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
花錢大家都會,
但金錢怎麼花用才讓你感到快樂呢?
我們應該花錢在哪種類型的活動,
才能滿足我們能力、自主性和關係的需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把錢花在滿足需求的活動上
假如金錢不能讓我們快樂,
可能是因為我們花錢
是為了與鄰居比排場、
確認我們的財富或
炫耀自己的外貌、權力與地位。
所以,問題不在於金錢,
而是我們如何花它。
也許我們從錢獲得最大程度的
快樂和滿足之最直接、
最可靠的方法是,
為了滿足需求而花錢。
花錢花在對的地方,
能使自己成長茁壯
舉例來說,
如同其他人把錢花在自我發展與成長,
並投資在人際關係上。
換句話說,會產生最大的情感上之
好處的購買與花費是,
那些包含有至少滿足三個人類
基本需求之一的目標的購買與花費。
這三個基本需求是
(1)能力(也就是,感覺有能力或擅長);
(2)關係(也就是,歸屬感和感覺與他人有關聯);
(3)自主性(也就是,對生活有支配感和控制感)。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這樣的活動能帶來快樂,
並且同樣重要的是,
不會刺激類似上癮且不斷膨脹的慾望,
而想要的更多。
">來源:aldeaviral)
錢永遠都嫌不夠花,
花在這能讓自己感到滿足
我們應該花錢在哪種類型的活動,
才能滿足我們能力、自主性和關係的需求?
這取決於那個人。
對某一個人來說,
可能是買軟體增強她的法語、
坐飛機去拜訪老朋友,
或買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送老師。
對另一個人說,它可能完全不同,
這取決於他的環境、偏好和才能。
此外,許多種類的活動不僅帶來愉悅的時刻,
還同時滿足多種需求。
例如,為了幫助遭遇天災的難民
而旅行到遠方(或修復顎裂),
是對一個社區的貢獻,
也是學習基礎護理或建築技能的機會,
以及建立新的終身關係的機會。
確實,花錢在滿足需求的活動上,
可能比任何其他策略產生更多
「物有所值」的結果。
把錢花在其他人身上,
而不是花在自己身上
在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中,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伊莉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和
她的研究夥伴,著手測試錢可以買到快樂的概念,
但前提是以有利社交的方式花錢,
也就是我們花錢在其他人身上,
而不是自己身上。
首先,她們調查了超過六百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
美國居民樣本之花錢習慣,
發現到花越多錢在買禮物給其他人,
或做慈善捐款的人越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
他們花在買給自己的禮物、
帳單和費用的金額,
與他們的快樂無關。
接下來,研究人員在員工收到一筆可觀的意外之財
(也就是公司平均約五千美元的獎金)前後,
詢問他們類似的問題。令人驚訝的是,
獎金提高員工快樂的程度
既不是取決於獎金金額的大小,
也不是取決於它是否花在買東西給自己、
付帳單或費用、房貸或房租。
跟快樂有關係的是,
獎金有多少比例花在慈善或買東西給其他人。
做了慷慨行為,
能讓自己感到快樂
為什麼將財富花在其他人身上會讓我們快樂,
似乎是很明顯的一個發現,
不需要特別解釋。
當我們贈送他人東西時,
不僅對自己有更加正面的感覺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富有同情心、利他的人),
也對受贈者同樣有更加正面的感覺
(他們值得我們的善良和尊重)。
我們對世界和社區的貧窮和苦難覺得比較不苦惱了,
並且對自身的好運有更大的感激。
我們從自身的小問題和反覆思索中分神。
當然,在沒有匿名的情況下與他人分享的時候,
也會促進正面的社會互動,
產生新的友誼和人際關係,
並且使舊的關係變得更好。
因為所有這些原因,
就如我實驗室的實驗已經證實的,
慷慨行為或善行是增加和
維持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願意貢獻的人,
才是最富有的人
即使是那些財產不多的人,
也能貢獻他們收入的一小部分給其他人;
而那些富有的人,像傑克‧巴恩斯,
是真的被賜予用他們的錢來改變生活的能力。
我們的錢可以幫助醫院或學校,
讓那些飢餓的人有飯吃,
提供醫療照顧給生病的人,
以及教文盲識字。
在比較小的範圍裡,
請同事吃午餐、帶小孩看馬戲團,
或是請男友看美國職籃湖人隊的比賽,
甚至可能帶給贈予者比受贈者更多的喜悅。
本文 擷取自:
更多詳細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此文為 CMoney 編輯群 精選好書分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jenny_hsiao )
【book可能的任務】
就算明天 世界毀滅,
今天也要 讀一本好書!
帶大家 看更多書、讓生活更美好,
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