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相信所有人都曾因為對工作、公司不滿而考慮「換工作」。 但年過四十還這麼想,是不是太遲了?快把這過時的想法放下!雖然大部分公司員工年齡層呈現「倒金字塔」形狀,但也有不少公司呈現「紅酒杯」形狀,代表他們很缺有經驗的「中年」階層,但你滿足他們的缺嗎?又該如何滿足呢?
文 / 大塚壽
「 35 歲後轉職無望論」已經過時!
1970 年代出生的日本人,社會上俗稱為「下下籤世代」。由於這個年代的出生人數特別多,考試競爭相對激烈,導致一大票學生考不上理想大學、擠不進理想公司,只得含淚飲恨。而且這一代人找工作時,恰逢泡沫經濟破滅的「大冰河時期」。本來就是公司正職人員的話倒還好,如今已成社會問題的大量「約聘員工」多半都是這一代人,可謂社會局勢下的犧牲品。沉重的話題暫且打住,接下來我們聊些正面的。
大冰河時期,各企業減少雇用新人員。可想而知,這導致你在公司裡頭找不到半個和自己相同年代出生的人。也因此現在各界對於四十歲人才的需求,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35 歲後轉職無望論」已經是昭和或平成中期時代的都市傳說了。
當今許多企業的年齡結構呈現「倒金字塔型」,即年齡層愈高,員工數愈多。不過也有很多公司呈現「紅酒杯型」,也就是只有 40 ~ 49 歲這個年齡層的員工特別少。換句話說,任何一間公司都很缺四十歲的員工,所以只能尋求有意轉換跑道的人來填補這個坑。
當面和人力仲介聊聊
根據以上前提,我推薦各位可以嘗試「為轉職認真做一次準備」。不論你對公司是否不滿或有無轉職的念頭,總之先別急著拒絕,試著認真思考轉職問題,並實際行動看看。因為這麼做,可以看見自己真正的「市場價值」。
先上人力銀行網站註冊,看看自己的年齡、經歷、業種等條件下有哪些職缺。有些人在人力市場上明明有年收一千二百萬日圓的價值,待在現在的公司卻只拿六百五十萬日圓。也有人剛好相反,在人力市場上價值六百五十萬日圓,目前卻領了將近一千萬日圓的年薪。
曾於大型組織擔任過主管的人、擅長溝通的技術人員、懂英文的技術人員、精於和特定國家做生意的人、 IT 業專案經理或系統審查專員…你可能會驚訝,這類專業人士在人力市場上的評價遠比預期來得高。
你甚至可以實際前往人力仲介公司,和負責的人員聊一聊。重點在於多跑幾間仲介公司,而且要專挑規模夠大的、專門找管理階層的、負責特定業種的公司。從事這些活動時,也可能找到你真正想做的工作。我就認識不少人四十歲以後選擇轉職,待遇也隨之大躍進。
專心從事「能提升價值的工作」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唯有掌握此點,才會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涯何去何從。撇除轉職與否的問題,知道自己在市場上很有價值可以建立自信,如果價值不高,也知道只要努力提升價值就好。
這時我們必須了解「滿足什麼條件才能提升市場價值」。如果需要英語能力,就去學習英文。如果需要「主導專案的經驗」,就自告奮勇接下工作。換個方式說,四十歲之後應盡量迴避無法提升自己市場價值的工作。時間有限,必須「專挑能提升自己市場價值的工作來做」。
最後跟各位分享,其實大多數人換工作時,最後獲得的條件都會比一開始調查的優渥許多。市場價值終究是由供需雙方共同決定,所以不必太悲觀,兀自認定「自己的價值比想像中的低」。不過從事轉職活動時請務必謹慎行事,太過張揚容易遭人提防。調查過「自己可以勝任年收多少的工作」,就能擬定未來的工作方針。
更多職場心法,好文推薦你:
- 「我老了,又怎麼樣?」有一種成熟是:在不斷攀升的年紀中,享受做自己的灑脫!
- 人際相處四大爆點「斬斷離」,心中長滿刺的人,生活只會越來越差…
- 讓人更喜歡和你說話,你應該知道的「6:4」對話黃金比例!
- 「為了維持婚姻,所以我們休婚了」夫妻分居後,她才看得清 原來婚姻的問題在「分房」
-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看對象,門當戶對很重要!資深人資何則文:你太「優秀」,公司反而不敢用…
本文摘自《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作者:大塚壽、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