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送孩子去安親班、補習班,
雙薪家庭有其他解決孩子課後無人照顧的方法嗎?
主播夏嘉璐童年時放學總是一個人待在家,
她深知雙薪家庭下成長的無奈與孤單,
於是現在有了三個孩子的她為了不重蹈覆轍,
她找到了安親共學團體,
不僅解決課後照顧,
還讓孩子從小培養學校內缺乏的溝通力與領導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媽媽經
「媽媽經的粉絲朋友大家好,
我是主播夏嘉璐,
今天很高興要來跟大家聊聊什麼是安親共學團。」
目前也擔任正在帶 3個女兒放暑假的忙碌媽媽,
夏嘉璐在鏡頭前依然展現自信、大方的微笑,
著實讓人難以想像,
童年時期的她,其實是一名孤單的鑰匙兒童…
雙薪家庭的無奈,我懂,
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孩子放學了,但是父母還在上班,
偶爾來得及接孩子下課,
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
小學時期的夏嘉璐,父母忙於工作,
她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
如果忘了帶鑰匙,
就自己坐在空蕩的公寓樓梯間,
等隔壁鄰居出現,讓她攀上相連的陽台進屋。
明明已經是30幾年前的事情,
鮮明的記憶猶如昨日重現—
在那個空無一人的客廳,等媽媽回家的小女孩,
坐在落地窗邊的木頭地版上,孤零零地發呆。
那個等媽媽回家的小女孩,
長大之後當了三寶媽,
同樣身陷雙薪家庭的難題,
夏嘉璐汲汲營營尋找「除了安親班以外的出口」,
某次她和其他家長聊天,意外聽說了共學團,
為了捍衛寶貝女兒只有一次的童年,
她馬上查找資源、詢問有意願的夥伴,
安親共學團於是誕生了!
(暑假模式啟動,休兩天假帶三個女兒去玩耍,來源:夏嘉璐臉書)
安親共學團是什麼?親師協力,
培養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
近年來,安親共學團的概念正在悄然成形,
有別於安親班,孩子如同沙丁魚似的擠在一起,
共學團的規格是一個老師帶4~6個孩子,
放學之後,孩子會先集中到一個「基地」寫功課,
基地可能來自於家長租用的室內空間,
或是學團成員輪流開放住家,
讓孩子學習當小主人、小客人。
完成學校作業之後,
學團活動就沒有固定的形式,
孩子們可能會去爬山、看展覽、
圖書館借書、作實驗,
學生也會在一學期的共學團中,
共同執行一個完整的計劃。
至於孩子完成哪些計劃,聽了讓人嚇一大跳!
夏嘉璐分享,她們孩子參加的學團,
曾經設計、製作以台灣史為背景故事的桌遊,
其完整度讓大人自嘆不如!
另一個學期,
孩子們在象山步道設計了全套大地闖關遊戲,
讓家長們揮汗如雨,認真玩了一下午。
甚至,還有別的共學團,
曾在暑假期間,由小學生們獨立完成全台環島。
現代人有不少是繭居族,
可能連出國訂機票都不會,
反觀共學團的孩子在7、8歲的年紀
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壯遊,
這是多難得的成長養分!
聽說,有家長當時跟車,
跟在孩子們的身後,
整趟環島旅程下來,家長淚眼婆娑感動不已。
人際關係與社交,
也是素養教育的一環
出社會之後發現「做人」是一門學問,
人際關係與溝通遠比成績重要。
比爾蓋茲、賈伯斯、彼得杜拉克
都曾推崇好的溝通能力是成功的關鍵。
一個孩子從小時候就能正確學習如何面對衝突、
尊重他人、展現同理心與領導力,
未來一定不可限量,
針對這一點,共學團營造了一個最有效的環境。
夏嘉璐說,「我們一直都像是共同的學習圈,
包含家長、老師都在這個圈子裡面,
家庭之間都會有一定頻繁的互動。」
不只是家長在孩子的課後安排上
有了更大的彈性、更多外援,
也有助於大人建立敏感度。
「敏感度是在於當我家孩子今天和別的孩子起了衝突,
我能夠曉得對方孩子是處於怎樣的狀況,
他本身是一個比較高敏感的孩子、
緊張的孩子、比較有防衛機制的孩子,
我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對方的孩子,
以至於我能夠帶領我的孩子,
在面對衝突的時候,更懂得在人際之間,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
你要怎麼更有智慧的處理。」
訪談影片中,夏嘉璐點出了共學共好的核心概念,
並非孩子要在國英數各學科上奪得 100分,
也不是每天緊迫盯人分配孩子的時間,
共學團由具有熱忱的老師與家長,
一同撐出一片具有歸屬感的造夢園地,
引導每一個特別的孩子,
突破制式化的教育體系,
從生活中培育自主學習的素養。
共學共好:最好的教養
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學習、越來越好
其實目前在台北市,共學團越來越多了,
剛開始大家也都是新手,不知道要怎麼操作,
怎麼找學伴、找老師,
夏嘉璐分享,
有一些基金會或協會能夠媒合同一個學校、
年級、有興趣想要組團的人,
「臉書也有很多社團或社群,
不這麼喜歡體制內的人,
就會在社團裡面問,
我們在哪一個學校哪一區,
在網路上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長,
這也是一個模式。」
夏嘉璐建議,如果父母聽完共學團的操作,
希望給自己的孩子釋放潛能天賦的機會,
可以先加入媒合的協會找老師,
等到家長熟悉上了軌道之後,
就可以自己獨立運作,
畢竟加入協會還是要繳交一筆費用。
「剛開始一定會碰到困難,
也無法一時找到完全符合家長或孩子需求的老師,
需要一段磨合的過程。」
夏嘉璐認為,重點就在於
「你多想要讓這件事情達成」,
在延續共學團的這五年以來,
她一碰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
每天都享受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充實,難以言喻。
成績雖重要,卻不是最重要的事;
陪伴孩子很重要,適時放手也同等重要。
站在教養第一線,父母固然辛苦,
但是孩子所展現出來的創造力,
如文字會生花,終將花開遍地,
朵朵綻放出最獨特的美。
媽媽經《專訪主播夏嘉璐》
更多好文,推薦閱讀: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Ann )
( 首圖來源 / 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