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懂得「熬」,失敗的人只會「逃」... 李安:只要撐過痛苦點與低潮,新的東西就會找你

黃淑文(桂花樹)

黃淑文(桂花樹)

  • 2018-04-26 10:22
  • 更新:2020-10-29 16:40

 

李安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總感覺成功距離我們很遙遠?

其實這世上「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常態」,

想想我們所看到的偉人傳記,

幾乎每個都歷經艱難,走過生命無數個坑洞,

才稱得上所謂的成功。

因此不要輕易地放棄或太自滿,

活在舒適圈,久了會離你想要的人生越來越遠!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黃淑文

 

在山裡散步,不小心把手機摔了出去,

我一點也不緊張的把手機撿起來。

因為摔過幾次,

我發現,NOKIA 傳統手機真的很耐摔。

我突然想到,這真的很像我們的人生。

如果你知道自己很耐摔,就不怕跌倒,

對所有的挫折,就會泰然處之,保持平常心了。

 

那麼,要怎樣做,

才能讓自己很耐摔呢?

我想,一個耐摔耐磨的人生,有幾個大原則:

第一:不怕摔。

第二:摔了也不怕。

第三:讓自己摔得有價值。

 

不怕摔、面對失敗,

你才不會留下遺憾

記得,有個學生對我坦言:

「淑文老師,

我不敢盡全力,是因為我害怕失敗,

盡了全力還是失敗,會很失落很難受。」

我拍拍學生的肩:

「當然要盡全力啊。盡了全力還是失敗,

至少努力過,日後想起來不會有任何遺憾。

而且,就算失敗了,你也得到很寶貴的經驗,

更加了解自己。這也是另一種收獲。不是嗎?」

 

不怕摔的前提是,

你抱定破釜沉舟,全力以赴的決心,

為的只是給自己一個「沒有遺憾」的交代。

人的潛能,是被激發出來的,

沒有傾盡全力、放手一搏,

你不會知道自己的底限,

也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其實超乎你想像之外。

 

摔了也不怕的決心,

是人生最強的助力

有了不怕摔的決心,

自然就有摔了也不怕的勇氣。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永遠站在成功的頂端,

忽上忽下,起起落落,

就像海水潮起潮落,月有陰晴圓缺,

是生命的自然與必然。

偶爾走在路上,

被路上的坑洞絆倒滑了一跤,

回家後修復個一兩個星期恢復元氣,

不管是倒楣或自己不小心,

是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的經歷。

有一次,我看見記者採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

發現他不僅鼓勵學生勇於接受挑戰,

還告訴大家要習慣失敗。

他說,就算是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投稿期刊發表論文,

仍然會害怕被拒絕。

 

想想我們所看到的偉人傳記,

幾乎每個都歷經艱難,

走過生命無數個坑洞,

才稱得上所謂的成功。

「成功是偶然,失敗是常態」,

戰戰兢兢,

不要自滿或太早覺得自己已經學夠了。

這麼一想就不怕摔,摔了也不怕了。

 

 

但邁向成功的路上,

不只不怕摔,還要摔得有價值

當然,我也必須坦言,

生命的跌跤所帶來的疼痛,

不是短時間就能復原。

不管是從人生的高處摔下來,

不小心跌倒,或別人故意把你推倒,

摔倒的瞬間伴隨著憤恨、疼痛、

不甘、不解、不想妥協,都是很正常的,

必要時痛痛快快哭一下,

尋找情緒抒發的出口,

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

也有助於讓自己恢復能量重新站起來。

 

李安導演說:

「只要撐過痛苦點與低潮,新的東西就會找你」。

每一次困境與挫敗,其實都潛藏著新的機會。

讓自己耐摔的最大關鍵,

就是不要讓自己白白摔跤或在疼痛中不斷的悔恨抱怨,

而是要讓自己摔得有價值。

每一次挫敗,我都問自己從裡面學到什麼,

還會寫在日記本,

下一次失敗再把日記本拿出來看,

重新做補充修正,累積久了,

就有自己的看法和人生觀,

漸漸把挫敗化為養分。

 

「當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時,你會得到經驗」,

這是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的人生哲學,

我也常常拿來提醒自己,

從每一次挫折汲取經驗和提醒,

從中了解自己。

如此,多摔幾次,

就會覺得自己很耐摔了。

 

 

閱讀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 黃淑文(桂花樹)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黃淑文(桂花樹)

黃淑文(桂花樹)

黃淑文,心靈繪畫老師、認證園藝治療師、YAI國際靜心引導老師,色彩諮詢師,部落客百傑「文學創藝類」金牌獎得主。因為保留20年前學生所畫的漫畫(櫻木花道),因緣際會發願終身成為受刑人的老師。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作品獲台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獎。因為養育兩個孩子,將生命歸零重新活過,2005年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有人說,讀淑文的書,就如她牽著我們的手,和她一起走過生命的巡禮。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 著有《在愛裡活著》、《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雲門流浪者計畫《趁著年輕去流浪》、《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其中《最長的辭職信》的文章《從浪子到鐵人》,以及《趁著年輕去流浪》多篇採訪流浪者文稿被編入大學國文教科書,作為生命教育與自我探索的讀本。 淑文的Facebook :搜尋黃淑文(桂花樹) 淑文的部落格:桂花樹網站http://blog.udn.com/h28712623/article

黃淑文,心靈繪畫老師、認證園藝治療師、YAI國際靜心引導老師,色彩諮詢師,部落客百傑「文學創藝類」金牌獎得主。因為保留20年前學生所畫的漫畫(櫻木花道),因緣際會發願終身成為受刑人的老師。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作品獲台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獎。因為養育兩個孩子,將生命歸零重新活過,2005年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有人說,讀淑文的書,就如她牽著我們的手,和她一起走過生命的巡禮。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 著有《在愛裡活著》、《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雲門流浪者計畫《趁著年輕去流浪》、《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其中《最長的辭職信》的文章《從浪子到鐵人》,以及《趁著年輕去流浪》多篇採訪流浪者文稿被編入大學國文教科書,作為生命教育與自我探索的讀本。 淑文的Facebook :搜尋黃淑文(桂花樹) 淑文的部落格:桂花樹網站http://blog.udn.com/h28712623/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