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職缺蒸發、求職期不斷延長…公關教母 丁菱娟給「最慘求職季」的 2 大建議

疫情之下,職缺蒸發、求職期不斷延長…公關教母 丁菱娟給「最慘求職季」的 2 大建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事】

去年(2020)因為遇上了新冠肺炎肆虐,在嚴峻疫情下畢業的大學生們因此面臨求職困難的窘境。職缺本就少之外,還得要面對國外大批回台的留學生,也都投入了找工作的行列,其機會可說是僧多粥少。

 

文 / 丁菱娟

 

遇疫情畢業生 求職困難重重

兩位之前我在大學教書的學生回來找我,討論找工作的問題。一位 A 同學剛當完兵回來正面臨找工作的困境。另外一位 B 同學剛辭掉前一份工作,也在迷惘的尋找下一步。這段期間他們都面臨了疫情嚴峻的考驗,工作機會減少。大部份企業新人招聘凍結,或是縮減人力,保守以對,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加總起來,還要面對國外大批回台的畢業生,也都投入了找工作的行列,其機會可說是僧多粥少,因此今年想要在台灣找一份全職的工作對年輕人而言真是難上加難。這兩位同學們找工作已經超過四個月以上了,至今仍然困難重重,投了履歷有回應的企業少於十分之一或更低。這讓他們在信心上打擊頗大,對於未來憂心忡忡。

 

先歷練、累積能量!

A同學面談了幾份工作沒有下文,好不容易有一家願意僱用,卻是薪水太低,工作量大,他頗猶豫是否該繼續等待更好的工作。我給他的建議是,如果不會太討厭這份工作,就先去做再說,與其等待浪費青春,倒不如先去歷練,累積能量,真的不喜歡再換。先將自己空白的履歷經歷添上一些記錄吧,一張白紙的履歷是很難獲取青睞的。我跟他說,現在你沒有本錢去爭取薪水,必須等到用了有能力之後,而這份工作就是歷練你的機會成本。B同學做了兩年助理導播之後,無法持續原來的工作,在朋友邀約之下想改行做燈光,對於他而言等於是跨界重新開始。我請他思考如何連接前兩年的經歷到下一份工作,這樣工作的資歷才有辦法連接成為資產。

化被動為主動

談完之後我的心情其實很沉重,年輕人如果一直找不到工作,久了之後時間一拉長很容易磨損他們的熱情和信心,會喪失對人生的期待,導致負面循環,這是一定要避免的。人生剛起步一定要保持活力和積極的能量,所以我建議他們在這段期間無論如何不要讓自己閒著,一邊持續丟履歷表找工作,一方面想辦法加入社會脈動的行列,打工也好,加入社團組織也好,持續學習,線上、線下課程多多去參與,拓展視野與人脈,絕對不要只是在家睡到自然醒,被動的等待工作。

經營自媒體 創造自我品牌

文科的找工作本就比較難,但喜歡文學、藝術、攝影等的人,可以開始寫作或創作,經營自己的自媒體,或者拍攝影片上傳,讓自己興趣的專長變成一種持續的創作,在自媒體平臺上持續耕耘,儘量讓大家看見,這對於經營個人品牌有很大的幫助。或者也可以在網路上募資,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就有一個朋友在網路上寫下自己的夢想企劃案,成功募集資金製作了第一項產品。

 

持續學習 不容小覷

這段期間的年輕人很容易迷惘,對自己失去信心。其實人生拉長來看,這可能是短暫的谷底,但一定要讓自己維持絕佳的狀態,等待機會到臨。做好時間管理,保持著運動的習慣,創作、學習、旅行、社團、閱讀、接觸人群、和自己對話,持盈保泰,讓自己的活力和能量處在健康的狀態,千萬不要有懶散的狀態出現,失去和社會的鏈結。要有信念,相信自己可以,然後持續學習,這樣特質的人我相信正是企業所需要的,能夠如此我相信那個適合的工作應該不遠了。

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活力和創意不可小覷,處處充滿了創業和轉變的可能性。雖然薪資水準沒有國外高,但畢竟幾個年輕人一起的創意和創業是一件可以快速成長的經歷。社會上也有很多鼓勵創業的平臺,只要有不錯的點子,這些平臺或加速器會媒合對的資源進去幫忙。今年雖然企業經營困難,所以對於沒有經驗的新鮮人而言要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我也想呼籲企業主在這樣狀況之下如果想要補充新血,請給今年畢業的年輕人一個機會。畢竟他們才是我們的未來,他們好,我們未來才會好。

 

更多職場面面觀,好文推薦你:

 

本文由 丁菱娟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 )

丁菱娟

撰文者丁菱娟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作家,世新及銘傳大學兼任副教授,同時也是台北搖籃計劃新創團隊的導師。 她創立的公關公司經由併購加入奧美傳播集團。累積了多年的公關行銷經驗,是台灣公關產業的意見領袖。曾獲2013年亞太區CMO 創業類的女性領袖獎。 至今持續在社群以及雜誌媒體有固定專欄,並在台灣及大陸出版書籍,砥礪職場年輕人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與價值觀及女性自主學習。 著有『專業與美麗』、『做事堅定,做人柔軟』、『你拿青春做什麼』與『無畏的膽識』等書籍。 連絡丁菱娟:http://www.facebook.com/TingO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