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當父母因為婚姻、經濟、工作壓力、原生家庭,乃至於社會結構等所滋生出的困境,而無法給予青少年適切的陪伴與愛,那麼,正值青春狂飆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向下直直墜落。擔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多年的蔡宜芳心理師,以溫柔同理及諮商專業,卸下青少年的武裝與敵意,她接住每一個表面上難搞,但其實內心正哭泣的青少年。
文 / 蔡宜芳
七年級的她和媽媽及妹妹同住,妹妹讀小二。她的爸媽沒有離婚,但已經分居兩年。媽媽常向她抱怨爸爸都亂花錢。因為爸爸的不負責任,讓她一個人顧兩個孩子,還要上班,有多辛苦;還說這輩子根本就是嫁錯人,叫她以後眼睛要擦亮一點,別被男人給騙了。她每次聽到這些,都不知道要怎麼回應媽媽,只能默默點頭。但最讓她困擾的,是媽媽常常要她去跟爸爸拿錢。
去找爸爸的前一週,她幾乎天天失眠
她和妹妹通常一個月會去找爸爸一次。媽媽總會指派一些任務給她,例如跟爸爸要補習費、營養午餐費、鋼琴費或妹妹的球鞋壞了需要買……一開始,她曾經試探性的和爸爸提起什麼費用還沒繳,爸爸像是開玩笑的說︰「你來找爸爸,就是來要錢的,是不是?把我當提款機,對吧!」雖然爸爸沒有罵她,但她覺得好尷尬。從此以後,她再也不願和爸爸提錢的事情。但如果沒有拿到錢,她都戰戰兢兢的回家,因為一回家,就會被媽媽罵得狗血淋頭︰「你這個沒用的東西,連跟你爸拿個錢都不會!你還會什麼?」原本她很喜歡去找爸爸,但現在,去找爸爸反而變成好大的壓力。要去找爸爸的前一週,她幾乎天天失眠。
家裡少了一個人,但沒有人問為什麼
我們討論,她不是跟爸爸拿零用錢,而是生活中必要的開銷。雖然爸媽分居,但爸爸還是有撫養她們的責任。我也告訴她,爸媽應該要自己溝通協調金錢的部分,而不是讓孩子傳話。她說這些她都知道,但她只要一想到要跟爸爸拿錢,想到爸爸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就覺得壓力好大。爸爸曾經跟她訴苦,說沒有錢。她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她也很替爸爸擔心。
媽媽心情好的時候,是個很好的媽媽。每天晚上都煮好吃的飯菜,假日也盡量抽空帶姊妹倆出去玩。她喜歡跟媽媽分享學校好玩的事情。但只要提到任何跟爸爸有關的事情,媽媽臉就變得很臭,一不小心就會掃到颱風尾。小五那年,爸爸開始越來越不常回家。某一天就搬出去住了,她不知道為什麼爸爸要搬出去,但她不敢問。她的心,有了好大的缺口。家裡少了一個人,但沒有人問為什麼,彷彿本來爸爸就不住在家裡似的。
她不知道為什麼爸媽會分開。她好想回到過去爸爸、媽媽、她和妹妹一起住的時候,現在的這個家,已經破碎了……她一邊說著,一邊掉下眼淚。她好希望可以回到從前。「以前爸爸還住在家裡的時候,我們吃完飯,就會一起出去散步,外面都是田,好黑,我一直想像會遇到怪獸之類的,有點害怕,但是那個時候好開心,爸爸會說笑話,大家就一起笑……」她原本和爸媽感情都很好,因此對她而言,這是好大的打擊。但妹妹本來就比較黏媽媽。爸爸有沒有住家裡,妹妹好像不太在意。
突然的一巴掌
有一次,她們去找爸爸。媽媽打電話來說,她沒有做晚餐,突然好想吃麥當勞,希望她們和爸爸吃完晚餐後,幫她買回家。當爸爸問她們想吃什麼,姊妹倆盡責的回答麥當勞,但爸爸皺了皺眉頭,數落小孩子怎麼可以吃這麼沒營養的東西,然後帶她們去吃義大利麵。吃飯的時候,她緊張到有點想吐,一直在想回家後,要怎麼跟媽媽交代。她實在沒有勇氣跟爸爸開口。用完餐後,餐廳外面有人在賣杯子蛋糕,爸爸見她一直看,就說︰「買三個,你們帶回家吃好了。」
她不敢說媽媽想吃麥當勞,但拿著爸爸買的杯子蛋糕,安慰自己有帶東西回家,好像還能和媽媽交代吧……回家以後,媽媽看著低著頭的她,給了她一巴掌,然後就去煮麵了!杯子蛋糕掉在地上,旁邊還有碎掉的蛋糕渣,就好像這個在她心中已經破碎的家。她跑進房間,用被子蒙著頭一直哭,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在夢裡,她回到了過去那個四個人的家,大家都在笑……睡夢中,媽媽好像有進來和她道歉,但後來,反而是她一直跟媽媽說對不起。
像夾心餅乾一樣,說什麼都不對
她每次來晤談,都述說差不多的困擾,例如重複的說哪時候要去找爸爸,她覺得壓力很大,媽媽又因為什麼事情心情不好。我們討論了很多讓自己安心一點的方法,也澄清向爸爸要錢,本來就不是她的責任。我們一起練習把爸媽傷人的話放一旁,練習別放在心上,但似乎沒有太大的效果。爸爸也會要她傳話,像是希望媽媽原諒他,買東西請她轉交給媽媽,問她「媽媽平常有沒有和誰聯絡」等等。她常常不知道怎麼回答爸爸。因為媽媽只要一提到爸爸就會發火,她不想讓爸爸知道,怕爸爸傷心。
她覺得自己好像很容易就惹惱爸爸或媽媽,像夾心餅乾一樣,說什麼都不對,只能跟著附和。她本來就是個貼心又細膩的孩子。爸爸離家後,她主動承擔起爸爸角色的責任。去國小接妹妹放學,回家先洗餐盒、洗菜切菜、洗米放電鍋、收衣服、摺衣服,還有督促妹妹寫作業。等媽媽回家後,把菜炒一炒就可以吃飯了。
媽媽主動對她說……
我們談了兩個月後的某一天,她說媽媽不知為何知道她去輔導室找輔導老師。那天,媽媽淡淡的跟她說︰「是因為你爸在外面有女人,我才要他搬出去的。我原諒過他一次,但被我發現他們還是有聯絡,我沒辦法再給他機會了,但你爸又不願意離婚,所以……我希望你不要為這件事情心情不好。不管怎樣,他還是你爸爸。」
這個消息對她而言好震驚。她沒辦法想像一向溫文儒雅的爸爸會做這樣的事,但她現在終於懂了,這也讓她對媽媽多了一份理解。以前她都會在心裡埋怨媽媽太兇、覺得是媽媽把爸爸趕走的,但現在,她跟我說︰「爸媽分開,也沒有關係……或許這樣,對他們兩人都好。我還是能看見爸爸媽媽,他們也不會像之前那樣一直吵架,家裡氣氛很不好。」我很驚訝聽到她這麼說。當媽媽把事情說清楚,她心中的困惑,終於有了解答,不用再辛苦的猜測,心中的結也能鬆開一些。她還在學習如何在承接父母情緒的同時,不讓自己那麼受傷;或許之後的某一天,她也能開始讓爸媽知道她心裡的感受,而不再需要獨自承擔。
看更多好文,拉近你與家的距離:
- 夫妻年薪合計 150 萬,女兒一年學費竟破百萬!專家嘆:「好」學校恐造成孩子 金錢價值觀 偏差…
- 孩子吵著買東西,千萬別說「沒錢買」!一作法 機會教育,給他正確的理財觀
- 在婆家,我只是一個無薪的洗碗工… 媳婦的每個節日,都是「勞動節」
- 夫妻月入 10 萬卻負債?台灣 20% 家庭正在「吃老本」!理財專家: 1 錯誤觀念,會害你陷入「貧性循環」…
- 「財務危機」竟是離婚禍首!專家 4要點,教你判斷 能不能和對方 共組家庭?
本文摘自《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作者:蔡宜芳、出版社:寶瓶文化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 )