 40 %,才得以彌補長時間通勤所帶來的壓力。」比方說,年收入一百萬元的人,至少要漲到一百四十萬元,才得以彌補長時間通勤所帶來的痛苦。

加州大學分析了十萬人的健康數據,也得到了同樣的發現:通勤時間越長的人,不但比較肥胖,就連離婚率也比較高。長時間通勤也會影響你的身材和婚姻生活。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長時間通勤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危害所致。

布朗大學的研究團隊推測,通勤時間每增加一分鐘,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下列風險:

  • 運動時間平均減少 0.0257 分鐘
  • 睡眠時間平均減少 0.2205 分鐘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之數據,台灣人的通勤時間平均來回是 38 分鐘,概算下來一年大約會消失 36 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一旦到離家遠的公司上班,沒那麼簡單說搬家就搬家,因此通勤時間也是找工作時必須確認的要點之一。

針對長時間工作和健康風險的關係,以具體的數值來說如下:

  • 一週工作時間 40 時以下,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 一週工作時間為 41 小時 ~ 48 小時,腦中風發作的機率提高 10 %
  • 一週工作時間超過 55 小時,腦中風發生率提高 33 %、心血管疾病提高 13 %、糖尿病提高 30 %。

以上數據是收集了歐洲、美國、日本等國約二十二萬人次的數據,追蹤調查約八年所得到的事實。

世界各地的數據都有相同的傾向:一週工作超過 40 小時,身體健康會開始拉警報;一週工作超過 55 小時,身心狀況會明顯地開始崩壞。日本的勞動部將「過勞死亡線」訂為一個月加班超過 80 小時,但其實在更早的階段,早死的機率就提高了許多。這些問題,只能從平時預防壓力開始做起,還請多加留意。

 

當事人對假日工作的壓力毫無自覺

依據前面的統合分析,時間混亂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就是工作與生活失衡。把工作帶入私生活的工作方式,其不良影響比吸二手菸要來得糟糕。

公私不分的壞影響,許多數據都可以提供證明。以兩千六百人為對象,持續五年的追蹤調查顯示,未區分工作和私生活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公私分明的人高出 166 %,焦慮症發作的機率也會提高約 174 %。另一項以兩千人為對象的研究也顯示,回家後繼續工作的人,幸福度會下降 40 %。

工作與生活失衡是身體健康惡化的原因,不證自明。當工作侵蝕私生活,壓力當然就會暴增,想讓身體維持正常運作且獲得滿足,一定要休息。但問題是,光是在私生活中思考工作的事,就會讓我們的幸福度大減。

讓我們來看英國一項針對工作與生活平衡所進行的研究。研究團隊詢問金融業的商務人士:「平時會把多少工作帶入私生活?」然後使用專用的壓力測量器,記錄他們的壓力指數。兩個月之後,從收集到的數據得到以下事實:

  • 假日或下班後只要思考工作的事,壓力指數就會顯著增加
  • 運動或按摩等也無法減緩思考工作所帶來的壓力
  • 即使身體對壓力出現了反應,大部分的人卻回答「我並未感受到壓力」

最可怕的應該是最後一點,比方說,只是在週日想了一下「對了,那份資料後來怎樣了……」,壓力就會不知不覺損害你的身心健康。當事人的個性也是一大問題,所以無法一言以蔽之,但至少要盡量避免進入「假日主管也會聯絡公事」、「認為休假工作是理所當然」的公司。

 

更多職場生活,好文推薦你:

 

本文摘自《換個工作,更好嗎?: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作者:鈴木祐、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

CMoney精選

撰文者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