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心態,決定你有多少 價值!

你的 心態,決定你有多少 價值!

(非當事人,純屬示意)

 

作者: 威廉.尤瑞

 

「誰該真正為我們人生負責?」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卻常常難倒我們。

儘管理智上知道,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言行、甚至反應負責,

但當我們檢視人生時,

往往會納悶自己為何來到此刻的處境,

然後照例發現答案是來自外在因素:

「我現在的生涯規劃之所以不如預期,

是因為我的主管討厭我,不讓我升官。」

「我沒辦法去旅行,因為我沒錢。」

「我現在住在這裡,

而不是在我嚮往的城市定居,

是因為我家人強迫我要留下來,

不讓我離開。」

換句話說,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們心甘情願;

所有的錯都要歸咎於某人或某個外在環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人生的際遇

只有自己能負責

這讓我不禁想起山姆。

我這位年輕的朋友老是發生車禍。

一開始,他撞毀了家裡的休旅車,完全沒法修

接下來遭殃的是家裡的吉普車

然後是他自己的車子。

幸好,連他在內,都沒有人受傷。

但每次出事,他都怒氣沖沖,

把發生車禍的原因歸咎於外在環境超出他的掌控 —

 是因為對方的錯、路況不好、交通號誌太暗。

 

肇事的責任從來不在他身上,

他也對此深信不疑。

一連串的車禍,加上他缺乏責任感,

讓他的父母憂心忡忡,

家裡因此氣氛緊張,衝突不斷。

經過近距離觀察自己,

傾聽內在的需求之後,

山姆終於醒悟,

他之所以陷入重複出車禍的模式中,

或許與他暴衝式的駕駛風格有關。

他愈深入探索,

就愈明白這種橫衝直撞的習性

源自遭到壓抑的不安全感與怒氣。

 

他開始接受那些情緒,

此舉讓他對自己的駕駛方式

與車禍事故負起責任,

即使有些車禍真的是意外。

或許,最重要的是,

他終於領悟他得為自己的人生與所有際遇負責,

而且只有他一個人能負責。

 

一旦他以這種方式與自己達成共識,

他就能與父母達成共識。

而且,不令人意外的是,

一再出車禍的模式完全停止了。

這就是自我負責加上自我了解的力量。

少了自我負責的自我了解,

就可能會陷入自憐的危機。

少了自我了解的自我負責,

就會淪為自責。

為了與自己達成共識,兩者都不可或缺。

正如山姆的故事所示,

站在自己的立場,能讓你了解自己,

然後為自己的人生與行為負責。

 

 

為人生負責與自責

是不同的兩件事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意味著你的失敗與過錯、

成功與力量都屬於你。

這麼做需要誠實與勇氣,

但唯有如此,你才能說

你是真的站在自己的立場。

就像穿上完全合腳的鞋子一樣,

鞋子上的一切,包含破洞,全都屬於你。

 

雖然人們往往將自我負責

與自責混為一談,

但這兩者其實完全相反。

當你自責時,你會往回看,批判過去:

「我在工作上真是失敗啊!」

而自我負責基本上是向前看,

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要怎麼做,才能打造成功的事業呢?」

 

如果我們的人生是場戲,

我們也許當不成編劇,

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導演。

我們可以自由詮釋這齣戲,

選擇要扮演命運的受害者,

還是命運的掌舵者。

不論我們的遭遇是不是出於意外,

我們都是自己人生中的決定性因素:

有時候,我們或許無法選擇自己的際遇,

但我們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

 

如何看待人生的境遇

決定你人生的樣貌

我的朋友傑瑞.懷特

出國到耶路撒冷念大學時,

曾前往戈蘭高地露營,

結果他踩到一枚六日戰爭遺留下來的地雷,

失去了一條腿,連命都差點保不住。

他在醫院病床上一連躺了好幾個月,

時而悲傷,時而憤怒,

時而痛苦,時而自憐,百感交集,

當時隔壁病床的阿兵哥對他說:

「傑瑞,這將會成為你最慘的遭遇,

還是最好的遭遇?全都由你決定。」

 

傑瑞聽進了他的話,

決定不要習慣性地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把自己的困境歸咎於別人和命運本身。

相反地,他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改變自己的處境。

「我不喜歡自己表現出那種形象:

尖酸刻薄又愛抱怨的傑瑞,

讓一件壞事主宰了他的餘生。」

傑瑞在他鼓舞人心的著作《我不會被擊垮》中寫道:

「我還有人生要過,那可是我的人生哪!

不論我得單腳跳或打滾,還是怎樣都無所謂,

我都會找回自己的人生。」

事實上,傑瑞接受了自己與人生。

當然,對傑瑞來說,

這麼做有時候並不容易,

但他決定奉獻生命,服務人群,

以此來回應他遭遇的意外。

最後,他成為

「倖存者團體」(Survivor Corps)的共同創辦人。

這個地雷倖存者的全球化組織,

對戰爭和恐怖攻擊的受害者提供援助,

在榮獲諾貝爾獎的

國際禁止地雷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傑瑞從那裡起步,開始投入公共服務,

致力於化解遍布全世界的衝突。

與自己達成共識,

有助於他與別人達成共識,

他的畢生事業甚至更進一步

轉變成幫助整個社會達成共識。

 

你的 心態,決定你有多少 價值!

 

生命給你課題

由自己決定如何負責

傑瑞換了個角度

看待自己在這齣戲的角色,

從無能為力的受害者,變成領導者。

我們每個人都像傑瑞一樣,

有能力重新構思引導性問題,

從質問「該怪罪誰?」

改成詢問「我們必須從中學習什麼教訓?」。

面臨逆境時,我們是把自己目前的際遇

歸咎於他人或人生,或是好奇地捫心自問,

生命究竟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課題?

我們可以選擇為此刻的人生負責,

不再抗拒現在的處境。

 

即使我們寧願不要面對特別的挑戰,

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可以選擇接受挑戰,

只因為挑戰就在眼前。

與其為自己的命運傷悲,

我們不如效法傑瑞,選擇擁抱命運。

 

客觀來說,即使我們對自己的際遇

只有部分的掌控權,

但我們對自己的體驗

依然有相當大的主導權。

就像傑瑞,我們可以選擇

如何詮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際遇,

不論我們碰上多糟的事,

這麼做將直接影響我們

此後對這件事的感受以及回應的方式。

如果生意惡化,我們可以選擇怪罪他人,

陷入怨恨與憤怒的煎熬中;

或者,我們可以選擇把這種情況

當成學習的契機,朝新事業發展。

如果配偶或伴侶離我們而去,

我們可以怪罪對方,

讓那個決定塑造我們的體驗;

或者,我們可以傾聽自己的感受,

接受這些情緒,

重拾人生的主導權,然後勇往直前。

 

或許,沒人比得過維克多.法蘭可

在《活出意義來》生動的描述,

更能傳達我們自有力量的道理。

他歷經折磨,滿懷辛酸地

述說自己在奧斯威辛集中營、

達豪集中營與其他納粹集中營

長達三年的經歷。

正如他從最艱難的困境中獲得的領悟,

即使我們的自由完全被剝奪,

我們最終依然可以自由選擇

要為自己的遭遇賦予什麼樣的意義。

在難以想像的磨難中,

他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與遭遇負起責任。

他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提供慰藉,

並把自己盡量省下來的食物留給這些人。

他在看似無能為力的情勢下重拾力量,

主導自己的人生。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有時或許看起來很沉重,

但事實上,這麼做會讓你感到解脫。

你長久以來困在怪罪別人與自責的戲碼裡,

如今只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就可以獲得強大的力量,順利脫身。

正是指責遊戲與不負責任的心態,

害我們一直困在受害者的思維中。

在我們承認自己作繭自縛的瞬間,

所有束縛就瓦解了,我們得以重獲自由。

一旦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們就可以開始活出充實的人生。

 

 

本文摘自《從說服自己開始的哈佛談判力》

作者: 威廉.尤瑞  / 譯者: 沈維君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時報出版

撰文者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times.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