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如果自己的個性急躁,經常和身邊的人起衝突,那生氣時最好能先在心裡默數「一、二、三」後再開口說話。這樣做有助於穩住情緒,同時也能減少說錯話或做錯事的風險。
文 / 金惠男
等一個月後再離職
韓國法院在申請離婚協議時,有三週的考慮期,用意就在於減少衝動離婚的案例。而這種做法也證明的確有效果。所以當你覺得在職場上受到不平等待遇,或是對公司失望而想辭職時,最好能等一個月後再提辭呈,這一個月的時間至少能夠防止因為情緒衝動而做出決定。
每當聽到有人說想辭職時,我就會告訴他:「辭呈隨時都可以提,今天、明天,或是一個月後……只要在網路上下載一個格式,打幾個字上去就完成了。不過辭呈一旦提出,就很難再收回。當你提辭呈時,上司最先想到的就是要如何安排你離職後的接任工作。所以請再考慮一下,為什麼要離職?離職後有沒有規劃?離職後會不會後悔……」
通常說完之後,有半數以上的人都會把辭呈收起來。無論做什麼決定,都不能因為情緒上的一時衝動,尤其是重要的決定,更應該在充分思考之後,再好好地冷靜判斷。
想離職-人際關係的問題
辭職的理由當中,排名第一的是人際關係困難。如果你也被這個問題困擾,就有必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舉例來說,如果是因為上司的個性而造成你的困擾,可以向其他同事或是比你早進公司的人學習如何應對,萬一真的無法接受對方的個性,不妨先想清楚為什麼公司會提拔那種人當主管,再來做決定。
但是撇開特定的人不談,如果是和所有人相處都會格格不入,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依賴心較重的人會希望別人能包容自己,這種人無法適應職場上冷漠的契約關係,總覺得職場是個只知道賺錢和壓榨員工的恐怖地方;自我理想較高的人則是難以忍受惡劣的職場環境,他們覺得職場已經扭曲,而且專門製造沒有價值的商品;至於自卑感較重的人,常會把自己不足的部分歸咎為職場環境或是上司的錯—所謂上司,就是將自己的無能卸責給下屬的人,職場則被抱怨為是監視員工的無情場所。
在來得及之前多加強及解決
如果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就算換工作也沒用,因為相同的問題還是會重複發生,換工作只是讓傷害更深罷了。此外,換過太多工作還可能被貼上社會適應不良的標籤,所以當務之急並不是辭職找其他工作,而是應該先解決目前在職場上所碰到的問題。除了人際關係之外,近來也有不少人是為了想去國外留學,或是為了想從事更有保障、待遇更好的教職或公職,而辭職重新開始念書。
如果你也考慮這麼做,建議你先仔細分析以下幾個問題: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再念書?這是不是因為不滿現在的工作而草率做出的決定?還是因為懷念那段可以依賴父母、只需要專心念書的學生生活?考試上榜的機率有多高?如果落榜了,有沒有其他備案?
離職是逃避還是真的有理想?
最後還要再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了一個沒有把握上榜的高難度考試而辭職,這樣對自己到底好不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不是只為了想逃避痛苦又落魄的現實……說完上述這段話,我想再補充說明:「如果你用準備考試的一半努力投入現在的工作,你的職場表現一定會更成功,經歷也會累積得更快。」
要是聽完這些話,你還是執意想離職,那我就不會再勸你了。既然是深思熟慮後所做的決定,從現在開始就別再回頭觀望。後悔只會讓人更猶豫、更沒自信,所以只要下定決心,就要加速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更多議題討論,好文推薦你:
- 我工作 X 年,還要屈就這點薪水嗎?來自現實社會的觀察:很遺憾,經驗愈多,你的 起薪 恐怕愈低!
- 當乖兒子就有錢拿!他 9年沒考上 公務員不痛不癢,父母爭論:該繼續考嗎?專家戳破困住一家人的謊言..
- 不只軍公教、勞保瀕 破產,國民年金 也愈破愈大洞!欠費率高、民怨頻起..到底為何要繳?一篇文詳解
- 他面試必問求職者「想買房嗎?」只有這種回答能過關!專家直呼不公平...主管用人心得大公開
- 以租代買 2案例 >> 他 27歲的現金流策略:拿 200萬頭期款做 定存股,股息再來補貼房租!
本文摘自《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作者:金惠男、出版社:大田出版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Y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