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來源/廖祐瑲
作者:盧智芳、黃馨儀
機會是留給怎樣的人?
是不是人生的每一個選擇
都成就了一個不一樣的機會?
陳文茜表示:
很多人問的問題都是:
「我該學什麼?」
「我該做什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想分享的是
有個年輕人提到
他念 MBA,目前還在讀書
可是找不到工作
只好去開吊車,當吊車司機
一個吊車司機的月薪有新台幣 4 萬塊
再加班可以領到 5 萬塊
如果去做一般服務業,可能只有 3 萬多
他就問了張忠謀跟郭台銘,該繼續下去嗎?
郭台銘回答:
你是研究所畢業的啊
那你跟本來開吊車的人是不一樣的
你應該不斷思考開吊車可以用什麼方法更有效率
他就講了在中國
很有名的三一重工的故事
它的創辦人梁穩根
因為不斷想怎麼把機械做得更好
後來變成大老闆
這個意思是,你有腦筋
不要覺得做這個工作委屈
你可以跟別人不同,有不同的出路
張忠謀遇到這類問題時
他說起他的父親
20 幾歲就在南京、廣州當上銀行經理
後來是寧波財政局長
45 歲抱著「美國夢」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企研所
當然是全班最老的學生
47 歲碩士畢業,雖然還有雄心大志
卻抵不過大時代的殘酷
在異鄉只能無奈地與妻子開一家小店
維持生計
於是他跟太太說
我們要替兒子著想
我如果接受別的工作
兒子就不能在美國最重要的城市接受教育
這也是為什麼張忠謀一直很了解
什麼叫做「沒有國家就沒有自己」
當時他用這個答案回答:
我爸爸開雜貨店為什麼會賺錢?
因為他曾經是財政局局長跟總經理
跟別人配貨取貨、談判價格
跟猶太人競爭,他都能獨樹一幟
兩個人回答的角度不一樣
但講的都是同一件事:
永遠不要覺得手上的工作低賤
如果你夠好
延伸閱讀:
30歲前你必須搞懂的事實:年紀大,最大的壓力是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
試鏡打敗7萬人,《變形金剛4》戲分卻被刪光?林柏宏:我就是不斷在經歷挫折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宛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