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一家公司盈餘數字的高低
固然是投資者關心的焦點
而
財報上的盈餘數字是否真能化為穩定的現金收益
才是公司能持續成長及維持股價長期向上的關鍵
換句話說
盈餘品質真正反應公司的競爭力
為股東創造出投資的長期價值
接下來
讓我們探討一下盈餘品質
一起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一般的財務分析常用
「七大盈餘指標」(註一)
作為衡量公司盈餘品質之標準
然而過於制式的數字指標
往往會僵化投資者的選股標準
失去彈性思考的空間及可能
因此筆者想透由盈餘的持續性及可預測性
盈餘的變異性
盈餘轉換現金的可能性及盈餘的被操控性等四個面項來探討盈餘品質
及分享如何由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及趨勢
來透視公司盈餘品質的優劣
盈餘的持續性及可預測性
對於職棒球團而言
一位能連兩季拿下 14 勝
防禦率維持 3 的投手
他的價值絕對比第一年拿下 20 勝
防禦率 2.2
第二年 10 勝
防禦率 3.9 的投手為高
同樣的
能維持盈餘穩定成長的公司
對投資者而言絕對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這類型的公司
反應在財報上即是高而穩定的毛利率
營業利益率及稅後淨利率
也能維持營收的逐年增長
(即營收年增率維持正數)
就算遭受總體經濟衰退的逆襲
也能很快的站穩腳跟
依舊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也因為公司以長期永續發展為目的
諸如現金增資
發行可轉債
股票分紅等膨脹股本
伐害股東權益之事自然不會多做
每股盈餘 EPS 自然也就能高檔不墜
公司盈餘的持續性越好
就越能利用過去的盈餘歷史來預測未來的盈餘發展
也讓投資人更能預測企業的投資價值
通常這樣的公司多屬於產業的龍頭公司
也較同業享有較高的本益比
盈餘的變異性
坐雲霄飛車的感覺很刺激
但相信沒有投資人喜歡標的股價這樣上沖下洗
盈餘變異性高的公司
營收、存貨
應收帳款及應付帳款等項目常會有大起伏
連帶影響毛利率
營業利益率及稅後淨利率的穩定性
此外
公司業外收支部分也常呈現不穩定的狀態
特別是「長期投資損益」
及「存貨跌價損失(回沖)」
項目常有波動或虧損產生
若公司盈餘大幅增加係來自於一次性的資產處分時
這樣的盈餘品質是極不穩定的
因為資產賣了就不能再生
還可能影響公司後續的營運
投資人不可不慎
有些產業因受景氣循環影響甚大
其盈餘隨著淡旺季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例如台灣的面板及 DRAM 產業
也都曾站上景氣的浪頭
成為呼風喚雨的賺錢產業
如今亦隨著景氣衰退沒入虧損的海溝中無法翻身
盈餘的變異性越高
表示公司抵抗風險的能力越低
投資人評估其價值時則需保守再保守
盈餘轉換現金的可能性
公司需要的是真實的鈔票
而非帳上的應收帳款
盈餘品質越好的公司
現金流量表中「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
必須是長時間維持正數
且其營運現金流量與稅後淨利間的比例應維持穩定且不能太低
(建議 50% 以上)
更保守的投資人則可以要求「自由現金流量」
與稅後淨利間的比例應為正數且不能太低( 40% )
當然投資人可能因此而篩去因擴大資本支出而導致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大增之公司
同時公司的應收帳款周轉率
應付帳款周轉率及存貨周轉率都應被嚴控在穩定的區間中
現金轉換循環(CCC)更是需要被檢視的財務比率
投資人當然不能要求
每家公司都能向統一超那樣拿供應商的錢來做生意
(詳投資操作篇六)
但當上述財務比率反應公司賺取現金能力轉弱時
通常也意謂著公司營運出現問題
投資者不可不慎
盈餘的被人為操控性
會計制度原則
是為了能讓公司營運狀況更加透明化
然而越來越多公司
為了滿足股東的獲利預期
一廂情願的利用有「創意」的會計程序
繕置出有如空中樓閣般的美麗財報
矇騙了投資大眾
也毀去了公司的誠信
投資大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每股盈餘
毛利率、營收等指標
自然是被塗抹胭脂腮紅最重之處
因此投資者更該注意一些平常忽略的財報數字
例如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帳款金額」
「存貨」及「關係人交易」
佔流動資產比例過高時
表示公司利用作帳塞貨下游的方式美化營收
「折舊」項目忽高忽低
會計手段稱之為調整折舊計算方式
實則是公司用來衝高當期營收數字的手段
「無形資產」部分過高
反應公司利用交易合併的手段衝高公司之資產
然而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現在高估的資產
將成為未來資產跌價的源頭
若現金流量表中
「存貨跌價、報廢或呆滯損失」
「應收帳款」或「其他調整項」
呈現鉅額的流出入時
投資者就要小心因公司美化損益表後
為平衡其他報表而做的最終調整
另外「其他應付款-關係人」數字爆量時
也要小心公司是否利用
子母公司間的假交易來衝高營收甚或淘空公司
此外
若公司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趨勢糾結
甚至相互交錯時
投資人也要合理懷疑是否公司
意欲美化毛利率而將直接生產成本調整至間接費用
非金融業之「經融資產評價利益」
項目金額也不應過高
否則就是公司不務正業
利用金融商品美化財報的佐證
結語
避開地雷是賺取報酬的首要課題
再有創意的會計手法依舊會留下蛛絲馬跡
稍微留心於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中某些項目
就能讓公司的手腳現形
只要財報數字上有無法透光的陰影在
投資人的最佳選擇就是避開
註一:七大盈餘指標為存貨指標
應收帳款指標、營業毛利指標
銷管費用指標、備底壞帳指標
研究發展指標及員工生產力指標
所以說,
小時候胖不是胖
小心有「創意」的會計程序!
本文由 Dolin66的部屋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