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
台灣 20 至 35 歲的上班族
竟然有近 4 成的人
存款不到 10 萬元!
《現在才知道二:精明花、無痛省
每月多存一萬元!》一書中
賴憲政一針見血的指出
年輕人之所以成為「青貧族」
都是因為消費壞習慣造成的
只要把這個漏洞補起來
就可以打造致富深口袋
我們該如何做呢?
繼續看下去 ...
紙本發票集一堆懶得一張一張對嗎?
馬上下載【發票集點王】
掃描發票對獎
加碼抽 iPhone X 跟 GoPro Hero6
iOS免費下載》點我
Android 免費下載》點我
(贊助商連結)
把發票當鏡子
找出漏財缺口
靠簡單的「整理發票」
扭轉窮皮夾,脫離青貧族
人生從此大不同!
該怎麼把消費漏洞補起來
每月多存一萬元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運用日本作家平林亮子
提出的「發票整理術」
也就是把發票
當作一面鏡子
讓你彷彿坐上時光機
看到自己今天、昨天
甚至是這個月
去了哪裡、買了什麼
跟誰吃飯、花了多少錢
從發票這面鏡子中
徹底了解自己花錢
花得有多「衝動」
有多「浪費」
進而反省、檢討、改進
慢慢學會花錢之前
多想一下或是忍一下
讓留在口袋的錢越來越多
「發票整理術」
就是一種記帳行為
也就是先掌握金錢的流向
知道錢都花去哪裡
才能找到浪費的源頭
進而堵住漏財的缺口
根據統計
有記帳習慣的人
比沒有記帳習慣的
財富多 6 成!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
就從今天開始
按照以下 3 個步驟
「發票整理術」3 步驟
步驟 1:收集
留下每個月的發票
平林亮子建議
想要開始存錢
就要從下定決心的那一天起
認真收集一個月的發票(收據)
步驟 2:分類
每天睡前把每張發票
依支出類別放進信封袋
你可以先準備
8 至 10 個信封袋
然後依序在信封袋上寫
食、衣、住、行
育、樂、醫療費
保險費、手機費
生活雜物等支出項目
每天睡覺前
把包包裡的所有
發票(收據)拿出來
依照上面的消費明細
逐一歸類 ...
放進不同的信封袋裡
步驟 3:紀錄
同張發票
也可以詳細歸類
如果同一張發票有多種支出
又該怎麼記錄?
妳可以這樣做
例如到大賣場
買了 1000 元的東西
其中食物總共花了 650 元
雜物花了 350 元
就把這張發票放進
「食」的信封袋上
再用鉛筆在發票上記錄
把 1000 元改為
「食物」650 元
另外在「生活雜物」信封袋上
寫「10 月 5 日/
大賣場/雜物/350 元」
這樣就能夠在
記憶還很深刻的時候
把各項支出清楚歸類
才不會時間過了太久
想不起來錢花去哪兒
沒有發票
就先記錄在手機裡
並不是每項消費都有發票
例如 逛夜市買路邊攤
到販賣機買飲料
坐捷運用悠遊卡
到菜市場買菜
喜宴、唱 KTV 等狀況
又或者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
沒發票或只有電子發票時
你可以先把消費金額與項目
記錄在手機裡面
回家後再把各種消費支出
寫在各個信封袋上面
帳單費用及每月提款
都要明確的紀錄
至於其他帳單也要認真收集
像是手機與上網費用
瓦斯、電費、房屋稅單
醫療收據、信用卡帳單等
然後一一歸類
另外,要記得把每次提款的
明細表列印出來
並整理在一個信封袋
這樣就可以記錄
這個月到底領了多少錢
再與總花費做個對照
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
又遺漏記錄了哪幾筆開銷
提醒自己要更認真
執行記錄支出這件事
※ 小提醒:
生活費帳戶+生活費錢包
是管理家庭支出的好方法
單身者要好好記帳
都不太容易了
更何況是全家人的支出!
而且先生和太太
個性、花錢習慣都不同
要怎麼利用「發票整理術」
理家、理財呢?
由「生活費帳戶」
共同負擔家庭開銷
平林亮子以自己為例
她是利用夫妻共同的
生活費帳戶來管理家庭支出
每個月夫妻倆會
拿出一定的金額
放進共同的家計帳戶
家庭共同開銷
都從這個帳戶支出
夫妻各自收集發票
如果有自掏腰包代墊生活費
就憑發票報帳
再從家計帳戶結算
設置「生活費錢包」
共同管理家庭支出
平林亮子和先生
也會設置一個生活費錢包
也就是家用現金錢包
例如到超市購物時
就用家用現金錢包支付
才不會和私人支出混在一起
平林亮子看過很多夫妻
未做溝通,沒有說清楚
各自負擔家用項目的明確金額
只模糊的知道個大概
例如先生負擔水電瓦斯
伙食費太太出
但是在雙方不清楚
對方所負擔家計金額下
萬一其中一方失業
另外一半將會發現 ...
原來對方負擔的家計
比想像還要多!
我們的家庭
我們一起承擔
各自負擔家用
還會出現另一種情形
就是非自己負擔的家計項目
就不必節約等等
所以她認為
設定一個夫妻都看得到
能夠一起管理的
生活費帳戶及生活費錢包
對家庭支出管理
是非常重要的!
用「發票集點王」
看發票明細,掌握錢都花到哪裡去
馬上下載【發票集點王】
iOS免費下載》點我
Android 免費下載》點我
最新資訊與中獎名單都會公告在粉專唷
歡迎幫我按讚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高手🔥
現在加入好友
獲得股市、財經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