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的人無力主宰人生,為什麼 比爾蓋茲卻不一樣?微軟顧問:面對問題 別問「為何」,要問「如何」!

比爾蓋茲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據調查發現,全球有97%的人都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每天忙於應付不斷增加的「低潮」,而沒有多餘的時間與力氣為人生盡力。然而,比爾蓋茲、賈伯斯等知名成功人士,他們一天也只有24小時,卻能掌握成功的關鍵──把問題、想法、目標中的「為何」,用「如何」取代,自然就能做出改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理之路只有兩種錯誤⋯⋯其一半途而廢,其二從未開始。」—佛陀

 

文 / 查德.庫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你是固執的人嗎?你是否會堅持沿著自己一直走的路繼續前進?「他不是在講我吧?我才沒有問題。」你讀到本書時會不會這麼以為?朋友,抱歉了。如果你的人生不對勁,你怎麼會以為使用生鏽的工具箱裡同樣的舊工具(你或許有一堆工具可用)就能到達更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你起初使用那些工具,我表示尊重,但那些工具雖領著你來到人生的這個地方,但是否同時也阻攔你前往你想去的下一個階段呢?

仔細看看人生中發生的事情吧。你是用電動工具修水管嗎?如果使用的工具不對,還期望工具如常運作,儘管還是能做完工作,但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過程也辛苦。

 

「改變」永遠不嫌晚

你年輕時,人生待你不公嗎?也許你需要做不一樣的事情,創造出更正向的結局。你不喜歡自己人生的電影劇本嗎?那就改變場景、地點、劇本,重寫你的人生劇本,改成你想要的結局。

現在改變會太晚嗎?答案全看你而定。顯然這裡有個鴻溝,有樣東西在此時扯你後腿—你的才能,與所學的技能、獨特的DNA、與生俱來的天賦,都有著很大的差異。除非你已入土為安(我認為這不可能,否則此時我們就不會談這件事了),否則改變方向永遠不嫌晚。

 

思考下列問題是很好的起點

  • 我停留在此時此刻的所在之處,會付出什麼代價?
  • 為什麼我一開始會在這裡?
  • 是什麼擋了我的路?
  • 是什麼阻攔我把天賦付出給這世界?
  • 我不斷對自己說,我累得無法採取行動,為什麼?
  • 我不斷對自己說,我沒時間採取行動,為什麼?
  • 為什麼我害怕開始?

 

列出阻礙你前進的問題

你要先體會到那些阻礙的感受是你反覆告訴自己的說法,這樣前述問題的答案才會開始有了端倪。那些說法你已演練多年,複述起來已經很熟練了。

那些說法之所以有意思又很吸引人,是因為當中有一些事實,而你願意相信那些說法,或者說,起碼你假裝相信、努力相信。不過,這些其實就是你表現出來的行為罷了。

因此,你須觀察自己的行為。你的肢體語言是什麼?是姿態消沉、喘不過氣嗎?像傷心或疲累的人那樣腦袋垂下?還是像剛贏得奧林匹克金牌那樣走路有風?

你的想法呢?你總想的是那種帶來自主力量的問題?還是招致挫敗的問題?以下列出一些你腦海裡可能會浮現的幾個問題—

  • 為什麼我沒資源也沒錢?
  • 為什麼上司不讓我做「該做的事情」?
  • 為什麼我的配偶不在實質上支持我去做這些事?

(中略)

 

找出你最重視的東西

別問「為何」沒有活出夢想,要問自己想讓夢想成真,必須做什麼?你今天做的某件事「如何」能開始化夢想為真實?

接下來,看看你關注的是阻礙?挫敗?綁住你的束縛?你關注的焦點至關重要。到了現在,你應該已經列出心目中的重要價值觀。有句話說:「你重視什麼,別對我明說,只要透露你把錢花在哪裡,我就說得出你重視什麼。」畢竟那即是你關注的焦點所在。你要如何實踐價值觀?為什麼現在沒有實踐?

以下這些問題可用來探問自己的價值觀—

  • 那些價值觀呈現於你的「行動」嗎?
  • 那些價值觀呈現出「感激、回報」嗎?
  • 那些價值觀呈現出你對別人的「愛與連結感」嗎?
  • 你認為實踐這些價值觀很重要嗎?

以你的工作經歷當例子,你呈現的樣子應該要符合心目中的重要價值觀。你的出現是要振奮士氣嗎?你對人生中的這個人或這些人懷有感激之情嗎?你表現出的方式可以讓你給予他們服務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又憤憤不平,那就是在替自己表現不佳或不成功一事找藉口而已。

金錢也是同樣的道理,太多人依循著這條規則:「我賺到X 元就會開心了。」如果這條規則跟你的價值觀相互扞格,會發生什麼事呢?萬一要賺到 X 元必須非常努力工作,犧牲掉你打算跟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或者讓你無法把時間花在真正熱愛的嗜好上,該怎麼辦呢?

 

想改變人生 別問「為何」要問「如何」

尋常的思維模式是提出「為何」。為了必須要做的事情,須放棄想做的事,為何應該這麼做?然而,提出「如何」的問題則有可能帶來結果,這點我們卻不明白。要打造出和諧的橋段,讓每個人一起演奏,創造出美好的交響樂,如何才能辦到?賺到足夠的金錢支持自己並投入你想在人生中體驗的事情,如何才能做到?過著你喜愛的人生,如何才能辦到?

成功的企業家,無論他的背景、年齡、性別、資格、經驗是什麼,多半都明白一點—有成效的業務發展策略只不過是等式裡的一部分。他們都很清楚大多數的成果來自於有自主力量的心態,這樣才能堅持完成並應用策略,藉此獲得成長。然而,一堆人看不到這點的重要性。《生產、行銷、上市》(Make, Market, Launch IT)的作者麥克‧高尼斯則表達了這一點,他表示:「我實在太累了,等我回到家,就沒力氣處理自己了。」於是我明白了!較有成效的策略或許是這樣的—把順序顛倒過來,一天的開始先處理自己,然後再去處理別的事情。

於是這又回到了拿破崙‧希爾提出的基本問題:「為了獲得想要的結果,你願意付出什麼?」為了有所收獲,你願意付出什麼?也許這就表示要提早四十五分鐘起床,花時間在自己身上。

 

一天的開始,請先聚焦於你自己

在一天開始前,請自問:「我今天的使命是什麼?我覺得今天最好的部分是什麼?」想不出答案的話,請等到想出有力的答案,再開始一天。你那段時間要做什麼呢?也許是祈禱、靜觀、體能鍛鍊,也或許是實踐夢想的時機。之後,就能繼續度過這一天剩下的時間,出門去面對這個等著你行動的世界。一天結束後,可以提早四十五分鐘上床,這樣便不用減少休息的時間。

你是擁有才能的,而這全都歸結於心理狀態,你眼中的事件與原因,你對此賦予了什麼意義?聆聽你正在使用的隱喻:「我做不到、我累了、我筋疲力盡、我努力工作,應該休息⋯⋯」、「太重了,我好像被一大堆的磚頭壓著。」你預設的這些回應話語是不是無法促使你採取行動?那麼換種方式吧,使用有力量的隱喻,改變意義與用語。如果能這麼想著:「這橋樑可帶領我邁向富裕的未來。」當中的力量該有多強大啊。

 

所有夢想都在舒適圈以外的地方

我知道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這又回到那句老話了:「只有在英文字典裡面,『成功』(Success)的位置才會排在『努力』(Work)前面。」所有夢想都在舒適圈以外的地方,我們為達夢想而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過得不舒適。不過,實踐的方法很簡單。為了讓你的夢想獲得成果,你要做的只有養成習慣並始終運用。

沒錯,這需要真正的紀律與實際的努力,別忘了,你還能讓這個過程變得好玩。你可以用有趣的方式,激發自己成長。因為大多數回憶發生之時,你往往會記得那些值得做的事情。

 

自我練習

1. 回答本節內所有的問題,確認你找到自己的價值觀了嗎?

2. 把對問題或目標的「為何」,改為「如何」,然後逐步解決它。

 

閱讀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這輩子只能平庸過日子?》作者:  查德.庫柏 / 出版社:方言文化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Planet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方言文化

撰文者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在地與全球多元創新智慧的傳續者。 「方言」,非單一標準的言論說法,而為在地多元文明的自然演化,扮演著傳遞世世代代智慧的媒介角色。「考九服之逸言,標六代之絕語」,西漢儒學家揚雄耗窮三十年之功遍訪九州始成《方言》一書,祈能留存在地的論述、文化與智慧,於是我們以「方言」作為名字,用以牢記如此弘願來自勉。 「方言」,更是全球異地不同的語言,有著獨特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結構,以不同的歷史持續演進。十九世紀中國設立「廣方言館」,聘儒紳和傳教士教習世界各國語文與知識,旨在培育具有近代學識的人才,進而養成了影響世局的能人智士。因此,我們更以「方言」為名來紀錄與追隨仿效這個史實,企圖以全球智慧打造知識台灣。 「方言文化」用心蒐羅全球的創作價值內容,勉力扮演讀者眺望寰宇文明的窗口和探查在地智慧的蹊徑。我們汲汲深入理解每一個知識閱讀的渴望、需求,運用專業的出版本事,努力向創作者求取問題的解答、知識技能與珍貴的生活體驗,以華文出版模式傳續「典範型式」、「前瞻思考」、「雋永掌故」、「革新技能」和「心靈體悟」,讓人們能夠藉由方書之言得以啟蒙,得以滿足,得以提升,這是方言文化出版公司創立的宗旨與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